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生产力的三个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力的地位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和我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论点。 1.生产力源泉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类为了能够生存,首先需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改造、改善、协调、保护自然界,索取和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这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协调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现实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前进。同时,“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站在社会系统之上从人与自然的系统来看生产力,生产力是一柄“双刃的剑”,具有两重性。它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人类提高了征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给人类提供越来越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巨大生态灾难,把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生产力的二重性映现在生产力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应当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起点开始。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古代原始社会里,人类并不生产食物,而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大自然慷慨提…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它除了具有明确的整体性、社会性、现实性和经济性以外,还具有量的规定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说过,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变革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4.
贾雪丽 《兰州学刊》2008,4(5):16-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诞生并逐渐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运用科技认知理性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一度忽略了道德价值理性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一次将道德价值理性与科技认知理性充分结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充分展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春 《松州学刊》2001,(5):22-23
文明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它标志着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化与进步的程度。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创造的物质成果,人类智慧的物质结晶,劳动的产物。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成果。在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来都是在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是物化的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统格局和领域,制度建设也纳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科学系统。文明是指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出现,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通常人们把社会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成果;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创造精神财富的成果。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和条件,精神文明为物质…  相似文献   

7.
1.校园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广而论之,凡人类创造的一切经验、知感、科学、技术都可包括其中,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到生活、思维、语言方式等等,文化的范围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即所谓的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又可以分为第一文化的自然科学与第二文化的社会科学。显然,第一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第二文化是人类生存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方式。从文化二字的字形研究追溯来看,文化就是人类有意识地超出生物界的自然状态而进行的对自身的改造,达到人类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阐述作为一种社会整体文化的现代化,其与自己民族历史的关系,并由此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结合中国民族的历史,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一问题。 一、文化的释义与文化发展的民族性问题 文化的定义虽然很多,但它不外乎这两种解释:即狭义地解释和广义地解释。狭义地解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部分;广义地解释则是指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如《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文化是指“社会和人类在历史上所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它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组织类型和形式上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一般的文化学大都取这一概念,本文所用的文化也便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见重要。现代条件下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条件、精神面貌以及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限地提高着人类的创造力,为人类开创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空前可能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已经成为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所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以,振兴河南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明论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长明 《学术界》2005,(1):79-105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和谐教育是和谐文明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人类从远古洪荒的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走向高度现代文明的今天,不仅创造了丰硕 的物质财富与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创造了人的自身。 自人类脱离动物界步入“人”的门槛,作为一种求生的本能,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繁 衍十分关注。原始先民在莽莽洪荒中挣扎苦斗,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艰难抗争,以求得自 身的延续和发展。当人类智力发展到足以认识自身的生育能力对人类繁衍生存的作  相似文献   

12.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可统称为文化;从狭义上说,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民主文化,则相应地也具有两重含义: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不断发展着的民主概念、民主理论、民主制度、民主体制以及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都属于民主文化;由此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依次出现了四种大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人有高度的智慧。人类智慧的突出表现是人具有举世无双的语言能力;人类智慧的杰出成就是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众所周知,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后天学得的,人们并且通过社交过程将后天学到的行为发展成为一种相互联系、前后一致的性格,以至形成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而人类行为的学得与交际则主要是假借语言这一特有的传播工具来实现和完成的。语言是社会存在所必需的条件,因为物质财富的生产是社  相似文献   

16.
材料、能量、信息是组成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冶炼技术出现,材料已不是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次科学和技术革命的物质成果即1768年蒸汽机的使用,又解决了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问题;由本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所标志的第二次科学和技术革命,展示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信息处理问题。如果说第一次科学和技术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突破人的体力的局限,那么第二次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发展的今天,实践正在走向异化。这种状况虽然不是人类的初衷,也不是人类实践的本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惜的是,对于这一严酷的事实,人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连最理性的哲学家们也只强调实践的正面效应,强调实践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而忽视了实践异化,忽视异化了的实践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人学研究的同仁。一、人的实践性的异化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文明,创造了科学技术,创造了人类日益优越的生存环境,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也正是人类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期,黄河中游的蒲阪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美,宜于农富业的发展,是最适人居的风水宝地。中华文明与华夏文化发祥于此。西候渡和黄帝王朝的先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改革过程。这种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建立。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于文明的起源,一般可以从社会财富的角度来考察,因为文明总是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说,应当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因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是人类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盐工号子”作为川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歌体裁,有着自已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它是川南盐业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遗产,是长期共同劳动中的集体精神造物,具体体现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阶级情感和艺术情趣。其存在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作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种“艺术形态”,除却它表面的“审美价值”之外,在社会过程中,确实曾作为人类劳动的“生产工具”,直接参与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参与过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创造。对川南特定盐业环境下的“号子”进行社会功能与价值透析,揭示其本体既具有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的功能与价值,同时又作为劳动阶级的精神产品之二重性为旨归;其艺术功能及价值分析,为参透浮于“盐工音乐”表层的艺术审美功用及文化遗存价值作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