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方芳 《社区》2012,(23):59-60
李零先生在其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第244页中注疏“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一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各个领域都奉行"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以求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而美国则在以上领域推行"同而不和",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如皋实验小学诞生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2009年,因为这一年是我们新中国建国60周年;同时,我校又诞生在这一年的特殊的日子——7月4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因此,我校从诞生之日就具有了他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使命。学校成立之初,我们全校班子成员利用整整三天时间进行专题学习、商讨,终于一致认识到办好我们这所学校需要坚持走合并、合作、合适、整合与和谐、和美、和声、醇和的结合之路,简称合·和之路。于是,我们以各种合、和字体以及关于合与和的经典要义设计出了实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户撒和双河是两个多民族乡村,两地的民族关系状态反映出云南各民族分而不离与和而不同的两种民族关系类型,它表明各民族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依然可以和谐相处;民族间密切交流,也能够保持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西方哲学的理性方法为背景,重点分析了传统中国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悟的方法。作者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明了反省内求的悟的过程,并在与西方理性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悟在解决形而上问题时的重要价值及其消极意义。文章认为,尽管悟有其简捷、明瞭的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很难为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因其不可言说,终究不能成为哲学。  相似文献   

7.
对"一团和气"进行再认识,肯定它包含着"和为贵"的一般价值和重和精神,但它却是无原则的狭隘的小团体和谐,是和谐的低级状态;"和而不同"是一种承认有差异的同一或统一,总体上和谐但存在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它是和谐的本质特征和高级状态.我们需要的是"和而不同"的和谐组织环境而不是"一团和气"的非和谐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之统一为出发点 ,认为道德要求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所决定 ,按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根据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 ,处于改革开放中的我国必须集东、西方之长 ,采古今之精 ,整合构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精神——“贵义尚利”、“义利合”的新型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商品拜物教与享受原则、物的符号价值中的身份认同、阴柔娇媚的审美趣味及被凝视的欲望、让创作成为消费意识形态写作四个方面,呈现出与上海异质同构的精神世界,从而促成了她异于常人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0.
陈怡 《社区》2020,(12):40-41
“僵尸车”霸占车棚、楼道堆物堵塞生命通道、菜场周边环境脏乱差……这些问题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题。近年来,创城迎检、生活垃圾分类、楼道堆物专项整治等社区环境精细化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而传统“行政命令式”“突击迎检式”的整治手段,并没有充分调动居民的主动性,检查时好两天,时间一长又恢复原状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么,此类的顽症该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11.
多数原则作为民主政治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原则,多数原则不仅尊重政治环境中观点的分歧,也尊重决策过程中的每个个体。在多数原则的适用上,为防止其成为像民粹主义那样用假意的多数代替真正人民,从而谋取特定政治利益的工具,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先决准则:非对立准则、身份未知准则、同等决定力准则。然而,即使遵循上诉准则,多数原则也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为此,将我国儒家思想和而不同作为检验多数原则的标准有利于优化多数原则,保障多数和少数的和谐共存,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西方哲学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到现代的“语言的转向”,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变和哲学研究方式的变革。当代英美分析哲学试图通过语言研究实现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和对现代形态哲学的建构,率先进行了“语言的转向”。本文拟就这一转向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作一探讨。 一般认为,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本质为目的。但由于任何本体论的确 立都需要认识论上的依据,所以,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怀疑论开始,哲学转向对人的认识的探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哲学认识论的雏形。但是,完整形态的认识论却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近代认识论有两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春,本校重新创办人类学系期间,系主任梁钊韬教授在百忙中,特别挤出一部分时间与我合作,共同探索“文化人类学”上的一些考古理论问题。历时一年又半,到了一九八三年初,我们又将两人探索过程中各自所作的笔记,合并在一起,整理成《论“民族考古学”》一文,同年十月末,公布于《社会科学战线》(总二十四期)。  相似文献   

15.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有机论者和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的精神一物质关系理论推动了两面论的现代发展。两面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视其思想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的一些认识偏见,促进心物和心身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在保护机理方面存在根本性不同: 交往行为为隐私划定边界, 而信息处理行为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制对象。前者建立在文明规则基础之上, 要求行为参与者平等、自愿; 而后者依赖公平信息实践, 针对的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的权力差。但因为二者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叠, 长期以来存在保护上的耦合。个人信息保护沿用了从隐私权保护过渡而来的权利保护模式, 这一模式默认信息处理行为只要符合公平实践准则即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规避了对处理行为本身的善恶之辨; 同时, 这一模式沿袭知情同意框架, 对弥合大数据时代显著增大的数据权力差距收效甚微。为实现实质正义, 应摒弃以隐私权保护为代表的侧重赋予信息主体更多权利的权利保护机制, 代之以制约信息处理者之数据权力、算法权力为中心的保护机制。通过权力约束权力、权利对抗权力和诚信引导权力三方面的机制来达到权力制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19.
论老子“为而不争”的处世哲学杜会《老子》五千言结语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叶,目睹诸侯争霸、国家昏乱、人民疾苦,因而著书立说,以言其志。由此视之,作者如此终结其书,是有特殊用意的,正说明“为而不争”是老子处世哲学的核心内容。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为补救初级规则,哈特的法律规则理论引入作为次级规则的承认规则和裁判规则。两大规则的核心基础均为官员,尤其是法官接受的内在观点,这决定了两大规则间必然存在密切联系。在法律空缺与不确定条件下,承认规则对裁判规则的内在鉴别,裁判规则对承认规则的不确定性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