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隐喻能力以及跨文化隐喻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隐喻能力的三个方面--隐喻解释流利性、隐喻独创能力以及找到隐喻的能力强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写作水平较高学生的跨文化隐喻能力好于写作水平较低学生的跨文化隐喻能力.文章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隐喻能力和跨文化隐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语隐喻认识的今昔对比,阐释,举例说明了隐喻认识的一些新特点、新观点.根据隐喻认识的新理论,参照神似、形似翻译标准,提出了英语隐喻汉译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语法隐喻理论作为框架,科技英语为语料,试图澄清名词化的外延和内涵,讨论名词化隐喻的两大类型"过程(process)名词化隐喻"和"属性(attribute)名词化隐喻"如何指导科技英语汉译,介绍了名词化隐喻指导下的EST汉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找出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的表达习惯,为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理论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笔者将引用汉语具体实例,对普遍存在于汉语里几种隐喻类型,即容器隐喻、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LOB英语语料库和北大中文CLL汉语语料库,以"WIDE"和"宽"为个案讨论了英、汉语本体隐喻的异同。结果发现:英语本体隐喻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可搭配性范畴,而汉语则较为狭窄;就研究个案而言,在本体隐喻方面英语没有汉语的隐喻化程度高,这标识了本体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6.
为验明语法隐喻与英语语篇理解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语篇阅读理解测试,检测受试阅读语法隐喻含量不同的英语语篇的效率,对比三组阅读成绩,分析语法隐喻与语篇理解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隐喻式语篇和各种隐喻式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语法隐喻会加大语篇理解的难度;读者的英语水平越低越难接受隐喻式语篇;读者对不同隐喻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学习并掌握隐喻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三方面对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并揭示英语隐喻意义产生的演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德·纽马克把隐喻分为五种类型,即:消亡隐喻、过时隐喻、常规隐喻、时兴隐喻和独创隐喻。隐喻的翻译有三种方法,即: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隐喻也是英美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隐喻翻译中有时也存在陷阱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航海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隐喻,借助于这些隐喻人们用日常熟知的概念来解释说明航海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同时,在英语的日常用语中也有很多短语、习语和俚语是来源于航海英语的。本文主要从航海英语中的隐喻和源自航海英语的隐喻习语两个方面来分析航海英语与概念隐喻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政治密切关联,戏剧隐喻则是政治语篇中最为常见的隐喻模式。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文章对英语政治语篇中的戏剧隐喻进行了系统地描写。在"政治—戏剧"这一隐喻模式中,戏剧作为隐喻的来源域利用自己的框架和槽关系实现对政治这一目标域的框架化。戏剧隐喻的描写方法和框架可以适用于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基本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经济类语篇常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来映射一些较为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大量英语实例分析了概念隐喻在英语经济类语篇中的三种表现形式:空间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阐述了它们的认知功能、语言学功能、修辞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为了使分析更具说服力,文中的英语例句均被翻译成汉语。概念隐喻不但为人们认知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得英语经济类语篇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综合Lakoff&Johnson,GeorgeLakoff,BipinIndurkhya,Mey,Ungerer&Schmid等学者关于隐喻的论述,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等四种类型并讨论了它们的认知功能;并探索性地运用投射性隐喻过程来解释由Joos提出,易仲良发展了的英语动词过去时"距离性"语法意义拓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制约了学生英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供了新途径。隐喻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隐喻义,理解语篇结构和学习英语文化,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们描述新鲜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意义产生、丰富词汇意义的渠道之一。研究隐喻理论尤其是概念隐喻,意在就其对人们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有所认知,进而唤起英语学习者对培养隐喻能力的重视,为更有效的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应从建构英语隐喻思维模式,积累常规隐喻词汇,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英语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 :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 ,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 ,阐明了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后,近几年隐喻在经济类篇章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以"economy"一词为例,用英国本土出版的两本报刊杂志《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中的语料支撑,研究了人类概念隐喻在报刊英语经济类篇章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旨在说明以下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了解不多,隐喻能力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民族的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语境对心理空间的构建和整个整合网络的运行起到限制作用,语境限制了跨域映射和选择性投射的可能性;提出外语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模式假设;最后,对基于提高隐喻能力的认知教学法的实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