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卡约文化时期,北方草原之路支线已深入青海境内。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赛琉古王国对促进欧、亚、非三大洲世界性交往做出过杰出贡献。前3世纪中期至前2世纪末,中亚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大夏)可能已通过青海道与中国贸易往来。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安息帝国与汉帝国的崛起促使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但汉政府"隔绝羌胡"的政策使青海道失去了国际通道的功能。公元3世纪初至7世纪初,由于萨珊波斯的经营与中国各政权的重视,联系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仍畅通无阻。4至6世纪,在吐谷浑的经营下,青海道成为中国南北与域外联系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7世纪至9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与大唐帝国的崛起使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极度繁荣。这时在吐蕃的控制下,青海道在连接中国南北与西域、中亚乃至西亚的交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9世纪末至13世纪初期,由于大国崩溃、小国林立,丝路东西两段俱走向衰落。不过北宋时期,青海凭借地缘优势,仍为沟通西域与中原的重要的国际通道。13世纪初期至15世纪初,在丝绸之路一度复兴的背景下,青海道地位下降,但仍为中西往来的通道。15世纪以后,由于丝路东西段沿线均战乱不已,青海道随整个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既是人类知识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一个战争频仍、族群相互敌视、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生态环境饱受破坏的世纪.展望21世纪,为了使人类尽量免受因战争、仇视、冲突和环境危机带来的不安、焦虑与痛苦,其最重要的策略是赋予人类以人文的基本关怀、其中他人的关怀、民主的关怀、文化的关怀和全人类的关怀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100年来的世界民族问题大事件,是十分有意义的。20世纪是一个人类文明大发展的世纪,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本世纪的民族问题也与这两个特点紧密相联,许多重大民族问题是跨世纪的、甚至是几个世纪前的历史遗留,它们常常与国际关系、国家状态、基本人权、大国争霸与国家主权等等问题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其影响是国际性的、历史性的。认真地回顾和思考它们,才能使人类在21世纪更加和谐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在欧洲,中世纪以来即有反闪米特人(犹太人)的传统。19世纪中叶,种族主义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壮族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壮族20世纪的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20世纪是壮族在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的世纪;是壮族得到正式确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光荣成员的世纪;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当家作主夙愿的世纪;是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壮族历史上对祖国的贡献得到公认的世纪,壮族正是以这样的心态,迎接下一个百年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无疑是时间链条上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在这个连接点上,人们的思维会变得空前活跃,或抚今追昔,或畅想未来,于是便有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世纪属性”的判断:有人说,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还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一些人士则毫不隐晦地说,21世纪还将是美国人的世纪。对这些断语,我们似不必过于介意。但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21世纪的走向是多么地关注。我们更应该看到,新的世纪对中华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冷静、睿智地返顾过去,思谋未来。 20世纪对中华民族是一…  相似文献   

6.
专家笔谈     
21世纪的民族工作展望江平热烈祝贺《民族研究》复刊20周年,祝愿你们在新的世纪里在民族理论研究与探索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这里我主要讲讲21世纪民族工作的展望。20世纪是中国由积弱到复兴、由贫困到实现小康的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  相似文献   

7.
澳门土生葡人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即 :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与印度果阿人和马来西亚满剌加 (即马六甲 )人的通婚混血为滥觞阶段 ,16世纪中期到 18世纪为土生葡人在澳门多元混血形成的阶段 ,19世纪初至 2 0世纪中期为土生葡人在澳门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土生葡人在澳门稳定发展的阶段。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澳门土生葡人是一个在体质风貌、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心理上有鲜明特征的特殊族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群 ,我们不应该回避他们的族属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土生葡人的族属问题 ,确立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 ,他们的利益才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尊重和保护 ,澳门才能稳定、发展和繁荣 ,澳门的特色才能保持、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8.
从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初年,女真社会经历了不平常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的一百多年中,完颜金逐渐兴起,建立了大金王朝。从公元14纪末至17世纪初年,爱新觉罗氏逐渐兴起,建立了后金王朝(后为大清王朝)。这两个王朝的兴起,是女真社会发展的两个飞跃时期。完颜氏从函普、绥可至阿骨打,经历八世;爱新觉罗氏从挥护、  相似文献   

9.
一、基督教来华、入甘的历史概况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创始人为耶稣(耶和华),并以耶稣为“基督”(救世主),故通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公元4世纪传至欧洲,并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教会以罗马帝国新都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为中心,自认为是基督教的“正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有关盘古神话古籍记录四大家的学术特色,20世纪盘古研究先行者,回顾20世纪盘古研究之发展轨迹及其四大特点,1949年后少数民族学者崛起及其学术贡献,21世纪盘古研究之前瞻及三个发展趋势,评价覃乃昌、覃彩銮等《盘古国与盘古神话》12点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论裕固族形成过程中的潜民族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是裕固族形成过程的潜民族阶段。在这一阶段,裕固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诸多要素开始形成、凸现,为裕固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教授和20世纪中国史学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从一个爱国者走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反映了20世纪一批进步史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其次,他以兼擅博洽、专精而又独具卓识著称于世,这是那些勤奋、多思、富于创造精神的史学工作者才能达到的境地。再次,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向、大力倡导历史教育、致力于一系列学术组织工作、完成宏伟的世纪工程———《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则是为数不多的史学家才能做得到的。作为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白寿彝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铜鼓研究一世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是铜鼓研究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和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本文对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和日本、越南、中国学者研究铜鼓的历程作了简略的回顾,认为这一世纪铜鼓研究的进程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段,前半个世纪的主力仍在西方,在旧的研究课题上徘徊,进展缓慢;后半个世纪的主力转入东方,掌握在本土学者手中,解决旧课题,开拓新领域,突飞猛进,中国和越南是最活跃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水平已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20世纪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铜鼓的起源、分类、族属、用途等传统课题的逐步解决,对铜鼓的合金成分、金属材质、矿料来源、铸造工艺、音乐性能等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并取得突破。面向新的世纪,强调继续搜集散处各地的铜鼓,对现存铜鼓作“二度”发掘;重视考古发掘、民族调查,特别强调本土学者和本民族学者的积极参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未来的世纪必将是铜鼓研究获得更大成就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地处东欧地缘版块,作为"小俄罗斯",乌克兰与"大俄罗斯"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关系,同时它又被波兰天主教文化往另一方向拉扯:从15世纪乌克兰西部东正教宗教复兴,到16世纪哥萨克武装兴盛,以及近代民族主义萌发,乌克兰一直处于左支右绌的尴尬境地。20世纪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方才有过相对完整的时期。但好景不长,21世纪,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爆发,这片土地以第聂伯河为界再次撕裂,整个民族分裂的悲剧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兴起于18世纪,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逐渐由温和向激进演变;而影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女性主义理论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作为研究视角,以90年代以来具有现实性、客观性、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在影视中的体现以及演变三个方面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情感与婚姻进行研究,来对当今女性主义进行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学科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情况和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学科的理论来源,学科的建立以及学科发展的三大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时阐释了当前宗教人类学的学科转向,即更关注仪式、关注符号与象征以及强调宗教的“地方性”(Place)研究。在我国,目前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主要关注地方性、小民族的宗教或者说就只关注民间信仰,尤其是其仪式过程,而较少关注跨地域的宗教形式,尤其缺乏对世界宗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全书以时间为轴线,搭建起四编十四章的框架,全面而不烦琐、系统而有侧重地展开述评.20世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也是包括民族理论部分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静心研读《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民族思想、民族理论整整一个世纪的历时发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20世纪民族理论发展的学术宏著.  相似文献   

18.
西域藏传佛教传播的真实情景,随着国内外学人的努力正在逐渐呈现.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在伊犁地区曾一度兴盛.17~18世纪中叶,该地建有藏传佛教寺院17座;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建有13座.  相似文献   

19.
自 198 5年奥地利“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有关影响”的国际论证会议上提出全球变暖问题以来〔1〕,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科学家、政府及公众的高度关注。 19世纪 80年代到 2 0世纪 80年代的 10 0年中 ,全球年平均近地气温上升 0 5℃ ,北半球大陆上升 1℃以上〔2〕。进入 90年代后的 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3〕。最近的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和 2 0世纪分别是近千年来最暖的 10年和世纪〔4〕。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已是一个不争…  相似文献   

20.
蒙古哲学及社会政治思想经历了许多世纪的历史发展,它涉及到社会的生活、意识和人们的道德等问题,各种思想流派相继产生并彼此竞争。古代印度佛教哲学对蒙古哲学的发展有过很大影响。蒙古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佛教哲学的辩证法与伦理思想。龙树(Nāgārjuna,约公元3世纪)与圣天( ryadeva,约公元3世纪),无著(Asanga,约公元4~5世纪)与世亲(Vasabandhu,约公元4~5世纪),陈那(Dignāga,约公元4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