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向。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和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在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上任重道远。只有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向。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和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在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上任重道远。只有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中原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但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城镇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因此,要把城市带动战略上升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战略,坚持走河南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城市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产业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农业大省城镇化本身有着许多特殊性,其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中面临诸多的产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现代化不足,减弱了对城镇化的推动力,非农产业不能充分吸纳就业,降低了对城镇化的拉动弹性。因此,农业大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促进非农产业与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推动特色城镇建设,积极拓展乡镇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容量,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城镇化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城镇化滞后,农村劳动力过量剩余是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多元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解决棘手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是一对交互耦合的耗散结构体,时时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等转化和交换,会引起两个系统熵变及耦合发展。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出河南省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各自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法划分两个系统的关系,并根据类型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提出不同地域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发展城镇化的主要路径。研究表明:1全省18个地级市可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城镇化严重超前1个,城镇化中度超前5个,城镇化轻微超前3个,城镇化轻微滞后2个,城镇化中度滞后6个,城镇化严重滞后1个;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协同关系南北市际差异显著,呈现出梯度发展的特征;3豫西北城镇化发展超前现象值得警惕,豫东南城镇化发展速度需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7.
农业碳排放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重要位置,基于河南省2000—2021年的相关农业数据,测算了河南省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并从要素流动视角把城镇化指标分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构建了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法和方差分解法研究了河南省城镇化对于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从整体上降低了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三个城镇化指标中,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均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土地城镇化则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其中,产业城镇化是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驱动力。据此,要推进城镇高质量发展,重视产业城镇化的减排效应,加速产业城镇集聚化;严防土地城镇化占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现状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一直较大。根据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其他统计资料,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考察,以城镇和乡村为研究主线,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河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将不断缩小。对于城镇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就业问题,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如何解决各种社会负担问题,是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劳务输出经济是加快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一些困难.我们必须找出制约河南省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以有效解决河南省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尤其是"入世"后农民增收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入世"背景下如何采取相关对策,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化道路。安徽城市化严重滞后,加速推进城市化是本省本世纪前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先分析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现状特征,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工农、城乡互动的过程。市场动力主导作用下的自然工业化,有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征。这种自然工业化模式与现实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比较,工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不明显。浙江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自然工业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要化解二元经济结构,除了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政策外,还要立足工业化市场作用机制,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既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是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农村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指导农村城市化进程,化解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和谐城市化:难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城市化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同时,“三农”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和谐进行的瓶颈。从长远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城市化,而“和谐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互为制约与互相促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和保护农业,优化工业结构、户籍与土地制度等手段,以和谐城市化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和谐城市化,让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部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滞后。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与落后的脆弱的非国有经济和原始农业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西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西部特点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 ,通过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来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当前,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也给我国农村的建设和 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文章深入论证了城市化与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有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农村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 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农村非 农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三种典型模式和国内城镇化的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市)化协调城乡发展的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一般经验有:城乡互动发展、以小城镇为主体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经验对西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启示是:以乡村城镇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以城镇的城市化加快西部城乡一体化、以乡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