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三国演义》与关帝信仰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帝信仰的形成及传播和《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关帝集忠勇孝悌、仁义礼智廉耻信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神格品德,不仅源于历史上真实的关羽,而且更多的是源于罗贯中按照儒家传统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以及独特的文学审美观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2.关帝卧蚕眉、丹凤眼、赤面长须、手提青龙刀、坐骑赤兔马、左关平、右周仓的神明形象也与历史上的关羽不一致,而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塑造的关羽形象;3.随着《三国演义》的刊行和传播,关帝信仰也逐渐从中原传播到汉族以外的蒙、满、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并且越过国界在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以及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和大洋洲,均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合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禮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3.
在东汉政坛上 ,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 ,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 ,而在《三国演义》中 ,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人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眼泪的描写,既是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的需要,更是作者的寄托和对人生的无穷感慨。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无疑是一本好书。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话,则会发现,这本书中存在着某些误区,诸如:宿命的本体论、先验的认识论、实用主义的历史观、功利主义的文化观、非道德主义的伦理观,等等。之所以要剖析这本书中的哲学误区,是因为这些误区或多或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着的某些误区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重视。通过实证性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提供叙事结构框架 ,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史书《资治通鉴》;不宜简单地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写人的笔法,既有铺张扬厉,浓墨重彩;又有勾勒精神,画龙点睛。作者对主要人物关羽,更是运用了出场亮相、虚实相生、对比凸现、细节传神、瑕瑜互见等多种手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蒙古族胡尔奇希日布将《三国演义》分为三个部分,共演述了七十六个小时。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中曹操残恶的性格特征与蒙古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残暴性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希日布艺术性地塑造了本土化的曹操形象,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日布塑造的曹操形象既有残恶之首、奸猾之冠、好色之徒等性格特征,又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等多面性、复杂性,是一位有血有肉且生动形象的立体化人物。  相似文献   

9.
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甚至细节。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1]的创作是作者个人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集大成,而本书的接受过程也是在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在接受过程中,虽然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之外,其实还是有些文化含义贯穿始终,本文择其要者加以论述,分别是强烈的政治教化功能,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描绘的人物身死、战争失利、王朝灭亡的悲剧图景为我们呈现了命由天定,天命难违的天命观。而此天命观蕴含着朝代更迭,分合有数的规律之美,明主贤相,忠臣良将的遗憾之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之美。《三国演义》中的天命观在展现以上美学意味的同时,也推进了传统天命观由天行有常向人定胜天的过渡演变。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用艺术化的手法重现了三国时期云诡波谲的历史面貌.各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投降事件和投降人物,成为一部三国贯穿始终的重头戏,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纷呈、令人感慨万千的经典画面.多种投降类型反映了特定年代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起伏变幻和统治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从中揭示出战乱时期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以及古人对投降文化本身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天命观与《三国演义》孔明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形象从刘备耳闻其名到其离世一直都有天命笼罩.罗贯中设置这个情节,除了阐明他的历史观和对孔明失败原因的看法,还对孔明形象的塑造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孔明成为悲剧性人物和中华民族智慧象征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傅子》中收录了大量有关三国纷争及人事沈浮的故事,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将其中的大量篇幅首尾完具地引入,所引达五十三条约六千三百余字,为罗贯中的创作的《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傅子》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历史人物关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结局更是被赋予了宗教色彩:皈依佛门。这不是作者的凭空构想,而是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将关羽纳入佛教体系,改造成为佛教中的护法伽蓝神。这种改造反过来又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文学领域,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美化、神化都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由刘备形象塑造问题,深度揭示<三国演义>文体性质.历史叙述与文学描写交织在<三国演义>的文本之中,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到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的经典论述,是在忽略<三国演义>文体性质的情况下作出的误判.从动机上看,小说历史叙述的部分并未完全回避刘备性格中伪的方面.从效果上看,文学描写部分所作的长厚的性格规定也受历史叙述的影响而失去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虽是一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男性小说文本,但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是为作者所肯定的良母、贤妻、节妇、烈女,成为小说宣传“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人物系列。作者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站在肯定的立场,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使《三国演义》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的基本倾向分不开,和历史上朱然截杀关羽、追杀刘备等事件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现在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性看完比较长篇的东西。安心读书的生活已经停留在十几年前了,那时候正在上五年级,看的第一本文学的课外书是《三国演义》,至今印象深刻,无法忘怀。我现在看书,受时间约束,只能看一些短一点的散文随笔,阅读范围基本都是读一些中国近现代文学为主。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是用灵魂在写作,写得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所以他的随笔散文我一直都在关注,希望有时间想再看看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另外,在所读的书中,对韩少功的文章还是很感兴趣的,他那种突破传统小说藩篱束缚的写…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群雄争霸中的英雄人物,既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现,也歌颂了三国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通过分析刘备集团的成败原因,反映了忠的伦理道德观、义的伦理道德观和人和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