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川四梦》(即《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我国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主要作品。其中《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他的代表作,其进步的思想意义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四梦》中的另外三部剧作,尤其是对,《南柯记》、《邯郸记》二剧,多年来一直为评论界毁贬。长期以来,《南柯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以他不朽的《临川四梦》成了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东方剧坛之星。但是,除《牡丹亭还魂记》之外,人们对其他三梦的探索还很肤泛。特别是对《南柯记》和《邯郸记》(以下简称《二梦》)的研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至今连一个大家公认的概略性的结论也没有。《二梦》从问世到现在,其地位每况愈下。而明代戏曲理论家是很看重《二梦》的。 至《南柯》,《邯郸》二记,则渐削芜纇,俯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词复俊。 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天纵, 匪由人造。  相似文献   

3.
论汤显祖的《紫钗记》朱捷旷世奇才汤显祖,一生著述甚丰,其《玉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更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正如明末评论家王思任所说:“‘四梦’熟而脍炙四天之下。四天之下,遂竞与传其薪而乞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邯郸开发文化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为开端,简要叙述了邯郸磁山文化、古赵文化、曹魏文化、北齐文化、梦文化、广府太极文化、红色文化等主要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和文化载体,并结合邯郸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项建议,以期为邯郸文化旅游开发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 战国时期赵国迁都邯郸的时间,《史记·赵世家》作赵敬侯元年(前386),称:“赵始都邯郸.”对于这个记载,历代学者并未提了异议,至明代董说撰《七国考》却产生了疑问,他在卷三《赵都邑》邯郸条说:“赵敬侯元年,始都邯郸.……按《史记·六国年表》:周安王之十六年,赵敬侯之元年.烈王之二年,赵成侯之元年.成侯二十二年,魏克邯郸,是年显王之十六年.二十四年,魏归邯郸.若敬侯已都邯郸,魏克其国都而赵不亡,何也?至显王二十二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是年肃侯之三年也.意此时赵方都邯郸,盖肃侯徙都,非敬侯也.”  相似文献   

6.
汉赋是汉代创新的文学形式,是汉代文学的主潮之一。汉赋名家和名作,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尽管汉赋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在文学史上却自有其重要地位。从梦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早在先秦时期,写梦就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诗经》中的《斯干》、《无羊》,《庄子》的梦理论与梦寓言,《左传》的大量记梦,屈原的“梦登天”(《惜诵》)等,便是其代表。汉赋继承了先秦写梦的传统,并有新的开拓。一是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写梦之作:王延寿的《梦  相似文献   

7.
一、《左传》记梦及其分类《左传》对盛行于那个历史时期的有关天道、神鬼、卜筮、祭祀等方面的活动,有着大量梦和梦的占卜及验证的记载,表现了《左传》作者的唯心史观和浓厚的鬼神思想,它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正是传统文化中最有害的部分。《左传》大量记载梦和梦的占卜及验,据我统计,共有二十七条。其分布情况是:《僖公四  相似文献   

8.
郝良真、孙继民撰著的《邯郸历史文化论丛》,前不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知名学者吴荣曾在序言中称:"这对推动城市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该书分为"邯郸历史文化述论"、"古代邯郸研究"、"近代邯郸研究"、"邯郸历史文化名城探讨"四编,总计32万字。其中一  相似文献   

9.
《邯郸梦记》的故事结构与度脱剧一致,在内容上表现了道教的多重意象,在主题上也宣扬了人生如梦的思想,引导人们寻仙访道。这些都构成了作品的道教色彩。然而,《邯郸梦记》在度脱剧的结构中走向卢生的俗世生活体验,表现了人性本质的多重追求,凸显了被度者的个性,宣扬了现实人间,从而大大削弱了道教色彩。在情节上,《邯郸梦记》摆脱了度脱剧传统的启悟模式,形成了体验模式的表现。因此,《邯郸梦记》对道教的宣扬实在彼岸,对于人世的关爱才是真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邹强 《船山学刊》2006,(1):99-101
《庄子》中的梦意象是继梦卜辞、《诗经》梦意象、《左传》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庄子对于梦意象美学意义的发现、认可和创作自觉,也是梦意象审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形态。“庄周梦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兄弟失和的刺激和不幸婚姻的压抑以及随之而来的爱情意念的觉醒所构成的个人生活中的隐秘情操,影响了《野草》的创作动机,并构成整部《野草》的基调、色泽、艺术风格及其价值系统。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野草》提供了某种参照。在《野草》中,鲁迅个人的隐秘情操经过了压缩、移置、润饰、象征等“梦的工作”的几个方面的“改装”。  相似文献   

13.
《离骚》后半部分的描写是述梦、记梦,是由梦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离骚》“自我”是梦者的自我感知。而《离骚》“梦”的产生,又与诗人的生理、病理有关。“梦”这种潜意识活动与艺术创作这种有意识的活动,二者之间又有着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汉赋中涉及梦或者描写梦境的赋作主要有《梦赋》《悼李夫人赋》《长门赋》《幽通赋》《思玄赋》《髑髅赋》《检逸赋》(残)七篇。汉赋中的梦境书写方式主要有三种:借梦设喻、以虚写实、结构文本。以梦入赋,用梦幻手法进行创作,是汉赋在写实和夸饰之外的又一路径,对于汉赋的主题构思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赋中的梦境书写与梦幻主义在深化赋作主题、扩大赋的表现空间、丰富赋的美学意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这两位同时代人的戏剧创作,在比较文学领域早就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切入的是两个谈得较少的剧本,莎士比亚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汤显祖的《邯郸梦》。二者都写在1601年,并同样通过艺术的折光,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跌落。 1601年,整个欧洲大陆的文艺复兴走向终结,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架喷吐着邪恶的凶焰;同时资本主义的早期扩张已赢得了海上的霸权,夺取了一连串的海外殖民地;而在遥远的东方,则是明代封建统治阶级加紧向异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以梦始,以梦终,把中国古代梦文学推向巅峰。这些梦在作品中不是简单罗列,互不关联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梦系统。本文以系统的观点关照《红楼梦》中梦描写,考察梦系统的层次结构、相互作用以及主要功能,为析梦提供全新视角,从而便于理解《红楼梦》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与对终极的永恒探求。  相似文献   

18.
郑艳玲 《兰州学刊》2008,(6):159-162
汤显祖的《邯郸记》中的女性形象崔氏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独特的性格内涵和形象魅力,充满时代特色。作品通过崔氏这个女性形象,放大了卢生的贪婪和欲望、突出了人性的灰暗和扭曲、凸现了士人的道德沦丧。作为汤显祖在《邯郸记》中所构筑的一个支点,崔氏既是剧本构成的关键所在,也是充满丰富内涵的剧场角色。  相似文献   

19.
邯郸被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邯郸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邯郸学术界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成语典故之都的学术品位,造福于邯郸人民。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和“鸡三足”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应重视开发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的深层次的成语典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魏晋六朝,志人小说风行一时。涌现出的作品,如邯郸淳的《笑林》、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葛洪的《西京杂记》、沈约的《俗说》、殷芸的《小说》,皆属此类。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无疑堪称个中翘楚。该书拔新领异,其意义及影响远远超越了同类题材的著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