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学森之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科学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  相似文献   

3.
这是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的整理稿: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时间:2005年3月29日 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6,(Z1)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培养出大批国家亟需的创新型人才,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笔者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创新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所以,没有强  相似文献   

5.
拒做败夫女     
为什么别人家的老公事业得意,加薪又升职?你的老公却背运当头,干啥啥不顺?你想过没有,或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英语教学的实效其实十分堪忧。对于英语这一从小并没有深入接触的语言,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来学习也未必有母语学得精通。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体现在语言方面也出现不小的鸿沟。所以要想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的有效尝试,成为当前提升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路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素质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明显地表现在与大学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第二课堂上。通过梳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相关理论依据,探讨第二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探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新模式。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素质教育,因此要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语言,不仅应该教学生学语言,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会用语言,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从新型英语社团、特色英语讲座和英语寝室与口语角相呼应的口语训练基地三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试图探究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素染 《女性天地》2008,(9):17-17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黑,有些瘦,个子不高。上大学时,她学的是新闻,她没有谈恋爱,学习成绩极好。 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没有人追求她。虽然她也想飞蛾一样扑向爱情,可是,没有一个男生肯给她这样的机会。 毕业后她做了记者,采访了好多人,但她最想采访的是一个音乐家,她喜欢他谱的那些曲子。  相似文献   

9.
“干瓤儿白薯!真正的干瓤儿!”市场一隅,有位农村妇女在吆喝。我走过去一瞧——两只篮子装的真是紫皮“红生”白著。这些年,市场上卖的白薯也不知是啥品种,外表好看,块儿大,就是煮了半锅水,也不甜不香;今天总算见着了久违的干瓤儿白薯。听到了熟悉的乡音。  相似文献   

10.
冯莹 《职业》2020,(9):49-50
人才之培养源于先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强音,是时代最具特色的教育主题。创新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教学方法,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培养与时俱进的角色意识,做一名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尚丽清 《老年世界》2010,(14):23-23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呀,这是哪个?元旦又不回来了?我心里琢磨着,随手拿起了电话。“大姐,忙啥呢?快过元旦了,咱们能不能聚一聚啊?”“嗨,我以为是哪个孩子的电话呢?你咋想起来聚一聚了?”“这元旦一过不就又该忙一年了嘛,一到过年咱们谁还能丢下家里那一摊子事情啊,所以我想咱们几个老朋友先乐呵乐呵,没啥问题吧?”“当然没有问题了!啥地儿聚?”“我家旁边新开的涮锅坊,中午不见不散!”咔嚓,  相似文献   

12.
罗伟 《当代老年》2013,(9):18-19
她是个不起眼的老人:矮小,苍老,还有些木讷。她在大学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她不会吆喝,不会招揽生意,不会包装,更不会打广告。起初,没有什么人光顾老人的水果摊。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光顾此摊的人眼见多起来。一个,两个……到后来,竟然是成群结队而来。每人都提着大大一袋,欢喜而去。  相似文献   

13.
宋艳丽 《现代交际》2011,(10):195+194-195,194
"为什么我们的高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先生为中国人留下的设问。钱学森之问勾起了人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反思。本文从学术自治、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培养杰出人才需要努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每一名大学外语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有着许多的思维活动,而创新思维与外语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多维的评价方法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大学外语教育中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柳哲 《当代老年》2013,(8):37-38
潘杰是浙江浦江县人。年届八旬的他与大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一段不解之缘。1988年,潘杰在浙江展览馆工作时,偶尔看到钱学森的一段讲话:“参观展览是人民所喜欢的一种受教育方式……所以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办展览馆是件大事……为什么展览就没有一门展览学?”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为了培养合格人才对高校课程改革进行改革的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摆脱这一尴尬处境,必须及时向ESP教师转型。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先生走了,却留下一道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也让无数中国人感到困惑: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经费,为何高等教育离我们所期待的反而越来越远?其实,中国高校并不是没有改革。如果我们仅仅把改革理解为对原有事物与现象的改变的话,高校改革并不缺,而且其幅度之大、程度之猛烈,实乃“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已过世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留给我们的“钱学森之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弄清楚何谓“杰出人才”,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或标准?即需要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写的是政客手段;《红楼梦》讲的是儿女情长; 《水浒传》说的是黑道春秋,说起来“四大名著”只有《西游记》适合平民百姓来读,《西游记》是我们的处世宝典。学门技术好糊口没有“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诸般神通,孙悟空在东海龙王眼里算个啥,在玉帝老儿眼里算个啥,在如来佛祖眼里又算个啥?不要说“斗战胜佛”,就是到“御马监”当“弼马温”都不要想啦!有猴子的地方就有猴王,猴王多如明星。可孙悟空为什么却只有一个?那是因为,有技术的猴王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3,(1):70-70
时代发展和国家命运召唤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学技术的创新领袖钱学森、袁隆平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有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思维,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