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阶层背景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市场转型与分割的阶层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分析阶层背景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探讨了市场转型期间的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发现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政治与市场的同进化过程同样是新旧利益群体竞争性的分化与共享,以及对体力劳动者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排斥的过程,政治与市场的汇流使得优势阶层被垄断性继承,从而使代际继承呈现二元分割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及社会分配体系的重组 ,从而引起社会收入阶层的分化 ,出现了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分层有利于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但却不利于社会公平及效率。并且在市场和非市场领域内都存在诸多的不公平因素。为此 ,当前应该在市场和非市场领域内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 ,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资源与当代都市职业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以社会资源的占有作为当代城市阶层划分的依据,并提出社会资源的占有形式和内容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以自己从事的职业来体现,都市管理阶层、知识阶级、业主阶层、劳工阶层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各有特点,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地位和阶层主体意识。文章最后还扼要分析了当前都市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主要利益冲突,并提出各个阶层之间整合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资本与干部职业地位获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2003年-5月至2004 年5 月间对两省委党校部分学员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社会网络资本、人力资本和年龄等因素对干部现职级别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网络资本在干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网络顶端、父母行政级别、关键人行政级别、与关键人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网络规模、网络多元性等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或产生负面影响。这说明,在当前干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关系强度和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广泛的交往并不能增加干部职位提升的机会。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社会网络资本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了当前干部职业地位获得中的并行不悖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5.
探讨各类求职渠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对效用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制度区隔"的分析框架,对1999年五城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关系网络比市场渠道更能提高求职者进入某些工作单位的可能性,如国有垄断性单位、国有开放性单位和"软性技术"工作岗位。组织安排渠道对于获得国有垄断性和开放性单位的工作仍然重要,但是对获取"软性技术"工作岗位没有显著性影响。与信息资源相较,人情对于进入国有垄断性单位和获得"软性技术"工作岗位发挥着促进作用,是社会网络传递的核心资源。三种解释视角,即"制度残余"、"利润驱动"和"工作门槛",有助于理解社会网络具有相对优势的原因,说明工作单位所有权,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工作岗位的特征对于塑造新兴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区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中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次职业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拥有并利用了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即传统性社会资本和现代性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本文对再次职业流动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这些社会关系网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受多重因素影响,网络消费行为有自身的特征,作为联结彼此的要素集合—“关系”,也悄然无息地嵌入其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特质.本文置身于真实的网络消费场景之中,对于“关系”进行测量,界定不同类型的“关系”属性,观察不同属性的“关系”对于网络消费行为的多重性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不同的网络消费行为类型,以明确不同行为类型的内容、规则与特征,力求透过“关系”视角对于网络消费行为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职业获得--以运动员职业获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原是经济学的一个常用术语,最初只局限于能够带来预期收益的物质资本。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率先突破了“物质资本”的局限,提出个人对于教育、职业培训、保健以及迁移的投入都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结果形成了“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能为其拥有者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人力资本是指蕴涵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包括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各种要素。它与物质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人力资本不能与其所有者分离。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使个人更好地把握机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信任在外包交易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理论背景在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79)著名的“市场与层级”的问题中,其强调最小化交易成本是组织结构的背后逻辑。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在其镶嵌观点里则挑战了威廉姆森的观点,认为交易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并且人际产生的信任有助于交易的维持。也就是说,人的效用不是一成不变,而会受到周围的人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更是社会结构的产物,讯息是否能够取得深深受到讯息管道的限制,而讯息管道往往就是一张人际网络。经济决策不是一个理性个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做出决定的,而是在动态的人际互动中完成,常常因动态的社会情境而变化。这…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互动的社会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网络互动的研究大体是沿着两个理论框架展开:一是社会互动理论,二是符号学的视角。从这两种分析框架出发,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网络互动的过程和形式,即互动行为本身。但是网络行动除了动机和意义外,更对互动参与者以及他人产生了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对他人影响的隐功能、互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获取了情感支持的功能以及对互动者的社会化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社会网络日渐成为非个体层次上研究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的重要方面,但相关研究的缺陷在于,仅仅关注组织内部结构层面的社会网络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而忽视了组织外部关系层面的社会网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地产销售从业人员的实证调查,探究销售人员的“关系性”和“结构性”社会网络对工作绩效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社会网络影响结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络与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大型抽样社会调查的数据,集中讨论了个人的社会网络对其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对身心健康均起着积极作用:紧密度高、异质性低、强关系多的“核心网络”对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而相反特征的松散网络则对身体健康更有利,个人在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对精神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此外,社会网络对健康的作用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作者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问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功能、关系构成及各类关系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的平均规模为2.21;社会支持网的功能以无偿经济援助和精神支持为主,在劳务支持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为贫困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作用十分有限;以近亲(父母、兄弟姐妹)为主的亲属是贫困家庭获取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其他亲戚在各种支持中的作用都很弱,而非亲属在就业支持方面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流动的途径及其相关因素对上海市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流动”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于这一现象,经济学家往往站在“理性人”的角度上,把劳动者解释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者(霍夫曼,1989:20),流动与否、采用何种途径流动以及相应的结果都是其理性决策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劳动者的职业流动如果不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职位空缺需要有人去填补(White, 1970; Tuma & Hannan, 1984),就是因为劳动者预计流动后的收益大于不流动的收益(陆铭,2002:135 137)。但在社会学家看来,这些解释显然不够充分,因为他们发现职业流动中劳动者的行为往往混杂着对非经济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两期数据(CFPS 2010、2012)和动态研究视角,本文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当今体制二元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流动的发生机制及其经济后果,提出体制分割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机会结构和经济后果不平等的重要集体性中介因素。体制对工作流动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体制的稳定性效应,即为其成员提供内部庇护,从而降低体制内工作流动率;体制的收入效应,即与体制外流动相比,体制内工作流动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增长;体制的壁垒效应,即体制阻止和排斥体制外的劳动力发生跨体制流动,从而影响工作流动的方向。经过使用倾向值匹配、IPTW等统计技术控制样本选择性后,分析结果显示,体制分割的这三方面效应均呈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本文将体制分割与工作流动过程相结合,探讨体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动态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层与流动现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考察我国制造业产业关联特征;并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间的网络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内在机理。总体来看,制造业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呈增长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系数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也有所上升;重工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稳居前列;轻工业中除纺织业外,感应度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社会基本经济关系的变化 ,导致了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 ,不仅体现在由封建性封闭结构向近代资本主义开放结构转变 ,而且也体现在传统的等级职业结构为近代以来新兴的功能职业结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MIKAEL ROSTILA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2011,41(3):308-326
The emergence of the two facets of social capital,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 has contributed to much of the confus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apital.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on a theoretical model aiming at clarifying some bridges between the facets and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previously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Initially, the article shortly presents and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definitions of social capital. Furthermor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definitions are discussed. Moreover,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laborated on suggesting that social capital comprises social resources that evolve in accessible social networks or social structures characterized by mutual trust. This model also emphasises some of the potential dark sides of social capital. The presented definition does not definitively address the theoretical uncertainties in the field; however, it suggests that a resource‐oriented notion of social capital could be useful in bridging the facets of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