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中国以"新史学"勃兴为标识的"史界革命",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全新的史学追求、空前的传播方式.开辟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新纪元.本文深入探讨了这场革命的内在理路、主体表现及其推动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史"关系,决定着历史编纂的全局。它既是一个史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史学实践问题。章学诚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基于对"天地自然之象"和"人心营构之象"的剖判,提出了"文史通义"的历史编纂理念。海登.怀特作为西方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在激进反思启蒙运动以来的史学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史混一"的历史编纂理念。白寿彝作为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基于对中国史学史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以"准确、凝练、生动"为基本内容的历史编纂理念。这些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启发我们在历史编纂问题上,应该树立"文史相生"的理念,走"文史相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比较司马迁与王国维对匈奴前史的追溯着手,去揭示<史记>所反映的历史学观念是如何从根本上不同于以<春秋>、<左传>为代表的先秦史书.在帝制儒家意识形态力图迫使史学就范于经学的附庸地位时,司马迁不但用<史记>捍卫了历史学的独立型态,而且突破了此前已有的编年和轶事记录这两大叙事传统,从而为"真正的"中国历史编撰学之形成树立起划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史学生活即人类与"史学"相关的精神生活。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发端和初步发展期,包括史学生活在内的国人精神生活,在这一时期打上了深刻而特有的印记。中国古代史学生活的一些突出特征此时皆已凸显,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中国史学生活首先从这一阶段着手,既是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也是"精神生活"研究的深入拓展。除历史鉴戒意识、法先王思想等论题之外,先秦史学生活研究还应包括"故实"观念、历史预参与意识、历史著作的阅读与接受等较为薄弱的方面。由于"生活化"特性,史学生活也应把视角更多地引向普通民众。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先秦史学生活,有助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批评了梁启超“司马迁以前无所谓史学”之说,探讨了《左传》对史学目的作用、史家著史态度、史书文字要求三方面的史学观点,认为我国古代的史学理论,是紧随着历史著述的产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班固"旁贯五经"而著史,其浓重的宗经思想贯穿于《汉书》的宗旨、体例以及取材等各个方面:班固据五经经义而确立著史宗旨与各篇立意,按《春秋》"以传释经"之义例来规范纪传体体例,准经义而命名篇目并为之作序,以五经为准则去取史料、删改《史记》,仿"《春秋》书法"以记事,引经文与各家经说以入史,用五经经义而论赞人物。凡此诸义例不仅在著史宗旨、批判精神以及历史叙事等方面改变了汉代史学的精神,而且还促使班固史学之求善与求真既吻合又分离,与司马迁强调史学之求善与求真的吻合有所不同,汉代史学精神由此而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其标志之一就是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的史书体裁,自汉代以来,延续了两千余年,成为"正史"的主要形式。但当今中国的史学,却又几乎不见纪传体史书的踪影。本文从历史观的改变为观察角度,讨论和分析了西方章节体史书如何在清末传入中国并取代纪传体和其他传统史学体裁的现象。作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清末中国和日本史学的互动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日本汉学家在当时所著的新式历史教科书,采用了章节体的体裁,又落实了进化论的近代历史观念,为甲午战后的中国士人所接受并模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章节体的史书,较能综合各种史实,用进化的视角记录和考察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欧阳修在史学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传统伦理化史学遭遇巨大理论危机,以梁启超"史学革命"为标志,中国近代史学开启了知识论转型.基于实在论的"新史学"始于对"科学""进化论"等现代西方观念的绝对信仰,致力于将道德驱逐出历史领域.但一战后,国内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史德"问题.文化论争中的柳诒徵及"东南学派"坚持"信古",在批判和借鉴章学诚、梁启超的"史德观"基础之上,表达了历史与道德密切联系的观念立场.及至"九一八事变"后,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实现某种程度地合流,并催生出"经世致用"的史学目的论."东南学派"重新阐释历史与道德关系,论证历史的道德属性,力图纠偏"史学革命"以来"为学问而学问"的研究倾向.历史领域的反传统思潮在1930年代有一次明显转向,"东南学派"引领的史学伦理化思潮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10.
戊戌时期,梁启超对西方史学已经有初步了解,近代西方学术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进化观念,世界史观和“民史”思想,以及西方历史著作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在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稳态及有关疾病观的回顾,探讨内稳态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稳态医学疾病观,即一切疾病的发生皆是自稳失衡的表现,并据此提出稳态治疗观,即疾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恢复自稳,要重视亚稳态及畸形稳态的纠偏与调治。探讨了其在治疗及中医药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是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性质问题作深入思考的又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在后期哲学中认为 ,以往哲学总是采取心理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单一固定模式来理解日常语言 ,结果导致了哲学语言的痼疾。基于此 ,哲学的任务是 :既要全面了解日常语言所描述的问题 ,获得“全貌概观” ,又要依照某种具体情境 ,对日常语言停留在“家族相似”层面上的理解 ,以还日常语言丰富和真实的“游戏”本色。  相似文献   

13.
“下部病”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百喻经·倒灌喻>中的"下部"、"下部病"等词语,<汉语大词典>与一些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只有考释出"下部"一词的准确含义,才能正确地判定"下部病"的含义."下部"一词在佛经和古代医籍中存在着大量的例证,这些例证足以揭示其准确含义为"肛门"."下部病"是与肛门这一身体部位有关的多种类型疾病的通称,而不是具体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卫生预防工作,对此作过详细阐述,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的卫生预防思想,有利于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从"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预防工作的重点、预防工作的举措等方面对江泽民的卫生预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遇挫折会造成身心痛苦 ,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本文论述了受挫折后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提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增强身心健康 ,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高等院校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死板、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在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通俗易懂、趣味十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增加了对课程所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和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对疾病的描写以肺病最为集中,一方面张爱玲戏仿了五四作家对肺病描写的浪漫主义想象,另一方面她与五 四作家大相径庭,还原了肺病真实丑恶的疾病本相。张爱玲反五四作家的肺病意象与她童年的家庭生活不睦有关,也与她对 人生冷淡荒凉的观察相关,同时也是她文学创作观偏重表达普遍人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存在的立法问题作出评述,提出该罪的可罚范围有待拓宽、行为方式有待明确、与刑法其他罪名需要进一步衔接及统一、刑罚设置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推动医疗保障制度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务院2009年3月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要求,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这是提高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效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与预防疾病相结合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政府投入不足、初级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上有缺陷、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变化等。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建构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面临着众多健康风险,承担着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管理采用的是医疗保险模式,即依赖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侧重于事后的医疗费用补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探索从医疗保险模式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首先运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测算了我国农村居民16类主要疾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并从总体和结构上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次,阐明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不足及根源;最后,论述了从医疗保险模式转向健康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并探索了健康管理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