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简明概括了社会发展动力中资源、技术、制度、文化和人的需求五项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社会发展动力中的功能以及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协同关联性,并试图以此来建立对于社会发展的多因解释,从而为超越社会发展中各种二元对立学术语境的局限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广告作为当代最活跃的传播方式之一,是反映文化演变的直接体裁。新媒介的发展、消费模式的演变,都会极大地影响广告形态的变化,进而影响传播文化的基质。有关新媒介影响下广告变化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具体操作技巧,忽略了广告体裁演变这一更为深层的维度。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新媒介语境下广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出现了"泛广告化"。当前,泛广告化既表现在剧情广告、原生广告等新形态的大量涌现,也表现为植入广告、冠名赞助等传统泛广告形式的规模壮大。广告从新闻等信息类型中独立出来,成为独具风格的标出项,并形成其文本意向性。而泛广告化则让广告从传播活动标出项翻转为非标出项,成为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广告文本的意向性融合了新闻、MTV、微博等文本的意向性,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由此弥合了接收者想要接受的文本和强行置入的广告之间的分歧,推动了当代广告传播的全面演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内核,国家与其域内的族群、地域等群体在文化认同中呈现"一体多元"的面貌。分裂势力的认同政治试图在文化层面上消解国家文化认同、挑战国家统一。原生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理论范式均分析了文化认同与认异在分裂主义认同政治中的形成与作用。以此为基础,群体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离不断发展,进一步导向群体对立。在精英势力的政治动员中,最终可能成为分裂主义的基础和动力。所以,加强国家文化认同建设,无疑是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序的言语社群,其社会语文生活中,始终存在着高雅语体与低俗语体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调节着言语社群的言语活动,促使言语交际正常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立,既是语体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学繁荣的能源,也是语言发展和维持纯洁的动力。因此,语体研究必须关注言语社群中的社会语文形态,以及存在于形态中的语体对立。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笔下有一系列二元对立结构,如城-乡、生活-生命等,正是在这些对立结构中沈从文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评判。与这些二元对立结构相关的则是另一深层意识结构:常态与癫狂的二元对立与价值错位。这一深层意识结构或隐或显地体现于他对一个故事三次不同的讲述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别说"常在话轮的开头或中间,有多个语用变体。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确认"标示着听话人和说话人认知倾向的一致性,"标异"标示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倾向的不一致,表现出强烈的语用主观性。话语标记"别说"语法化于"不用说"义,与它同义的"甭说"也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不用说"还在语法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一个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这决非偶发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们面临着创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任务,正在进行改革和开放。一谈到改革,自然就会产生一个在改革过程中认清阻力和开发动力的问题。人们经常议论,改革中遭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阻力来自何方?一追究就追到传统文化里去了。另外还有一个开发动力的问题,我们不能被现代化,不能被动地接受“欧风美雨”,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而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在文化上树立起主体思想,从自己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去发现动  相似文献   

8.
一个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这决非偶发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们面临着创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任务,正在进行改革和开放。一谈到改革,自然就会产生一个在改革过程中认清阻力和开发动力的问题。人们经常议论,改革中遭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阻力来自何方?一追究就追到传统文化里去了。另外还有一个开发动力的问题,我们不能被现代化,不能被动地接受“欧风美雨”,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而应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处在事关自身命运的十字路口。直面现实危机和解答发展难题以应对诸多文化乱象,人类需要站在文化世界的位面上,思考和确证文化的功能与意义,以寻找战胜困难的支点。从人类文化发展史的进程来看,文化的功能和意义是在人类文化创造和文化自觉的实践逻辑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其一,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安身立命和不竭发展动力的终极所在。人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就是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离不开文化也就离不开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作为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存在不是抽象虚无空洞的,而是有其客观的存在基础和发生的生命本体。其二,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和意义。文化的不同往往意味着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当文化的价值导向呈现为异中之同占主导地位时,文化表现为融合融通共在的态势;当文化的价值导向呈现为同中之异占主导地位时,文化则表现为对立矛盾分裂的态势。其三,文化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辐射之波”,使得人类文化生发出促进文化交往、文化传播与文化融合的内生力量,呈现出文明互鉴、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动力、社会阻力和社会压力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三种性质各异的力。其中,社会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它包括自然力和社会力、内隐力和外显力、潜在力和现实力;社会阻力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它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而社会压力则是介于社会动力和社会阻力之间的中性力,它也包括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这三种性质迥异的力在交互作用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运演的辨证图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用"生存论"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言行后认为:他的言说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其"突外"后在常人世界的"归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他的存在已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秩序的一个他者性参照系,并体现了鲁迅直面现实和超越现实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12.
禅宗在唐代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中国化历程达到高峰。六祖慧能对佛教的改革有重大意义 ,他把一个异域宗教浸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从而使得禅宗显示出非宗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慧能之后变得愈发明显 ,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此在”的审美之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此在"即"我的存在"为本体,反对一切主客二分和把艺术看成感性认识和体验的观点,主张艺术作品建立的世界要将世界中的事物意义化,以特有的方式敞开存在者的存在,实现真理的自行置入,获得人在异化世界中的诗意地安居。  相似文献   

14.
理性形而上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存在论基础,在资本主义状态下人被物(如资本、商品)统治的实质是抽象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造就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中找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现实根源,异化劳动理论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切入点,并指明了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白族金工艺术植根于云南,既受地缘条件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又因外族文化的不断涌入而变得多样。今天的大理白族金工形成了国际化的产业规模,这与其自身善于借鉴、精于钻研、乐于大同的民族性格有着莫大关联,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该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对外来文化表现了一种包融和吸取的精神,同时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也热衷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导致中原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礼仪风俗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以汉族文化为主,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胡风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主义态度中,"文化"通常被我们作流俗的理解,即仅仅被理解为现成的"在手状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样态"。其原因在于对文化的生存论基础的遗忘。一种在生存论基础上的文化,应被理解为"本己文化"。("本己"一词是海德格尔对原始的"存在"的描述)它永远处在"上手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异文化之间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和文化的研究与置身于现代的自文化和他文化、自己和他者的认识密切相关。在这种场合应该避免把自文化和他文化相互对立,而陷于狭隘的本民族中心主义。以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异文化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各自的思想,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使双方发生误解。为了避免误解,不应该轻易地认为可以立刻理解异文化,而应该经常意识到这是一个理解上有很多困难的他者,在考察思想的背景的同时,认识思想的差异和不同。只有把他者作为他者进行认识,反而会开启准确理解他者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田同旭$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相似文献   

20.
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觅母的生命周期的分析表明,翻译的过程就是将异域觅母复制到本国文化的过程。译者作为宿主,解码以源语言为载体的觅母,并受其感染,再努力将此觅母编码为目标语载体。归化翻译是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觅母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觅母,在文化接触的早期有其存在的阶段合理性,然而只有努力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才是觅母传播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