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杰出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作曲家。生前他创作的近六百首键盘奏鸣曲,在音乐特征,表现手法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的成就都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这些作品精巧,雅致并带有炫技性,即使在现代钢琴上演奏也是很难的,它们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钢琴艺术史上享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9):10-15
大多数孩子尚在学系鞋带时,迈克尔·杰克逊已一跃成为歌坛的明星。在随后的30年中,这位艺员获得了令人惊叹的商业效益,在评论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一张专辑一直畅销,他的多部音乐电视在影视界独领风骚,他的不少单曲登上排行榜,他被誉为音乐天才。然而,成功也让这位流行歌王在许多方面深受其害。就其职业而言,杰克逊发行的专辑虽销售了千百万张,但与他早期获得的辉煌成就相比,似乎是种失败,对于数百万歌迷来说,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无法为他往昔的成就锦上添花。就其个人而言,杰克逊似乎对未曾有过童年耿耿于怀,想取悦于人的欲望似乎在他心中挥之不去,永远无法满足。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8,(10):12-17
克拉克·盖博,1901年2月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加的斯城。他早期的生活如他在影片中的角色一样,到处奔波。他的父亲是一位石油钻井工.也是一位农场主,他放手让盖博干他自己想干的事。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死了。继母对他很好.让他享受到了慈母般的爱。  相似文献   

5.
新旧《唐书·李邕传》对传主教述互有异同,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可以确定李邕的藉里和生卒年;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英风豪气;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6.
严如熤出生于一个具有“实地调查”家学传统的“理苗世家”,这种家学传统是他在平息乾嘉苗民事变时建功的资养,更是他“田野派”才干的来源。嘉道年间,严如熤坐镇南山、治理汉中,为官陕西20余年。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亲身实践,在平定汉中白莲教事件与“棚民”事件过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绩。他一生著述颇丰,这些著作被后人视为“经世致用”之具。但是,我们从其生平事迹与著作中还可以看出,严如熤更是一个深入实地、长于基层社会调查的“田野派”学者。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7,(9):12-15
凯文·科斯特纳因给全美国的健康娱乐活动增添了魅力而赢得了广大电影观众的心。后来,他在一部三个小时的西部片中,挑战传统智慧,用来克达·西欧克斯语言完成了片中对话的三分之一。从而他又一次获得了电影观众的喜爱。在他的全盛时期,80年代末,这位作为一名普通男人和一位模范丈夫而受到大家赞赏的人,同时又作为一名真正的好莱坞局内人,在好莱坞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奇异刻画巩固了他作为“神秘恐怖的奇异故事的缔造者”的名声,其作品中许多轻妙脱俗的女性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文章根据自体心理学相关理论证明坡是一位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其自恋型人格由他幼年时的创伤性经历引起,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女性短篇小说如《贝蕾尼斯》、《莉吉娅》、《莫瑞拉》、《厄舍古屋的倒塌》都是他自恋心理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黄慧 《今日南国》2008,(7):28-30
没有人否认他在华尔街的地位,也没有人否认他的能力,自从离开华尔街,人们就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他的归来。两年前的一纸合并协议终于让他重归故里,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两年后的今天,他以耀眼的姿态当上了著名投行摩根大通的CEO。他就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杰米·戴蒙。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田园牧歌》被称为菲利普.罗思在本世纪走近尾声时,为我们这个世纪所写的一首挽歌。其主人公斯威德是一位戴着明亮光环的痛苦的灵魂:一方面,他是美国道德准则的典范,一个沿着十七美国社先脚步求索的浪漫的寻梦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最让人同情的人,在他身上,不仅载动着哈姆雷特一样的性格悲学回响症盖茨比式的美国神话失败。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9,(3):12-15
半个多世纪以来,吉米·斯图尔德一直是美国影迷们心中兄弟、父亲及朋友的化身。他在银屏上的形象远远胜于他的台词——他使得这些形象成了我们的朋友。他帮着教导我们怎样生活,以及怎样品味生活。  相似文献   

12.
就题材而言,沈从文最后的小说集《雪晴》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湘西边地,但这绝非一种简单的重复。身份、语境、言说方式的转变,使得这部作品构成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小说中出现了画家梦断的情节,推究起来,沈从文的夙愿是创造“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并藉此“重造中国”。“梦断”是对于自身创作乃至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结论,表征了他所遭遇的内外交困情形。《长河》、《芸庐纪事》、《小砦》等作品的未完成,凸显了沈从文小说的能力限度:他的想象力往往囿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题材的拓展上缺少一种“历史建构”能力,他所醉心的文体美学也使得他难以从风景画的捕捉中超拔出来并构建真正宏阔的历史小说。 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意识形态争论中,雷蒙·阿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本文论述了他从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政治学、社会学等层面对左派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即他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以或然决定论拒斥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科学客观性的限度,揭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以及预言意识形态的终结。在结论中,本文指出了雷蒙·阿隆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并结合当前我国现实对意识形态终结的含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福柯文艺思想的根本方面是“关系本体论”。福柯在“文学时期”就思考并提出“文学本体论”的问题,其文艺本体论性质是“关系本体论”,基本方面由“体验”、“隐喻”、“历史”三个维度构成:“体验”是存在与他者的关系维度,体现出理性与非理性对话交流的开放思维;“隐喻”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维度,体现为语言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新型构造;“历史”是结构与变化的关系维度,话语分析成为有效的批评方式。福柯的“关系本体论”文艺思想,对后现代主义文论具有反思与认识价值,对当代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10):13-16
似乎科斯特纳的事业已到达了顶峰,但他错误地作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无用努力,他主演了《罗宾汉:窃贼王子》和《保镖》,在前一部影片中,科斯特纳扮演罗宾汉,他忘了采用英国口音;梅尔·希鲁克斯在他1993年的该影片的模仿滑稽作品《罗宾汉:穿紧身衣裤的男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失误。这两部影片可能已经得到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在借鉴异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的 ,在众多的外国作家中 ,他与美国 19世纪前期的作家爱伦·坡在文学世界相遇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这一主题 ,并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但其中又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阿奎那在修改早期自然法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社会思想。他强调人天生具有社会性,以此解说人类社会的起源;他认为,人天生是不平等的,以此来论证现实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他提出一种社会有机论,以此说明个人从属于社会,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阿奎那的社会思想反映了当时基督教以及西方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中的“湘西形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与文学现象,表现出多重美学样态。其中民俗传奇的“湘西形象”中却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态势,深刻的体现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审美歧途。沈从文对湘西乡土的诗意呈现、对湘西子民生存形态的展示实现了对湘西最为成功的“自我塑形”。其作品中浪漫与诗意的民俗湘西形象背后蕴藏着深邃的价值核心,即对于人性的洞察与展现。而当代网络文学中的“湘西形象”书写则表现出一种“他者”视角下,对湘西民间秘闻、诡魅习俗的猎奇演绎与神秘文化趣味,其众多文本刻意塑造出“鬼魅幻象”式的湘西形象,这无疑是对“湘西形象”的一种单向度的书写与审美。  相似文献   

20.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