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2年底,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制订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但是,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3.
从1976年秋"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到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异常复杂和十分艰难的环境下迈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步的。这期间,历经冲破"两个凡是"错误主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终于探索出一条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举扭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的开展,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朝鲜停战、“五反”运动对“中间道路”的批判、为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国内主要矛盾分析的变化,促使中共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总路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总路线,就会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为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推介,《联共(布)党史》成为全党乃至全国学习苏联运动的重要文本.《人民日报》充分发挥其议题设置功能,对《联共(布)党史》学习运动进行多方位的舆论发动、方法推介和经验总结,对于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影响,推动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深入实践发挥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线的召唤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多、快、好、省地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震惊中外的辉煌成绩,却遭到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攻击,他们污蔑广大群众的冲天干劲和忘我的劳动热情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运动”,向群众的头上大泼其冷水,介图破坏一日千里地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资本主义复辟开辟道路。为了捍卫社会主义事业免遭破环,为了党的总路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尊严,必须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工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计划经济,在重工业、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主张,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保证,对于理解当今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飞跃发展的时期。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的掀起,以空前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大跃进的局面。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着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专政,我国人民正沿着总路线所指出的道路,满怀信心地迈着雄劲的步伐飞驰前前进。一九五九年的反右倾斗争表明:贯彻总路线的过程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在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紧紧掌握阶级斗争的武器,继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这一埸斗争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阶级斗争的教育,坚定了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休会到与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级斗争学说的无比正确性,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社会生义建设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在全国军民热烈欢呼我们党又有了英明领袖华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工人阶级愤怒声讨和批判“四人帮”疯狂地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猖狂反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滔天罪行。“鼓足千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一九五八年提出的。它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全国人民要求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迫切愿望,是我国经济建设唯一正确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亿万革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事实证明:贯彻执行这条总路线,就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了“抓革命,促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认识,即社会主义是应该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社会主义运动的统一性,但提出了反对“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思想,主张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要重视特殊性的分析方法。列宁从实践上开始了具有俄国道路意蕴的探索,但并没有确立俄国道路的理论命题,其社会主义理论依然是忽略民族性的。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首先提出了指导思想的本土化问题,确立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民族特色道路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由此而展开的理论创新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尝试,开了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曾先后做出了三 次历史选择:以重工业优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重、农、轻为序,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 史选择;以"夺钢保钢"为中心,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方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历程,以其正确和错误的不同程度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基本正确的探索阶段、正确与错误交织的探索阶段、严重错误的探索阶段这样三个阶段。在理论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学说,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既要肯定他作为开创者的伟大功绩,又要指出其晚年所犯错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的学习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有益尝试与努力,不能因为"大跃进"运动而忽视或否定它。它告诉我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战胜种种困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完全成熟以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建国前后的最初设想。但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毛泽东及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可见,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中共中央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认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施"一五"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错误和挫折为我们提供了教训。党在纠正“左”倾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尽管党在这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但它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就这一时期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做一探讨,以就教于同行及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和鼓舞下,全国人民以冲天干劲、首创精神实现了一九五八年国民经济的全面大跃进。一九五九年全国人民更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跨上了千里马,取得了继续跃进的新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每一代领导集体都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现了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这条道路。为了加深理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在探索这条道路中的贡献以及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1956年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