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术开端:孤军深入的出场张晓琴: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受《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杨文德先生委托,对您进行这次访谈,也想借此机会请教一下您有关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思考。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是为数不多的兼文艺理论研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同时您有关德里达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前段时间做您的学术年谱时,发现您进入学术领域较早,著述也非常丰厚,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中英文学术论文则有  相似文献   

2.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社会学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性人物.我一直认为,您的学术经历是您这代学者中十分丰富的一位,一方面,您是南开大学"黄埔一期"学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招生后自己培养的首批学者,您在农村和城市都曾经做过扎实的社会调研;另一方面,您又是名副其实的"海归",在法国——社会学学科的发源地——拿到博士学位,接受了严格的法兰西式的社会学学术训练洗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您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您有某种"中西合璧"的研究底气.我很想听一听您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也是中国比较文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您的学术生涯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紧紧牵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邓锡斌:蒋老师,您好.感谢您忙中抽暇接受我的采访,此次学术访谈缘于《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之托,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您在宗教与文艺、古代文论、文化诗学批评及城市诗学、文艺文化学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次访谈主要就您近十年来在城市诗学、文化产业和消费时代文艺存在方式和意义等问题进行请教.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2005年,恰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讨论在一些人中相当热烈,并且也有很激烈的争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究竟怎样的民族主义才是积极的?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黄教授,您是我北京访谈的第二位中青年专家,本来早就应该进行,由于“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传,使之一拖再拖,目前疫情已有好转,故访谈应正常进行下去,首先请谈谈您是怎样步入学术殿堂的? 好的。我于1958年8月出生于江南水乡城市——浙江绍兴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小学与初中都是在当地读的,其实在“文革”期间,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如果说我自幼对古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一种"两分法",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主张以1949年为界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两段;另一种是近年提出的,主张将新中国27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分开,而与现代文学并为一处.本文认为,现当代文学分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中国27年文学与前后两期的文学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它应当被切分出来作为独立的一段.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分为3段,即现代文学、新中国文学和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8.
高玉 《人文杂志》2005,4(6):100-105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反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这并不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被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民族主义,我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之所以否定民族主义,一是因为它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二是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事实上,30年代,左翼文学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主要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左翼"文学不提"民族文学"而只是强调"民族形式",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很深的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学理论问题,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则是一个文学史问题,它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存在着政治问题而对民族文学理论本身也予以否定.单从文学理论上来说,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已成潮流.现有的"女性文学史"版本从纵向来说.没有处理好立足于当下立场的女性"问题意识"与进入"历史现场"的文学史把握方式之间的关系;从横向来说,没有处理好"性别"这一核心概念与文学特有的叙事形态的关系.因此,现有女性文学史的写作格局需要重新设置.首先要调整写作立场,将"性别"问题与历史/文学史语境相结合,重新确立"女性"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其次要明确写作规范,将性别立场与文学的叙事特点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文本批评的作用.这样,性别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有效的交叉与互动,才能使得女性文学史真正确立起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一、学术追求:文史哲的融会贯通 马世年(以下称简"马"):谭先生,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委托,给您做学术专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  相似文献   

11.
"文体自由"即批评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文体来书写自己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古代批评家的文体自由是如何获得的?文体自由对于文学批评的意义何在?文体自由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遭遇到何种命运?这种命运给予我们何种启示?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李:乐老师,您好!<甘肃社会科学>杂志近几年搞了一个学术名家访谈的栏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我作为您的一个非正式学生,受<甘肃社会科学>前主编董汉河先生的委托,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向您做一个访谈.我了解到,您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带头人,这些年已有一些人就比较文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向您进行过各种形式的访谈,如<外国文学研究>的邹建军先生等.但是,我也看到在他们对您的访谈中还有一些没有涉及的问题,有些方面与我的角度和思路也有明显不同,而这些问题又都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值得关注和需要做出解答的.所以,我想请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自1959年至新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主体已明显分化为"史性研究"与"当下批评"两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典的指认与重释活动,不仅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四个阶段之中,而且各个时期对经典指认的主导思维与其时的文化思潮、学术思潮的启迪和制约密不可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更移,具体体现为从"主题本位论"到"审美本位论",再到"价值多元性体认"等方面的梯次置换.  相似文献   

14.
○张教授,我刊对中青年专家的访谈,不但注意他们的学术成就,还兼及学者的代表性。您作为学者型的军人,颇有独特之处。能否先谈谈您是怎么走上学术之路的? ●我这个人经历比较丰富。1947年我出生在江苏启东县(1996年撤县建市)一个农民的家庭。启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享鱼米之乡的称谓。我的母校吕四中学,位于美丽而富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15.
"文学性"及"文学性"新建构——文学的人类学省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界所倡言之"文学性"作为一种文化舶来品,在新时期以及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并未得到充分审视和反思,大多数文学学者和作家想当然地将"文学性"普遍化、普世化,由"文学性"而至"纯文学",以这种带有西方话语霸权和历史局限性的文学标准来准则当下的中国文学作品,结果造成当代文学批评的"妄语"或"失语".因此,必须对已然十分僵化和保守的"文学性"和"纯文学"理念进行必要的修正,将"文学性"内涵实质从语言表现层面探源至文学作品的情感存在和情感生成层面,也即"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性存在层面.从人类学立场出发,我们将"文学性"界定为文学作品的3种质性,即1.文本的语言文字规定性;2.文本的人类情感性;3.文本的文学修辞性.  相似文献   

16.
张涛甫  周奇 《学术月刊》2024,(2):211-216
<正>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我知道您是文学出身转入新闻传播学界,这种身份的转换在过去是很普遍的,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优势,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估计在这个过程中辛酸苦辣甜都有,您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请为青年学人分享一下治学的心路历程和经验?非常荣幸接受您的访谈。《学术月刊》在中国学术界地位崇高,是人文社科学者敬重的学术平台,接受贵刊专访,受宠若惊,也深感忐忑。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批评,西方"文化研究"的当代性和批判性在其合法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学科,"文化研究"颠覆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版图;作为课程,"文化研究"倾向于"关键词"式学术建构.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叙事中的民间立场是指叙事者以民间的视角通过民间形式和民间意象自觉地表达民间文化心理、民俗观念、民众情感和认知逻辑以及传统文化的叙事立场。其更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中、下层劳动民众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以及情意指向的体谅和关照方面。民间叙事的"说者"(演述者)和"听者"(接受者)秉持民间立场是自然天成的,而"记者"(记录者)和"读者"(研究者)对民间立场的把握则更多地仰仗学术理性与学术自觉。这一特性和机制的存在与运作,使民间叙事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运动互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坤 《理论界》2004,(6):240-241
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大兴,女作家不仅数量多,且才华出众,创造了自有新文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女性写作的最繁荣的时期。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此外,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是怎样的一种互动过程?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身体立场和本体关怀有着怎样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20.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价值取向和思维向度上,呈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后现代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为久经“失语”尴尬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觅寻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话语。然而,作为在他者“影响的焦虑”下的新生儿,其对西方后现代话语形式的直接挪移,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文化失语”之处境。基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批判地消化和吸收西方后现代主义,完备具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形态,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有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