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画作兴盛,名家辈出。这些绘画艺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诗人画家能诗善画,为画吟诗,写了不少咏画诗。宋代的咏画诗,数量之多,作家之盛,大大超过了唐以前诸代,苏轼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又一写咏画诗的大家。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文汪洋出奇,绘画造诣也颇深,写了不少咏画诗,且有一些名篇佳作,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对于探讨咏画诗的创作特色,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诗是一种美的艺术。闻一多是一个“爱美的诗人”(《红荷之魂》)。他始终坚持对诗美的执着追求,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美学原则;“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中之一。而“三美”之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的还是“绘画美”。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它们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美学史上,曾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精辟见解;不少优秀诗人也以此为潜心向往的艺术境界。诗歌发展到了现代,它与绘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郭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张大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神佛,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而且表现在他善于吸收历史上各家各派的艺术营养,“曾经我眼即我有”,他不仅说到,也确实做到了学谁像谁,可以乱真;难能可贵的是,还表现在他能集传统之大成,又能跳出传统,以西方抽象绘画技法创泼墨泼色之新风。 张大千尽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全能画家,但是能代表他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应该说,还是山水  相似文献   

4.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  相似文献   

5.
沙龙展是法国现代艺术史的重要构成部分。法兰西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艺术训练/教育制度把艺术从自律领域引入公共领域。画家不仅是艺术家,还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画作不仅是自律性的、自足性的艺术活动,还是公共性的、开放性的艺术活动。观画者的参与、介入,就是一个艺术意义分享过程。沙龙展是一个由画家、画作、观画者三个主轴之间互动而生成的公共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7.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题。杜集中有咏画、题画诗二十多首,这在盛唐诗人中是非常突出的。杜甫所题画图,除韩干的画马外,其余的早已不存,但通过  相似文献   

8.
推门的勇气     
瘦马 《可乐》2008,(12):47-47
被人敲打,正好抖落身上灰尘。我从小就痴迷绘画。有人介绍了一位书画界老前辈,于是我拿着自己精心绘制的画登门拜师学艺。老先生却说,自己轻易不收弟子,除非我的画能打动他的心。之后,我拿着自己的作品三次登门拜师。第一次,老先生说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它具有诗、书、画、印合一的特点。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互相呼应,融为一体,构成中国独特的民族绘画艺术传统。中国画汲取和含括了诗、书、印的艺术长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画谓之无声诗”。唐代王维的山水画开拓了诗画并行的境界,他从抒情角度发展山水画,与李思训装饰性的山水画不同,作为著名的诗人,王维将淡泊恬静的诗趣转而为画,赋予山水画以诗的气质。诗赋予中国画以精神灵魂和意境,诗和画反映画家、诗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具有相同的意境与内在的表现技巧。诗的意境和画的形象互为表里,血脉相通。诗的意境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虽然这一形象并非肉眼可见,要通过想象才会映现在脑海里。画的形象是可见的,画家不以构成形象为满足,更在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意境。诗画相联系,使绘画富有诗意,更好地抒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画诗沟通中的几个美学问题王启兴唐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不仅激起众多诗人的欣赏热情,进而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题画、咏画诗,扩大了唐诗的表现领域,更重要的是画与诗沟通交融,促进了诗人审美观的变新,在诗歌表现艺术方面,也有新的追求。本文以宏观的视野,着重探...  相似文献   

12.
几米 《可乐》2011,(2):14-15
我成长在一个完全没有绘画艺术气息的家庭里,还好我的三舅会画画,算是提供了一个源头。三舅年轻时是油漆师傅,退休后开始画画,居然从业余变成专业,还开了画展,卖了许多画。所以我想,我画画的本领应该是来自母亲这一边的基因遗传。父亲不认同这个说法,曾夸口说他也很会画画,但这辈子我从没见他画过一张画。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的画”。可见诗与画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在语言艺术的领域中,不仅诗,就是文,尤其是记叙、写景、状物、抒情一类的文章,也和绘画有着不少或明或暗的相通之处。众所熟知,绘画反映生活主要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尤其十分讲究色彩的艺术运用,靠精湛的着色艺术来刻画形象,赋予形象以活的形神风貌,表达作者特定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4.
杨朔的散文创作,成就卓著,独树一帜,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许多篇章,都有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成为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读他的散文,犹如走进一条色彩缤纷的画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神思飞驰,流连忘返,既受到崇高的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园林中,诗和画是两枝最亲近的姊妹花。画家作画很讲究画中的诗情,诗人写诗也很注意追求诗中的画意。我国很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杨朔的散文既从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学习了表现技法。他的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有机溶合的完美艺术整体。本文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理事、壮族画家罗鼎华先生四十年代毕业于桂林美专国画系。罗先生擅长画山水花鸟,画鱼尤著。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精印成册。在他的影响下,儿子罗巧宝、罗巧贵和孙女罗蔚云也踏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1982年,罗蔚云  相似文献   

16.
担当(1593—1673)未留下系统的论著,但却有精湛的艺术见解和明确的审美取向。除从他的作品上,直接“听”到的画外音,还能在其自书诗、题画诗,以及散见于《担当遗诗》中的论画诗、评画诗,读到言简意赅的艺术见解。如果将它整理出来,结合他的创作成果,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能是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诗人中,王维多才多艺。他在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诗歌创作上显示出多种文化的修养。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的诗,唐代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指出:“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宣和画谱·王维传》说“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古人虽道出王维诗中有画意,却不加阐释,今人对王维诗中画意众说纷纭,大多从绘画艺术融于诗这一角度分析。如“‘诗中有画’则是说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绘画的技法和原理”。“王维诗歌呈现绘画性的原因在于他能够在诗里借助绘画方法表现外物”。本文拟从王维诗、画表现的情感,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探讨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在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诗诉诸听觉,画诉诸视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互相勾通。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促进了诗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使得他们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范畴不断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19.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榆年画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榆年画作为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品牌和表现点,是吉林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榆年画的产生与发展受"闯关东"的齐鲁文化的浸染,同时,又受到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影响。由于通榆年画的影响与价值,1991年通榆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通榆年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经过画家们不懈的创作,辛勤的工作,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脍炙人口的年画佳作,谱写出辉煌的乐章。通榆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