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2):54-5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农村土地组织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本文从农村生产组织的变革入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转变。并以山西省L县为具体案例,着重分析该县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当前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最终总结出土地流转模式转变的现状及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10):56-6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联产承包、农地流转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土地确权与分置等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次变革表明,国家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与变革必须充分尊重和平衡农民的意愿,必须尊重"公平"与"均衡"原则,妥善处理和平衡各阶级、阶层、集团之间动态的利益较量与博弈。在中国新时代,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多方位、多层次变革以及土地所有权制度如何设计与变革将是焦点和难点,并要切实加强当前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设计与变革政策的解释与宣传。  相似文献   

4.
庞柏林 《学术交流》2007,(12):112-115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缓慢,根本原因是农业制度落后,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各种制度障碍,我们重点应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转换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农业技术市场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5.
杨相琴 《学术交流》2003,23(10):49-53
从人类社会整体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包括用先进生产力改造、提升落后生产力,又包括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前者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后者是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空间、创造条件,二者统一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造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土地制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递减趋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仅为2.1%;农业增长乏力,拖了我国工业化后腿;农村现代化步伐减慢,城乡差距拉大.所有这些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传统土地制度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已经消失,"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制度的再次重大改革.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剖析,提出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基本任务.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胸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把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相结合以解决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和政府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中的领导地位.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道路,生产的发展由盲目模仿到走出自己的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21,48(1):21-2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取得成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适逢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构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演进的结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性以及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其中,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寻找其根据和发现其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三次伟大变革,其基本成果就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这一制度关系国之根本并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也存在某些严重缺陷,应当以高度慎重的态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完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村土地制度严重缺陷的首要根源,应当坚决摒弃。  相似文献   

10.
王聪杰 《探求》2015,(1):35-38
廉政建设通过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变革上层建筑、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从不同角度弱化了生产力发展要素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培育先进理念、建设廉政文化和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周和平 《学术交流》2001,3(1):26-28
通过反观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参照.经过反复筛选认为,高扬实践观点,坚持实践标准;高扬生产力观点,坚持生产力标准;高扬群众观点,坚持群众标准是我们应当永远记取的最基本的经验.这三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高层、最具恒久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观点,是我党制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哲学依据和检验这三条路线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先进生产力及其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生产力分为领先于世界的和领先于地区的两个层次先进的类型。先进生产力具有时效性、跃进性、扩展性和自身完善等一般特征,以及先进生产力使生产力中的知识从隐性趋向显性、内含知识趋向多学科综合、生产力主体转移等特征。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主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的要求,关键是要有适应科研发展及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政策和创造性人才培养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提高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玲 《唐都学刊》2004,20(4):155-158
中国 6 4 %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账面上看是 3:1,实际差距可能已达到 6 :1。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同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等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这种不公正的体制已严重妨碍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是束缚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改变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促使城乡共同富裕 ,实现全面小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地流转供求态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通过中国农地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研究,动态考察当前中国农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可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供求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促进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其前提是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大力发展与农业经营紧密相关的“非农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主体。  相似文献   

15.
贾敏 《学术交流》2007,23(2):152-15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表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顺应自然,注重人的文明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要求进行社会再生产,把传统的机器大工业下高碳、线性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发展,满足人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罗琳 《社会》2013,33(6):180-216
本研究试图通过有关农民互助合作的意识形态表达来探讨这样一个社会观念史问题:合作化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革命语境中究竟是如何被理解的,它们体现着什么思想观念,遵循了怎样的逻辑,其理念化的构想具体是如何展开的,且在乡村社会中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结果发生了怎样的转换并形成了哪些悖论?笔者选择以描写中国农村合作化历程而著名的当代作家柳青的小说《种谷记》作为分析对象,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来透析在其作品中所建构的当时行动主体有关互助合作的理想追求及其实践,从而分析这一理想建构发生转换的逻辑和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有以下两点:(1)在政治和阶级分析话语的主导下,原本旨在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组织起来”的努力却贬损了乡村中的重要生产主体--中农,同时也使得向来对乡村劳动者的生产活动发挥着“激励劳动的因素”功能的乡村经济伦理开始式微;(2)在以“为公”取代“为私”的理想道德实践中,隐含着以“公家”取代“众人”的逻辑转换;进而形成了以“公家-代理人”为中心的新“差序格局”,由此阻碍了团体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土地制度创新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和人地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土地的福利性共同作用促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制度安排。二十多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制制度创新呈收敛型蛛网波动且具有长期性。目前要重视土地福利性功能的发挥。实现土地资本化的前提条件是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 ,建立现有农村福利制度替代机制 ,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越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中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及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的经验与教训,其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无限顺延所引发的人地不均矛盾,是关系农村社会和谐与安定的重大问题。只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才能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