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主体性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先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保障,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旨归。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构建"基于课程,面向全体,菜单导引,分段培养"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哲学史蕴含着一条深刻的逻辑主线,即主体性自觉。主体性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在属人世界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哲学发展的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这条主线都清晰地显现了出来,而且是一个日益深化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典型代表的实践论阶段,主体性自觉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无论以何种热点的形式出现无不体现出了主体性的自觉,从而更加证明了主体性自觉是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的事实。作为哲学发展动力的主体性自觉在未来应主要体现为个体主体的自觉,所以弘扬个体主体性当属必然。  相似文献   

3.
哲学考察个体发生主要是运用哲学方法分析个体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哲学上考察个体发生问题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考察个体主体性时必须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出发进行考察;二是主体性原则:从主体方面理解任何“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哲学界都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而分歧的焦点只在于:在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中,究竟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乃至最高原则?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根本不同之处。 (一) 这里首先要明确:所谓“原则”,不是事物存在或运动的普遍规律,而是主体根据内在需要和客观实际为自身所规定的“活动准则”。从“活动准则”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相对于活动中的主体才有意义。就是说,这两种原则都是主体为自身的活动而规定的准则,而不是主体或客体本身所固有的。  相似文献   

5.
认识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属性紧密相关 ,主体性是个体自由力量展开的形式和结果。主体自由的合理性规范的缺失引致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既和我们的“理由”相联系又具有自身的客观性 ,认识的主体性必须以理性为根据 ,以实践为依归。  相似文献   

6.
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主体的道德自觉是达到群体主体道德自觉和社会主体道德自觉的必备前提条件之一 ,是确证和完善主体性的重要内容。主体道德自觉具有自主性、自励性、自控性、自我评价性以及自我完善性等功能。主体道德自觉是通过人格教育逐渐达到的。主体道德自觉、人格教育与人的现代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构成了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体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自主、主动、创造等方面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了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与政治体制,创新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从而不仅为我国个体主体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而且也使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并使其主体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使个人成为个体,有了不同于类主体、群体主体的价值理性的个体价值理性。个体通过自主、有目的、主动、能动、自由的活动,展现他的"主体性",而个体价值理性就是在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对象性关系即主客体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个体价值理性的建构性特质包括从人是建构性的存在、个体是自己价值理性的建构主体、个体在生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一种出场方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文化概念,其根本目标指向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推动主体文化自觉。从广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指向,文化哲学真正的研究主题就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实现主体的文化自觉。从狭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主体的一种主动、自觉的文化生存状态。具体而言,主体文化自觉是指主体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认识到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形成和持有一种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追求,自觉反思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实现文化的内化,并通过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觉实现新文化生成,最终实现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的动态过程。广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总体的目标指向,狭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动态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出的实践活动的种种特质。主体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是既密切相联、又相互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审美判断的"共通感"问题,涉及的是一个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我们找不到通达各主体之间的公共桥梁,那么,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这一矛盾的。这就需要尝试引入一个新概念——"精神青春期"。要理解各主体之间审美判断中的"共通感"问题,非"精神青春期"概念莫属;"精神青春期"概念的引入,为我们真正解决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规律性和认识实证性为内涵的社会学科学性根基一直身陷困境:在社会规律性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强调个人主观性与强调社会必然性的冲突;在认识实证性的思考中,一直存在着实证方式的实现形式争议以及实证方式如何客观中立的分歧。但困境可以超越:这首先因为社会规律是人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个人主观性与社会必然性于其中合二为一;其次由于实证方式在实现形式上既包括观测、归纳又含理解、直觉,在客观中立上仅限于主体倾向下的客观中立。  相似文献   

13.
郑保国 《云梦学刊》2006,27(6):114-116
美的“客观社会性”说虽有一定的价值,但亦有十分明显的缺陷。。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只讲一般、整体的社会性,不讲个别、具体的社会性,是不全面的。美不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是主客观相遇合后的一种创生。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时间具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的一维性,而其空间具有三维性或与时间相结合的四维性。而哲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其时间具有以现在为基础和中心的向心性,以及以未来为中心的预设目标的超越性;其空间具有以人自身和人的创造物为中心和尺度的向心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科学活动中以尽量排除人的心理和人的活动的因素的干扰而保持科学成果的纯粹客观性,而哲学活动作为一种对整体性的追求和对前提条件的不断追问,把人的活动,特别是产生创造物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看作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正是人的精神的以人为中心的向心性和可逆性、无限的个体性赋予了哲学(还有艺术、宗教等反思性知识)知识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向心性等。由于人的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具有人的意识的对象化、客观化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对人的内化和理性化统一的特点,所以,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科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哲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和转化。  相似文献   

15.
怀特海以有机整体论和过程哲学为基础 ,认为认识是一个生生不已、流动的过程 ,从功能上把握主客体关系 ,提倡一种作为整体的、有机的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仅强调真理内容上的客观性,而忽视或回避提及真理的主观性,文章从认识的前提、认识的展开、认识的结果三个方面探讨真理的主观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认识与实践中把握真理、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尽地论述了科学客观性的十大特点:科学客观性涵义和标准是复杂的或丰赡的;科学客观性及其确立是一个过程;科学客观性即是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间性;科学客观性缺乏质.而仅仅是关系的客观性;科学客观性表现为理论的数学形式的不变性或不变量;科学客现性与严格性或精确性的关系是双重的;科学客观性由科学的方法、规范、体制保证,而不是由道德诚实保证;科学客观性包含社会文化因素,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和现象;科学客观性是交互的、开放的和变化的;科学客观性不可避免地包含主现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A股市场中的各个角色 ,为股价操纵提供了主观上的可能性 ;股市周围环境和条件为股价操纵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 ;而投资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以及收益与成本和风险的极不对称性使操纵股价成为可能和必然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史德”说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德"是《文史通义》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以往对"史德"惯常有两种解释:一指为客观主义,即客观地对待史实;一视为封建伦理主义思想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史德》一篇与《文史通义》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联系在一起研究可以发现,"史德"不是指对史事诚实,而是指史家对自己要诚实。"尽其天而不益以人"指史家要发扬"天性",不能屈从"他人",也不能滑向过度"主观"。章学诚的"史德"说不是主张"客观主义"而恰恰在"客观主义"的对立面,他是站在"个体知识"的立场上,在承认史家"自我—授权"的前提下,以"史德"的自律来保证史家主观在合法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