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戏曲与民歌音乐元素在歌剧《白毛女》中的吸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作品,歌剧《白毛女》是音乐家们探索几十年后,在总结前人的失败与经验教训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较为成熟的民族新歌剧。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充分吸收并借鉴戏曲与民歌音乐元素,通过加工与改编,使之适合并发挥剧本所表现的内容。歌剧《白毛女》在创作中深受秧歌及秧歌运动的影响,并把秧歌的一些形式与内容运用到创作中;在创作中突出地方性戏曲音乐元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民歌音乐元素展示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及代表剧目 ,并从歌剧创作的戏曲化与民族化、中西融合、演唱风格与民族语言、歌剧创作与振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5.
歌剧《苍原》被誉为继《白毛女》之后的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它的综合美感的营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仅从歌剧《苍原》舞台创作的四个方面入手,探究该部歌剧在舞台创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因素,试图为当代中国歌剧的创作、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歌剧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学习与借鉴欧洲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许多优秀歌剧作品不论是歌剧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堪比西方歌剧。然而,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歌剧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许多优秀的新歌剧"昙花一现",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一条我国歌剧自己的道路还需要歌剧创作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18世纪的欧洲乐坛中心城市是维也纳这里汇聚了当时一批天才音乐家,闪耀着永恒的音乐光芒,莫扎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扎特一生的创作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从幼稚单一走向成熟,丰富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流传至今为人称颂,莫扎特的歌剧可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和歌唱剧三种,其中折射出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莫扎特作为德奥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其创作的歌剧极富旋律性和表现力,在演唱风格上也要求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注意时代特征。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多文学流派都可以在易卜生的后期作品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东西。《野鸭》是易卜生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该剧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也有象征性的成分。易卜生通过这一部作品为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 ,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 ,世界上最杰出的、最受人推崇的作曲家之一。本文从他的歌剧创作角度出发 ,分析了作者在歌剧创作上的特点 :选材严谨 ,旋律富有个性 ,擅长写异国情调题材的作品 ,且具有惊人的和声和配器技巧  相似文献   

10.
最近,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记叙了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观摩演出,举行了座谈讨论,这里刊发座谈会的发言与评论。  相似文献   

11.
亨德尔歌剧《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是其上演最多的歌剧,该剧中男中音角色阿奇拉虽非主要角色,但在男中音定位尚不明确的巴洛克时代,其对戏剧冲突的促进作用已不可小视,角色形象也较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剧中阿奇拉角色性格和音乐形象的塑造、曲式结构和伴奏手法以及该角色在剧中的纵向脉络和横向影响进行分析,较全面论述了阿奇拉角色的塑造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亨德尔歌剧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民族歌剧来说,它不仅仅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在相关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民族歌剧就是一部文化的成长史;另一方面,民族声乐也因为民族歌剧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成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歌剧与民族音乐的良好融合,将我国的相关文化推上了另一个高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系统的方式,分析民族歌剧当中民族声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路线。作为意大利的歌剧创作代表人物,威尔第借用法国大歌剧的创作手法,将意大利的传统歌剧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中以分曲式结构为主的创作特点被减少,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界限亦被淡化。文章以其代表作《阿依达》为切入口,重点探讨威尔第在歌剧中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着无法抹去的荣光。当然,它也存在着不应回避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创作方面。2013年6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歌剧论坛",将其主题设立为"攻坚克难:开创中国歌剧创作新局面",并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现状,提高中国歌剧创作质量"为其目标和任务,从本届论坛四大板块的主题发言(即理论探索、实时观察、创作实践、他山之石)和自由讨论中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歌剧创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偏离、题材立意受限、经典作品匮乏、形象塑造薄弱,以及歌剧思维弱化等问题,这与歌剧人对中国歌剧的热忱、厚望形成了某种反差与对比。歌剧创作是一种复杂、精妙、系统的艺术工程,其创作质量的提升有赖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中国歌剧创作中的题材立意、形象塑造和形象立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部艺术歌剧或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是作曲家和诗人有感而发的创作,而对艺术歌剧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对角色性格和歌剧特色的"解读",对演唱处理和演绎技巧的"表现"均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只有通过对作品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形成作曲家、诗人、表演者三者的统一,最终求得演唱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主要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对戏剧环境及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倾向于描写真人真事的真实主义,还大胆运用了具有浓郁异国情调的创作风格,并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了歌剧的创作风格,从而使得其歌剧创作并不隶属于某一个特定流派,而是时刻保持着与时代流行的各种音乐流派紧密联系的创作特色。不仅彰显了其和谐统一的创作思维,还彰显了其歌剧创作方面的多才多艺,具有集大成者的歌剧创作气势。  相似文献   

17.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长春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73-75,112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女高音咏叹调集的介绍以及对作品歌词、曲式、调式、乐句等的分析研究,从歌曲的歌词及音乐创作两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凸显了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创作的特有风格。发现"巴洛克"时期歌剧咏叹调的歌词简洁明了,维瓦尔第将歌词与旋律结合在一起更加完美。同时歌集的旋律创作也充分展现了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所特有的ABA曲式结构、转调、繁复的长乐句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第1期<歌剧>刊登了李莉的<<奥瑟罗>--爱与嫉妒的悲剧>一文,该文主要介绍了威尔第歌剧<奥瑟罗>首演盛况,剧作家博衣托和出版商朱利奥·李科迪对该剧的大力支持以及该剧征服观众的"戏剧张力"等,其中还夹叙议地穿插了保罗·亨利·朗格及勋伯格对该剧的评价,该剧诞生的背景乃至威尔第和瓦格纳之间的纠葛等.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其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法国小说家普罗斯佩尔·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被称为现实主义歌剧或悲剧性喜剧。全剧生动、光彩,人物性格鲜明,有很强的戏剧性。歌剧《卡门》有大量喜气洋洋的群众场面,使这部悲剧显得带有乐观主义精神。这部歌剧吸收了西班牙各种舞曲的节奏与音调,从而使其带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其优秀不仅在于乔治·比才的写作技巧远远超过了同时代艺术家的水平,而且在卡门这个角色的背后,也有着令人深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