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作品中的自我迷恋与自我封闭也是女性写作中寻找“自我”的一种表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女性写作 ,在“自我”形象上的姿态是一种“寻找”和姿态 ,是失落之后的重新面对。而 90年代的“自我”形象又有所不同 ,在经历了确立、重建与进一步的认知之后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自我”开掘走向更为深化的局面 ,其个性之丰富 ,姿态之鲜明都是此前女性写作所不能比拟的 ,尽管其中还有一些迷失 ,但从根本上说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努力 ,女性“自我”形象的发展仍然无可否认地证实着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知正一步步走向更为真实与深刻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道路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而把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代表中华民族崛起的崭新形象——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形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一形象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标志,它有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含义。一、树立和塑造起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形象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需要形象是指人们心目中对某一主体的内、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的印象、评价和信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形象属于事物的外在表现形…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会王政博士的新著。作为一部中国大陆留美妇女史学者的新著,其着重阐述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文化的衍变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妇女对美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国妇女运动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文敏 《社科纵横》2006,21(1):150-151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神父形象是一个给人沉默而含蓄印象的系列组合,这类形象以其“放牧羔羊”的独特身份在诸多“迷途羔羊”的形象身边担当陪衬和辅助角色。而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却塑造了一个身为“牧羊人”自己却“迷途”的独特神父———克洛德.孚罗洛形象。克洛德的灵魂被孕育了悲剧性的分裂和冲突,他与爱丝美拉尔达的相遇,是神性与人性遭遇和决斗的集中展现,其中蕴藏着人类发展中一个戏剧性的隐喻:导航者难免也迷途,迷途者在艰难导航。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在有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中国,社会对她们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高等学校中的女大学生多数勤奋好学,渴望成才,渴望自己人生有所作为,对此,她们已经付出了青春的辛劳和汗水。但是,由于种种习惯限制,特别是传统的择偶意向——“男强文弱”、“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追求,成为现代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男女两性社会劳动能力和强度的平均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恩施双龙村的田野研究,认为女性既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无主体的“他性”存在,也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是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女性的自我首先是一种情感主体,这种情感主体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女性自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女性情感主体的包容性给乡村社会的整合赋予心理与实践的基础,而女性情感主体的排他性则给突破乡村社会既有规范与习俗创造了空间。女性通过一种“柔性的风格”参与了整个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失去目标是难以忍受的,哪怕这个目标是暂时的失去,它会导致人们在现实中放弃对生活价值的追求。这正是当代青年“混”字背后的一个原因——目标的失落。在改革的过程中,当传统的旧的社会价值体系被打破时,青年以其持有的价值超前特性,迅速地接受社会中那些还只是隐隐若现的价值日际。这时,尽管社会价值目标依然存在,但在青年的心目中,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中的监生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宇苗 《学术交流》2007,(4):175-177
在“三言”、“二拍”中,小说作者塑造的一系列监生形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生性风流,贪恋女色。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贪图钱财,不择手段。监生形象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之所以在小说中如此艺术地逼真地体现并得到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一方面因为监生这一形象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是明代中后期相当一部分人通过金钱财物获取功名地位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经历、作者的小说创作观及其社会舆论对监生种种劣行的态度与看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女性美的自然基础和社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美的自然基础和社会标准荣维毅女性美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当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本文希冀对女性美、女性形象问题作一个较为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界说。一女性美的二律背反90年代初,中国大陆曾刮过一阵选美风...  相似文献   

10.
双重角色冲突中的中国妇女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重角色冲突中的中国妇女发展问题童芍素促进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妇女广泛就业则是这种参与的一个标志,因而职业妇女相对家庭妇女已成为当代妇女的主体。然而,获得了就业权利与相应社会地位的当代职业妇女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却时感人生压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文精神”话题,近两年来众说纷坛,褒贬不一。褒扬着认为“人文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传统话题,也是知识分子在今天反思自身、批判现实的立足点,应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建立当代的人文精神。贬抑者认为,“人文精神”话题表现了人文开识分子丧失舆论中心地位后的失落感和怀旧情憬,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是要找回那昔日的中心地位和和优越感。我以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自省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作为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目的的关怀,不仅是传统的话题,更是现实的话题。呼唤“人文精神”的本意,说近了是对近些…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与虚拟享乐——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广告形象王德胜1、作为“文化指南”的广告广告的出现,当然不是最近一个世纪里的产物。然而,广告演变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控制体系,却是现代社会特定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讲,广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崛起的小说家群作品的解读与评析,勾勒了这一批小说家的整体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他们推出了“入者”、“游离者”、“守望者”这三类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类型,这三者共同指向了“回避”与“漫游”姿态;在故事构成上,他们始终徘徊于“故事”与“非故事”之间,在“寻找行为”与“寻找结果”之间左右为难,这一状态使他们难以与其它阶段的小说家群区分开来;在叙事特点上,他们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分界,女性小说家更倾向于记录“自传”想象,男性小说家更注重“技术”想象,但两者仍然呈现出共同局限。文章一方面肯定了这一批小说家作为一种叙事者角色,在90年代知识分子命运、道路及存在位置方面的探索;同时指出,是90年代成全了他们,也正是90年代局限了他们。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最敏锐的神经与多棱镜的文学,它的繁荣程度,是历史变革合力之大小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并且,“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的话,那么,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对女性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的描绘与揭示得深刻与否,自然又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记。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塑造出一批色彩缤纷、各具个性、映照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现阶段妇女解放的程度和在解放过程中所遇到的严重障碍及其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就形象地反映出我们社会的解放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影  张晓琴 《社科纵横》2010,25(10):94-96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反应的是底层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繁琐杂事,带有一种镜像式的描写,也可以说是生活"原生态"的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池莉小说《生活秀》中女主人公来双扬的女性形象,进而反映当代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一步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像来双扬这样的当代女性,既传统又现代,她们的性格中具有冷静刚毅、务实耐劳、自立自强、注重实际的精神品质。她们能够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艰辛磨难坦然视之,奋勇前进,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文清一、对“物哀”论与“物哀”文艺表现的概述“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体内在情感意绪相融合,而生成的“情...  相似文献   

17.
都市生活方式与都市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波 《求是学刊》2007,34(3):101-104
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天性,因此审美文化本身应该是无分都市与乡村的,然而,在当代,随着都市社会的崛起,审美文化在都市社会语境中却呈现出别样的意义,因此,都市审美文化之特质的探讨就成为一个必需的问题了。要讨论都市审美文化,我们首先要分析都市生活方式,因为审美文化在根本上是对于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折射和再创造。在当代西方,随着城市消费研究的展开,生活方式在消费文化的意义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关于生活方式的概念已经达到十几种之多①。在西方学术界关于生活方式的种种论述中还是…  相似文献   

18.
宏观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简评《社会与市场———社会主体论》叶南客社会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各种研究。赵瑞政同志的专著《社会与市场———社会主体论》是一部从宏观层次研究社会的力作。这部专著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社会整体进行的探...  相似文献   

19.
千年之交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前后 ,世界上第一条电子信息网络在美国悄然问世。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这一“新生事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会风靡全球。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 ,它就如同一个幽灵 ,在世界各地徘徊———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随后便迅速波及到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 ,1 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 ,2 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 ,2 1世纪则是信息和电脑网络的时代。在当今时代 ,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涵义极为近似 ,几乎成了后者的同义词。同理 ,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就其实质而言也相差无几。在传统的农业社会 ,人们主要依…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学习与探索》2004,(4):138-139
1.问题的提出和切入 具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及其哲学总是关注生活,直面现实问题的。徐长福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便描述了一个展开于学术领域,却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该书提出的“划界理论”尝试从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划界的角度反思历史上人文社会工程中种种“乌托邦”破灭的原因,这种独创性的视角带给了学术界一种崭新的思路。所有问题的提出依照作者的交代,源自如此的思索:“古往今来,许多描画人文科学蓝图的思想作品从理论上看十分高明,但实践效果总是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