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兆华在《四川经济报》撰文指出,税利分流的理论意义是:1.税利分流是理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2.税利分流弥补了利改税的缺陷,是对利改税的发展。3.税利分流保留了承包制的优势,是对承包制的完善。税利分流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有:1.所得税率仍然偏高,不利于税利分流的普遍试行。2.税前还贷立即改为税后还贷缺乏可行性。3.税后还贷引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当前公有制形式之一,本文拟就如何认识国家参与承包企业分配的性质谈一下粗浅的看法.我们认为国家参与承包企业利润分配的性质具有二重性,即国家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课税和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参与的税后利润分红,税利并存在此具有了新的涵义.第一,承包经营责任制"两权分离"决定了国家参与企业分配的二重性.承包经营责任制,即经济承包责任制,它是在国家计划、政策指导下,以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3.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我国利改税工作按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上海市利改税第一步已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利改税第二步也将于今年十月一日开始实行。但现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亟待研究解决。 一、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是否仍应集中一部分税后留利问题 上海市在实行利改税以前,原来实行全行业留成,企业留利是以主管局为清算单位,去年下半年实行利改税第一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办法,向国家上交所得税和调节税,税后属于企业留利。企业留利部分分解成新产品试制基金;后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税  相似文献   

4.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过渡方案的有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税利分流改革不是权宜之计。税利分流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是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在经过几十年的失误、挫折之后,作出的带有方向性的选择。它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许多方面。根据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需实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创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需要的税利分流理论,积累适应不同情况的税利分流实践经验,真正实现税利分流所要达到的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国家财  相似文献   

5.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目标方案的有关问题。一、问题的提出1)税利分流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在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问题上,长时期来积累了大量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前,一直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企业吃国家的“大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运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进入新的一轮承包。因此,克服第一轮承包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1983年。这一阶段国家对一部分企业推行利润留成制度,主要是基数利润留成和超额利润留成,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84年,国家推行了两步利改税。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国营企业实行所得税和调节税;二是将工商税改为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第三阶段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实行了第一轮企业承包改革。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项改革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税利分流作为分配体制内的一项重大改革,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调整,能否顺利进行,与外部条件的优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制定税利分流方案时,不能不考虑矛盾很多、问题很大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在推行税利分流改革时,不能不考虑同时做好优化外部条件的工作。 1与税利分流紧密相关的外部因素,从国家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从企业一方来说,主要是指各种法外负担,如各种基金、债券以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乱收费、乱摊派等。此外,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金融信贷、物价等部门的运转情况,都对税利分流改革的施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作扼要的分析。 1.财政支出因素。近年支出盘子越来越大。如1989年国家预算执行的财政赤字达95.35  相似文献   

8.
留用资金,也称企业自有资金、税后留利等,是指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上缴所得税或承包利润、租金等后,国家核定留给企业使用的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在规定企业的财权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即“企业有权依照国务院规定支配使用留用资金。”虽然这一法律规定已经说明了留用资金的所有权归属干国家,但理论界和企业界仍存在几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即:“国家所有说”、“企业所有说”、“企业职工(包括厂长或经理)个人所有说”。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深化与发展,国家正在推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现就二者之间关系谈几点浅见。一、实行税利分流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目的一致、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国营企业的深化改革来说,税利分流这一改革方式。在目前算是各种改革方案的一个最佳选择。但是,税利分流的实施,需要各个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就是一个其权益不受侵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和在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引起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税利分流理论争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不要恢复所得税,所得税与各种流转税的定额为多少较为合适的问题。二是企业承包中的“基数”定为多少,才较为标准科学的问题。三是承包制的形式怎样确定才较为合理恰当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必须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首先,要在税收方面做一些调整,应重新制定出一系列真正科学合理的税收标准,即新的税收政策的出台要既能够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又能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税利分流”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纳税和包利两条渠道,将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其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代表身份加以区分,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促使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改革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因此,为理顺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进行“税利分流”改革不仅要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可以计量的利益分配标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本文拟对此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在探索中前进,通过利改税对利润的否定,又通过承包制对利润的肯定,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税利分流才是使分配制度的非规范化逐渐走向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一)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税利分流从理论上推导具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首先,税与利本身具有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和利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主体和经济利益。税收是政府存在并发挥职能的经济基础,是国家政权在经济上的体现,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利润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条件,是财产权力在经济上的体现,代表着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利益。国家为了执行社会职能和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征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  相似文献   

13.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我国经历了承包制(1973年)——利改税(1984年)——承包制(1987年)三个阶段。虽然它们在不同阶段都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它们都不是处理国家和企业关系的最有效的形式。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要求尽快推行税利分流。那么,承包制如何向税利分流过渡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界对税利分流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反对税利分流的人认为,税利分流是利改税的变种,是对企业承包的否定,是对统收统支旧体制的全面恢复。为了澄清问题是非,我们需要从历史进程和改革深层认识税利分流对深化经济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体改研究会、福建省财政学会于3月18日至21日在厦门市联合召开了“税利分流”改革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是:对厦门市总结的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经验进行研究,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税利分流改革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以及进一步扩大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的时机、步骤和实践方案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前税制改革即实行利改税第一步是对有赢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先按%税率缴纳国营企业所得税, 其余利润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归企业使用(如上海大约为原利润10%),余下部分利润中央规定按四种形式上缴,上海主要采取调节税  相似文献   

17.
启示——企业产权转让的概况及效应厦门经济特区以“两权分离”为理论依据,1987年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试行“税利分流”分配制度。虽然各项改革尚未配套推进,但通过减税让利、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搞活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推动下,一些具有经营优势的企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迫切地寻求扩张的途径;另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方向选择不佳和管理不善之故仍处于微利或亏  相似文献   

18.
税利分流不仅是税制改革本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宏观管理格局的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的理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利改税就是指国营企业把上缴利润改为上缴税金。这是对现行财政税收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利改税的步骤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利税并存,即在企业买现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合理分配;第二步,在价格体系基本趋于合理的基础上,再根据盈利多少征收累进所得税。加快利改税的步伐,是加速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承包经营责任制尚未明朗化、理论化,外部气候尚未充分形成的情况下,参照经国家批准的昆钢、云锡、电缆厂等10家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办法,明确提出放宽政策,减税让利、藏富于企业,通过利益包干、分成等办法,在三年之内分期分批搞活全省250户大中型企业的目标。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一厂一策”,承包经营的新路子。据1987年底对全省250户大中型企业(不含卷烟厂)的统计,已承包的企业192户,占76.8%;这些企业产值、实现税利、上缴税利分别比上年增长8.6%、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