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风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新时期,加强优良家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党风建设、政风建设,而且对淳正民风、优化社会风气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新时代建设优良家风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汉的世家大族主要由豪强转化而来的士大夫和西汉以来的儒宗两部分构成。关注乡村教育是东汉世家大族的文化自觉,他们利用文化优势,投身于官、私学校教育,普及儒家文化,移风易俗,在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时,他们通过兴办教育,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地位。世家大族阶层是东汉文化教育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无锡人文荟萃,文化积累深厚,孕育出众多世家大族.锡山秦氏是其中久负盛名的文学世家,秉承“孝友”家风.秦氏族人以此为立身行事的准则,皆重操行,谦和、坦诚、淡泊,鲒成一门“清逸”之风.这种“清逸”之风延伸到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清逸”的史风.“清逸”是锡山秦氏家族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家风是构建文明乡风的精神养料。农村优良家风建设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优良家风建设面临主体缺失、建设方式式微和家风内容糅杂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坚持宣传与发展并重,吸引家风建设主体回归;借力新媒体,创新家风建设新方式;不断发掘农村的文化资源,丰富家风建设内容。通过推动农村优良家风文化建设,构建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家族式的书法传统肇始于东汉中期以后,父子、兄弟相承授者不乏其人.魏晋时期,这种书法传统发展到了顶峰,其形成与士族注意家风的培养和家学的传承有关.魏晋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上的主要贡献有四:士族身份对书法的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纸笔等书写工具在士族间的使用,对书法的传播有直接推动作用;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中曾经引领潮流;其时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产生于世家大族之中.从同为士族的河东卫氏与琅琊王氏的书法比较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大胆创新,如此方能适应艺术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郡阳夏谢氏是六朝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族,他们不仅是南北朝时期诗坛上实力雄厚的创作群体,在赋的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并在思想倾向、情感基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的共性。六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各有其家风与家学,并由此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家族文化。谢氏文人赋创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与当时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共同的家族遗传和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常熟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之一。赖以代代传承的家风熏染,翁氏家族以行动上的自觉,通过科考而仕途进身,由耕读之家酿成了文化世家,即以读书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透过家学、家教、家风等因素,重视自身的文化积累与建设,凸显家族的品行修养与文化传承,秉承了清廉自律、志在报国的优良家风。由此经年累月,终于在江南大地上坐实了一个赋有社会资望的文化型望族,堪称地域文化的独特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并从廉德修身、廉德齐家、廉德执政三方面强调并践行领导干部家风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干部家风思想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呈现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江南著名的世家大族,以科第仕宦、研习诗文、治学习艺等著称于世,在其长期发展延续过程中积淀而成深厚的家族文化。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五世方法因靖难发作毅然殉难,此忠孝节义之举为后嗣敬仰,积淀成为方氏世代传承的精神意志的象征;方氏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表现在重视教育、诗礼传家、勤学著述、编纂家族遗书等方面;方氏家训、家学、家风的传承也为家族的稳固与兴盛奠定了基础。作为个案研究,探析方氏家族的文化特征,为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家风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对家庭、家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风可以辐射为民风,民风则可以汇聚为国风,因此,"美徳山东"既根植于齐鲁大地每一个家庭的家风,也关乎整体社会风气的良善和正义。齐鲁家风是"美徳山东"的典型呈现形态,也是使得山东人的美德得以不断传播传承、推广弘扬的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区士人的努力。在某一时期,某些地方士人或者一些世家大族对地方文化的发展甚至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汉晋时期,曹氏家族在谯郡从地方世家大族崛起为曹魏皇族,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其“龙兴之地”谯郡的文化影响更为直接。大体而言,曹氏家族通过其政策制定、诗文创作不仅促进了谯郡经济的发展,也奠定了谯郡学术文化发展的基调与特质,促成了谯郡学术文化在汉晋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汉魏之际,以汝南袁氏、应氏,颍川荀氏、陈氏、钟氏等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大族为了谋取政治利益,维护自身政治和社会地位,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在教育、经学、历史、文学及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不仅是这一地区文化活动的领导群体,而且是全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风主要有两种样式,以《家训》为主要内容的文本样式和以身体力行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样式.其社会功能或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实现,或通过与其他社会风气的相互影响间接实现.当前,加强传统家风建设迫在眉睫,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定相应制度,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闭合的保障体系,以使人民真正生活在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家风兴的和谐社会中.  相似文献   

14.
除民间文学外 ,传世的中古吴地文学家基本上是世家大族出身。只有从文学家族研究入手 ,才能对中古文学原生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对这一段文学史有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中古吴地世家大族的兴衰与其文学成就高低密切相连。文学成就是家族文化能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具有较强文化能力的大族才能成为世代簪缨的士族。东汉逐步形成 ,至三国声名显赫的吴郡朱张顾陆四大家族 ,在两晋南朝这一历史时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文化包括文学能力较强的家族家势绵延不衰 ;反之则家声不振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的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目前,我国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缺位,廉政文化建设单边化、内容形式单一、制度滞后。其原因主要在于: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观判断,传统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能,制度设计的缺陷影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应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文化建设,并使其与本校、本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构建有特色有创新的高校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土司宗族作为明清以来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土族土司世家大族,其社会行为中体现出极其浓厚的宗法思想。考查《西夏李氏世谱》等关于李氏宗族墓、祠堂祭祀方面的记载,其中贯穿了封建宗法文化最基本的孝道思想。然而,作为与一般百姓家族不同的世家大族,其丧葬与祭祀又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会稽孔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从两晋南朝的史籍中梳理出孔氏一族的人物、事迹和世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六朝世家大族的发展状况、会稽郡的开发及其在当时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南朝世家大族的衰亡,论者每每只论及其自身的退化腐朽。实际上最重要的还在于当时的政权性质产生了变化,已由门阀专政改变为君主集权。南朝的朝廷对江东世家大族和北来的世家大族分别采取了拉拢和打击的政策,使他们不要企图控制政权,从而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于是南朝的世家大族也就从最初的不得不远离政治发展为不愿也不必关心政治,甘于养尊处优,终于逐渐退化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9.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需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继承和弘扬农村的传统美德;三是建设农村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开展官风、民风、家风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商丘的田野考察和民间历史文献分析,可知明代河南归德府的地域支配体制,经历了从军事权贵到世家大族的演变过程。明代前期,拥有特权的军事权贵势力强大,在归德地区占据地域支配地位。明代中叶,赋役改革与清理军屯的措施,限制了军事权贵的政治特权,同时,大批军事权贵的后代经由科举入仕,逐渐形成了以士绅为中心的世家大族,确立了明清之际士绅阶层的地域支配地位。这种以军事权贵和世家大族为中心的地域支配体制,显然不同于华南地区的民间宗族组织,呈现出明代河南地域社会的特殊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