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勤体制是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筹集战费、制造和购买军火物资、保障军队给养及军队调遣物资转运,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后勤体制能否适应战争的需要,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甲午战前的清军后勤体制  相似文献   

2.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鼎盛朝代。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军队的优劣涉及诸多方面,如军队的来源、征集方式、训练、统领、调遣、编制、武器装备及后勤给养等等。本文仅就西汉军队的主要征集方式——征调与招募作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家。一西汉军队的主要征集方式是征调。早在楚汉战争时就已实行了征调制度。汉承秦制,实行普遍的  相似文献   

3.
贬废罪宗及其子女的给养,是明王朝针对犯罪宗亲的善后处理,朝廷定有标准.其罪情的轻重,羁押、管束方式的分别,决定了给养标准存在相应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也表现在嘉靖前后从计口给粮到按户供应的变化上,世宗对罪宗给养的调整,有由于宗禄供给困难的因素,但更为关键是基于宗室犯罪急剧上升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吴长权  荆博 《理论界》2014,(6):174-176
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教育引导官兵,使官兵通过纷繁复杂的战争现象,充分认清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功能和战争的制胜机理等关于战争的基本问题。本文以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视角,从战争动因的扑朔迷离模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性质的判断,武器装备的效能升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制胜机理的定位,作战方式的"慈化"趋向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准备的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滋生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催生信息化军队。提高军队信息素质就是提高战斗力。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是军队信息素质现状的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素质是军队建设信息化的必要前提。必须加大官兵信息素质的教育力度,构建官兵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平台,建立提高军队信息素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试论抗日战争对西北地区灾荒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农业生产几近破产.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战争是灾荒频发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得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军队、战争难民的涌入,企业、机关、学校内迁,导致西北地区粮食供应缺乏;滥垦滥伐,严重地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西北地区的灾荒.国民政府疲于应付战争,对经济和水利投入不足,又直接影响西北救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公元一五九二年(明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朝战争.不到两个月.三京尽陷,八道几没.朝鲜派往明朝求救的使者相望于道,络绎不绝.明政府以为朝鲜“为我之藩篱”,“唇亡则齿寒”,所以于一五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派出以兵部侍郎、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为首的御倭援朝军队.明军于二月八日(阴历正月八日),在平壤和倭寇激战一昼夜,敌人受重创,小西行长率残兵败将当夜逃窜.在平壤之战中,杀死不少倭寇.明军南方军队认为李如松率领的辽东军队,为了冒领军功而杀了无辜的朝鲜人民.个别朝鲜官员也有类似看法.平壤之战在御倭援朝战争中举足轻重,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结论,足以影响对平壤战役的评价,笔者试图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王理万 《理论界》2013,(12):97-101
一国宪法为战争的发动、和平的维持预设了基本条件和制度,在中国宪法中也规定了多项战争规范。事实上,中国历部宪法文本勾画了战争与制宪的关系:即制宪作为战争的结果和目的,而战争成为制宪的必要手段与方式,连接二者是人民在革命和制宪中的主体地位。军队在中国宪法中处于关键且特殊位置,因为军队不仅事实上主导了建国战争,而且从法理上参与了建国制宪。宪法强调公民效忠与保卫国家的义务,但此义务也恰恰是公民政治地位的体现。宪法在战争权的分配方面形成了复杂的宪制安排,意在保证战争权高效审慎地运作。概言之,宪法中的战争规范指向“为谁而战”的问题,体现为“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双重宪法逻辑。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摸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争。全球共有61个国家、17亿人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多);动员的军队约1.1亿人;战火蔓延欧洲、亚洲和非洲40个国家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广大海域,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520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战争中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人数超过9000万,其中  相似文献   

10.
据文献记载,在西周、春秋时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当时军队的编制、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等都依战车而制定。因此,考核先秦的战车制度,对于了解研究实行过车战这一历史时期的战争特点、战争方式、军事学和军事史等方面是重要的关节。  相似文献   

11.
"一战"期间,俄国经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战争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工业生产遭到破坏,工业结构严重失衡,工业企业关停数量增加,工业产量严重下滑.农业播种面积和粮食收获量明显下降,农业劳动力和役畜严重不足,战争后期前线和后方的粮食供给形势紧张.战争期间的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在严寒暴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蒸汽机车和车厢数量不足,铁路调度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被无限放大.交通运输体系的混乱和瘫痪加剧了前线和后方燃料和粮食供给的紧张局势,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和燃料危机,并最终导致社会局势动荡和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万历年间,广东诗人区大相曾以翰林院官员身份参与了中朝军民联合抗倭的“壬辰之役”,并写下一批有关这场战争的诗文.区大相诗具有鲜明的纪事诗风格.诗中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这场战争的心态变化,揭露了一些正史不曾记载的史实,探讨了中朝军队难以取胜的原因,分析了这场战争对明朝政权的损害,并希望认真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区大相“壬辰之役”纪事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军队系统管理思想 ,贯穿于我军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渗透于形势分折、战争  指导、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从整体考察战略形势、系统分析力量对比、统筹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对于指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时代的二百多年间,发生了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战争,可以说,战国的历史基本是由军队和策士写成的,战争是战国政治的主要内容。由于战国务大诸候国的力量基本是均衡的,因此各国都竞相扩军备战、军队受到格外重视。战国的情况诚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军队变成了国家的主要目的,变成了目的本身;人民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当兵和养兵”。战国军队已有一个较大的数量,而战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很有限的,那么战国是怎样解决养兵问题的呢?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战国是以什么养兵和如何养兵这些问题。 一、军斌是战国平时养兵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战争会对公共养老金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战争会影响社会养老需求和供给;第二,随着战争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第三,军人是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职业,战争会影响军人职业的养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因为战争的影响而做出了重要调整。基于此,在设计公共养老金制度时,应该考虑到战争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伯罗奔尼撒战争尽管由斯巴达及其同盟首先宣战 ,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他们就是战争的责任者。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载 ,斯巴达一直在容忍雅典势力的扩张 ;雅典在波斯战争后就处心积虑地通过加强自身的军队力量 ,争取希腊城邦的支持来扩展势力。在其势力达到顶点后 ,雅典开始侵略斯巴达同盟 ,迫使斯巴达及其同盟被迫应战。战争的责任者应该是雅典而不是斯巴达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永乐11年,贵州布政司设立,标志着贵州正式成为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为了巩固在贵州的统治,明政府着重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贵州的控制,设置了20多个卫所,驻屯了十几万军队.如此多的军队需要大量粮食,而贵州“乃刀耕火耨之乡,素称瘠薄”,并且在明初,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征税,后来虽起科征收,但课额极轻.正如万历33年7月巡抚贵州毕三才题称:“贵州山多田少,额赋甚俭.”因而单纯依靠贵州地区所征田税远远不能满足贵州军粮的需求.纵观整个明代,贵州地区的军粮供给情况都十分紧张,这是明朝历代统治者在经营贵州时面临着的严峻问题.为解决贵州的军粮供给,明政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在此,笔者试图从较全面的角度来探析明代贵州军粮的供给来源,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的时间定在1950年6月。笔者根据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原则,认为1919年10月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战争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应作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已经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决战性战争的存在。这时的战争已成为一种追歼国民党反动军队残余的、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军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在历次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进行人民战争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作战范围变成非本土区域,我们长期坚持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还能适用。根据朝鲜战争以及中越战争的史实,结合当今我国周边地区实际,分析人民战争思想在非本土区域作战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试图进行财政、货币的现代化改革.然而,处在战争和封锁的背景下,临时政府始终面临银元外流以及供给不足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苏区银行发行了间接强制性的货币,并推行大量公债吸取内部银元以维持政权.新钞币、债券成为政府信用保障下仅在苏区使用的交易凭证.但是,由于市场被封锁,苏白贸易存在价格剪刀差,中共仍然无法克服银元匮乏的困难,也就无法获取急需的白区物资,同时原有内部银元被战争消耗,酿成持续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