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越过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一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1996—2006年CNKI收录的有关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和回顾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特点,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段青青 《中文信息》2021,(5):259-260
新时代,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前提在于厘清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缘由,冲破阻碍其发展的樊篱.这就需要理性看待世界多元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依靠人民的力量,助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科 《河北学刊》2005,25(2):21-26
近年来,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弊病日益显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以文化解释者的 主体性严重遮蔽文化存在的客观性,缺乏对文化运动自身复杂性的认识;以化约化观点简单对待民族化与西方化、古典化与 现代化、传统与世界等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缺乏对其作以具体语义场的动态理解;以机械粗暴的态度来理解反传统,缺乏对反 传统的深刻辨析;以圆满与完美的想象来处理文化尤其是对待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急于想建构一种十全十美的集古今中外一 切文化之精华的终极至境文化,缺乏对文化建构立足点的把握以及对任何具体文化复杂性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认识;以外国 尤其西方现代性来硬套中国现代性,缺乏对中国现代性之民族性与悖论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独特标记。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的转型,须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保障,方能真正的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文章以文化现代化和文化自信的关系为基点,分析文化现代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针对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提出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生态化的第二次现代化趋势。中国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现代化还没有完成,又面临着第二次现代化的挑战,因而必须选择“综合现代化”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战略,已经超越了传统现代化的模式,在对第二次现代化的主动适应中体现了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英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新颖  龙献忠 《江淮论坛》2004,1(5):141-144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受到该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并以英国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其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供其它国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移动媒体在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要走进移动媒体语境,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同时借助移动媒体的强大表现力,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等自媒体平台定时推送相关内容,以激发公众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利用移动新媒体技术共享传统文化相关资源,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鼓励参与者进行探讨和沟通.要以移动媒体正能量引导传统文化重塑创新,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根据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改造。首先,中国文化中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部分必须抛弃;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人性、做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要根据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新的诠释;再次,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只有经过这样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向阳 《广西社会科学》2008,(5):206-208,F0003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特征、现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经济建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三个方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特征是内在动力,现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外在驱动力,中国经济建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和思路作一番认真的考察十分必要,通过正确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并且从中探讨“五四”运动带给人们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葛茂林 《河北学刊》2007,27(2):183-187
文化具有引领价值追求、规范道德实践、孕育社会风气、塑造国民人格、确立制度架构和机制、繁荣各种理论和思想的作用。丰富时代性的先进文化内涵,推动农业文明和小农人格向工业文明和市民(公民)人格的嬗变,以文化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以文化和人的现代品质的进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和谐演变,实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建设民主、文明、繁荣、富强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现代和传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人文资源。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但重视和利用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的超越和扬弃,而避免对之简单的继承或抛弃,这是塑造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宗教文化在我国现代化运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进程随之加快,中国也是如此。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对超验层面的神圣事物的信仰,理应随之趋于消亡,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宗教文化不仅没有趋于消亡反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凸显出来,并在环境保护、旅游业、构建和谐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安增 《齐鲁学刊》2006,2(5):127-131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政策的出台。同时,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政治现代化的成效。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我国需要在培育社会主义的民主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取向,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处理好现代政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本土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的关系,创设精英载体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植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西方管理学理论与管理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空前发展,但是源自于西方管理哲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式企业管理尤其是现代团队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现代团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梳理了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中相关于团队管理的理念与技巧,并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构建了中国式现代企业高绩效团队发展的路径与框架。这个全新的路径与框架可以从理论与实务两个层面来帮助中国企业可持续性地打造高绩效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