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临时参议院作何评价,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北京临时参议院的政党构成及其政治主张,结合它们对袁世凯的态度,可以确定北京临时参议院的历史地位,它在本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机构,为实行资产阶级宪政分权制度作出了贡献,并不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周建林关键词:宋教仁,袁世凯,政党内阁,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宋教仁倡导政党政治,并致力于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  相似文献   

3.
蔡锷是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反复辟思想是他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向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思想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誓死捍卫共和制度:统一战线思想;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等方面。系统研究蔡锷的反复辟思想,对于全面认识蔡锷的政治思想,客观评价蔡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初年的政党、党争与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民初的政党、党争与社会文明进化程度的关系这一角度,探讨了民初政治现代化的畸变。作者对民初上海等7个城市的政党社团作了较完整的统计,归纳民初党争的五个特点,认为共和民国的观念在的市镇社会深入人心当在武昌起义后;民初党社混沌不清,党争不是在健康的法律程序之上进行的。这归根到底是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程度底下,资产阶级不成熟,广大下层社会民众文明进化程度低下决定的。几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的剧烈争斗,最终却为袁世凯复辟专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初第一届国会选举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的第一届国会选举,是资产阶级代议政治在中国的第一次尝试。本文通过选举过程中政党竞争及社会各阶层的反映的分析,说明在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正逐步根植于国民心理,尤其是社会中上层的政治精英对选举的反映,表明了中国近代政治在民主化进程中的新的发展。同时,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存在的诸如财产限制、性别歧视以及选举过程中的营私舞弊、党同伐异等现象,也说明中国政治现代化之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宝座,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根本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不断遭到削弱,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前提条件;袁世凯操纵国会党争,促使国会通过先举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直接原因;社会各界的推动,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社会条件;西方国家的要挟,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初国会政治研究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尚存思考余地。就"机运"而言,中国代议制国会的创建与构成其否定因素的"直接民主"观念为国人所认知同步,可谓生不逢时。从政体角度观察,在分权体制下《临时约法》赋予国会单方面制衡行政的诸多特权是否合宜,也成问题。民初政党发育不成熟,相互制衡的两大主流政党未能形成,难以支持国会及责任内阁制的正常运作。国会政治运作不成功,非尽关乎地方自治导致的政治"碎片化",民初地方自治体现的是一种"中央方向上的地方主义",并不一定构成国会政治的否定因素。真正对民初国会具有杀伤力的是国民党在"统一"名义下实施的一党专政,这种专政在"直接民主"幌子下实施,最终导致代议制国会严重畸变。  相似文献   

8.
张振武案与民初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武是辛亥武昌首义人士之一,因与黎元洪不合,被黎电请袁世凯于1912年8月15日枪杀于北京。民初试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形成激进的国民党与相对稳健的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事发之初,对于政府的这一违法行为,两党均以参议院为阵地,提出质问书、弹劾案及查办案。虽因袁、黎为首的旧官僚对国会议员分化拉拢,加之两党人士自身的不健全,两党之间陷入激烈党争,使得弹劾案未能成立,而张振武案最终也不了了之,但国会对于政府的监督功能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表现。民初国会并非毫无作用的政治摆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民初兴起的政党报刊对民初内阁制与总统制、政党内阁与超然内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重大政制问题的论争,分析民初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主张.考察民初的阶级关系和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这表明了政党在现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当代西方政治学者从政党概念涵义的探讨,到政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等的展开论述,形成了他们关于政党的理论学说。其中,不乏正确、合理的成份。但从其整个理论的基点及其服务宗旨看,则是代表和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我们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其现象迷雾,来分析和揭示其本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中国第一届国会。这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在中国进行的唯一一次认真的尝试。无论其如何失败,这种尝试本身都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第一届国会失败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封建专制势力异常强固而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薄弱。这是一个事物中互为消长的两个方面。就“仿效欧美”而言,第一届国会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封建专制势力强固,不如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尚未发展到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的程度。 本文着重就第一届国会的建立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党政治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症蔓延,政党分化重组频繁、政局动荡,政治对立轴的缺乏,政党政治异化为朋党政治,“剧场政治”盛行,极端主义渐行其道,统治能力低下和非传统政治力量的兴起.导致危机的因素主要有:保守政治势力长期追求实现“总体保守化”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政治主题转化的影响,社会转型、原有政党的社会基础风化的影响,政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两院制国会的影响.凡此可见其无法在短期内摆脱政党政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战前日本政党政治进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亦称政党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议席,上台组织内阁.掌握政治主导权,行使资产阶级统治权的政治形式。它是资产阶级实现所谓民主政治的途径。因而也就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之一。日本对战前日本政党政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很不充分,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成果尚少。本文从把明治维新作为后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出发,试将战前日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比,当然温和,但他们并不排斥暴力斗争。本文试就这一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作一浅略的探讨。 一、改良派从事的暴力斗争及其特点 维新党人纳握兵柄的袁世凯入强学会。1898年9月,后党政变迹象日露。为防不测,维新党人奏请光绪帝召见、擢用袁世凯。谭嗣同还夜访袁,策反其先杀荣禄,然后率兵进京,围颐和园,护皇宫。未料袁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猝起,谭等六君子伏尸都门。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与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几乎同时进行。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利益的袁世凯的手里。对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这一怪事,帝国主义列强弹冠相庆,纷纷向袁世凯表示祝  相似文献   

16.
民初政争,是民国初年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派,即在孙中山等支持下建立的国民党,为了挽救辛亥革命的失败,企图通过议会和政党斗争,向袁世凯和平夺权,从而与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展开的激烈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较量,即由哪个阶级专政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后阶级斗争的继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广泛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是它的功绩。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17.
论民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民初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袁世凯集团及其支持者斗争的焦点,本文通过民初集权还是分权、军民分治、省制、省长简任与民选等问题的激烈争斗,进一步探索民初革命党人保卫共和的策略及其失败缘由,考察民初资产阶级的政治现和国家观。  相似文献   

18.
政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由一群代表同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人们组织起来、为维护其共同利益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其共同点是,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明确的政治目标,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欧州和北美,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它是伴随资产阶级革命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政党,后来逐渐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美国独立后,在议会中曾出现联邦主义者和反联邦主义者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后来演变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总之,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虽然以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冲突为代表的府院之争是袁世凯故亡后北京政治的典型特征,但是在承认既有权势的基础上,并不妨碍对影响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的考察。通过对府院之争中的国会(侧重在野势力)运作及其角色的初步考察,增进对这一时期政治变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57年,有人就提出在中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要同共产党轮流坐庄。现在,又有人主张实行多党政治。他们认为实行多党制或多派制才能发扬民主,它比共产党一党执政好。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不懂得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的本质,也不懂得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首先,多党制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或叫政党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