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马克思似乎格外偏爱共同体,以至于"个体"似乎在马克思思想中"空场"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个体",不仅在马克思说明传统共同体的瓦解、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市民社会之分裂为阶级以及"真正的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之感性原则和实践原则以及揭示异化现象中起到独特的作用,更是在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论争乃至马克思道德理论的重构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社会"概念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窗口和入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它的生成与嬗变就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实现一个由"公意"统治的社会是卢梭的政治理想,但实现这一理想的难题在于如何消解个体意志与"公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卢梭希望以自然教育的方式培养公民的优良品格,使人们对"公意"的认同和服从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义务,最终实现个体自由与公共善之间的平衡。就此而言,卢梭更像一位古典政治哲学家,他对政治的思考并没有局限于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操作上的"有效性",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一种政治制度建立的人性基础,并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培养新人、塑造新人来改变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吴晓明教授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内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不仅反映了吴文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现实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而且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吴文对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属性的拒斥。然而,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规范理论,不仅符合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是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与马克思的伦理学等相关或相近学科区分开来的关键,同时也能更好地明确和凸显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意义并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发生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即劳动过程;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理论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存在着实践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历史性、价值性与科学性原则等多向度性的统一。按照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交往过程中,既要体现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个体特色。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为承认而斗争"在20世纪末迅速成为政治冲突的主要形式,身份认同替代了经济利益成为政治动员的主要媒介。霍耐特在追求正义时,把不正义追溯到文化根源上却遗忘了政治经济领域。我们应该再次回到马克思哲学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劳动"范式重新考察社会正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有着重要意义。立足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对马克思承认思想的新发掘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6-27日,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从卢梭到马克思——纪念卢梭诞辰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十几家单位的卢梭研究专家学者们本着“返本创新”的精神,围绕着卢梭的文本方法、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浪漫主义思想、启蒙思想、社会学思想以及卢梭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等七个分议题,从东西方的不同研究视域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致力于卢梭思想的现代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十分强调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从而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与其他哲学,特别是与法国启蒙思想的联系。通过对马克思和卢梭有关异化的思想进行比较,寻找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思想的联系,从而为全面理解马克思思想做出努力。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从启蒙思想家卢梭那里接受了异化观念,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作为其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这揭示了马克思思想和启蒙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概念的分析,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之前,关于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布鲁诺·鲍威尔给出了"政治解放"的解答。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政治解放"这一概念,并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进行了区分,提出了"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另一方面,对"政治解放"概念的批判性考察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分歧的公开表达,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界分,由此马克思开始逐步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清算,最终实现了其哲学立场由思辨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权利不平等"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目标指向、伦理实践和实现手段三个层面。"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二者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区别。"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之间还具有互补性,马克思的"权利不平等"揭示了人类社会平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价值引导,"差别原则"要解决的是当代立宪民主社会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下具体的平等问题,可以视为对"权利不平等"的充实丰富。对"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二者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2.
“资本-技术”共生体是借用生物学的“共生体”概念描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与技术在现代社会彼此互利、互为依存、互为彼此根据和条件的本质关系而形成的概念。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话语体系中,意指资本的增殖意志与技术的效率追求的同一,它们相互联结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总体性哲学反思中,意指资本与技术相互联结,构成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人的历史性规定和异化的客观力量。“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是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而理解马克思思想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联系的枢要所在,也是诠释《资本论》的理论地位和话语逻辑,进而把握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实证研究具有的哲学高度的关键理论节点。  相似文献   

13.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卢梭的“公意”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理论困境其实就是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公意”概念的内涵出发,指出了卢梭“公意”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其理论困境,并结合我国社会政治建设中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消解其内在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关于人类最初的美感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丰富和提升"劳动说"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劳动创造了美"首先在于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同时,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二者相辅相成。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自然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之美,一种和谐之美。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中的异化劳动,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成为美的创造的障碍。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凸显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倡导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是强调在"人的能动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与自然价值平等"。  相似文献   

15.
卢梭的政治哲学是一种立基于共同体的个体权利取向的政治哲学.在探讨个人自由的维护问题时,卢梭运用先验理性主义的方法实现了自由权利的重建.在探讨个人自由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时,卢梭的政治哲学转向对社会认同问题的探讨.从上述两大领域对卢梭的政治自由观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消除人们对是否存在"两个卢梭"问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根本问题,而自由与这一根本问题密切相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权利话语为自由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自由的钳制。《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逐渐走出启蒙传统,确立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由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于争取自由权利这一范围,而是从政治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的观照下重新思考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形成了基于“类本质”的自由观。从关注人的自由权利到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前后期不同的自由观之间的嬗变逻辑,才能系统地把握其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得益于其"形式分析"的方法,这同时为思考马克思"政治哲学"提供了切入口。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不是从平等、正义等话题本身入手,而是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对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社会的"政治性"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生产"基础之上的"形式分析"理论,为我们思考阶级属性、意识形态批判和社会共同体原则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思考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独特内涵提供了具体的对象和本有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9.
麦金太尔将马克思"实践哲学"作为启蒙思想的直接继承者,而自身则沿袭着启蒙批判的历史传统,企图回到"个体目的论"与"生活目的论"相统一的古典实践哲学传统,这一理论路径根本不同于马克思从"生活世界"向"实践主体"生成的实践哲学.而二者截然不同的理论气质,可区分为后现代的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和(反)现代的"生存实践"存在.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