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柳思言同志《评所谓“永贞革新”》一文(见《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认为永贞时期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称为“善政”,但不应称为“革新”。我赞成这种提法。但柳文认为《旧唐书·顺宗纪》及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所载“六月丙申,诏二十一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中的“六月”乃“十月”之误,从而断定这道诏书不是顺宗李诵而是宪宗李纯下的,却未免武断。 柳文所持理由有二:一是永贞元年六月无丙申,而十月初一恰是丙申;二是六月何以能预先统计出十月的欠租数字。这两个疑点确实存在,说明这段记载有错讹之处。但这还不能作为定“六月”为“十月”之讹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关于秦始皇身世问题,2000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现例举如下: 首先一种就是《史记》上的说法,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史记》上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即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就明白地告诉后人,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记载。而《汉书》作者班固干脆把秦始皇称为“吕政”。可见都依了《史记》之说。但此说本身隐藏着矛盾。其一,《史记》既说不韦“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又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二解,一曰过10个月,一曰整一年)其二,既说赵姬为“绝好善舞者。”又在另一处说她是“豪家女”,前后不一。因此,人们对《史记》的说法就产生了种种怀疑。明代学者汤聘尹认为这是“战国好事者为之。”(《史裨》)与汤同时代的史学家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中对此提出了二点看法:一是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编造的,目的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以保住吕不  相似文献   

3.
明中叶以后,阉党专政,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官吏“下乡追征,豪强者则大斛倍收,多方索取,所至鸡犬为空。孱弱者为势豪所凌,耽延欺赖,不免变产补纳;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佥,一人逋负,株连亲族;无辜之民死于(艹垂)楚囹圄者,。儿数百人。”(《明史·食货志》)造成“三家之村鸡悉尽,五都之市粟皆空”(《明史·王宗沐传》)的黑暗现实。农村破产,农民大量流入城市,促使了工商业的发展,工人、市民  相似文献   

4.
一 豪与婉 豪与婉是风格论和风格品评中最常见的一对范畴。 豪迈奔放,曰豪;婉转柔媚,曰婉。豪与婉相对举,始于评词。清徐(钅九)《词苑丛谈》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王士稹《花草蒙拾》赞同词体豪婉说,但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究竟以谁为宗、以谁称首,这是枝节问题,对我们来说无关宗旨。重要的是,他们都将豪与婉看作一对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5.
艺术夸张在我国的文艺评论中也叫增语、增文、夸饰、形容、豪句、激昂之语等等。王充《论衡·语增》云:“纣为长夜之饮,糟邱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又《论衡·艺增》有“《尚书》‘协和万国’”之言,还有“《诗》言‘子孙千亿’”之语。这些都是“增语”、“增文”。《文心雕龙·夸饰》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  相似文献   

6.
《小雅·采薇》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毛传:“阳,历阳月。”郑玄笺用《尔雅·释天》“十月为阳”谓“阳”指十月。后世注家多从之。按,“阳”不是指十月。诗首章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时当岁暮,薇已萌芽(岁暮春天即将来到,许多植物已暗暗发芽)。次章云:“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菜已长出柔嫩的苗株,时节已届初春。三章即写“岁亦阳止”。四章云:“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棣花开,也为春日。前  相似文献   

7.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8.
一、组织结构首先,先秦农村公社的组织构成是大小不一的。《谷梁传》庄公九年:“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论语·公冶长》载有“千室之邑”。邑,就是农村公社。十室、百室、千室,是举其成数而说的,具体考察还不止于此。《孟子·滕文公》:八家共井。一井八家就是一个最小的农村公社。《周礼·小司徒》:“九夫  相似文献   

9.
洛阳纸贵     
西晋左思“欲赋三都”,从山东临淄“移家京师”,“遂构思十年”赋成,一时不被人看重。左思请德高望重的皇甫谧看过,皇甫谧矢口称赞,并为作序。又有著作郎张载、中书郎刘逵作注释,于是《三都赋》声名大噪。起初,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想作此赋,听说左思在写,对他弟弟陆云说:“有一个鄙夫要写《三都赋》,待他写完,用来盖酒坛子吧。”待《三都赋》问世,经名家荐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也为之叹服而辍笔。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平军歼灭吴县香山团练的日期,我于去年六月,为纪念太平军攻占苏州一百二十周年,在《江苏师院学报》八○年第二期上,写了一篇《从<保存鼍山记>看太平军在苏州东山的斗争》,文中说:一八六○年“十月中旬,太平军到香山、胥口、下场一带‘打先锋’,香山团练头子徐则在津桥顽抗。这时,另一支太平军水师‘绕湖而西,登岸呼噪’,从敌人背后夹击,全歼徐则及其团勇四百余人”。当时我把太平军歼灭香山团练的日期写作“十月中旬”,主要是根据下列资料:一是《木渎小志》说:“惟[徐]则等恃其勇,犹乘间逐贼木渎及蛲峰山下,贼颇惮之。……八月三十日,贼大至,焚胥口,掠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