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四"先哲的睿智: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醒民 《学术界》2001,(3):7-22
本文比较全面地展示和评论了五四先哲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解读和洞见.尤其是,对于科学的涵义和特质、科学的精神价值、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的文化意蕴、反科学思潮的透视,直至今日还具有感人至深的启迪力量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出版物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生产建设和文献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真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出版物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待科学出版物,使科学出版物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加强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对于科学出版物"保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学术界和社会上开展了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的揭露批判,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伴随着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揭露批判,也有人将"非科学"等同于"伪科学"和"反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这就是"将洗澡水和小孩子一起泼出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绝非将科学之外的事物一概加以抨击和排斥.以科学的态度辨析"非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对于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孔祥田 《阴山学刊》2006,19(5):71-75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将自己思想的合法性诉求标识为科学,甚至宣称其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印历史科学.马克思的"科学"观念深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近代科学实证精神的影响.但是,不仅作为德语世界中马克思所谓的"科学"(wissenschaft)与英语世界中的"科学"(science)含义有所不同,而且马克思所谓的科学还具有明确的规定性:科学必须以感性、现实、实证为基础;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和真理;科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正确方法;科学是服务于全人类的自由探索;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使科学真正成为科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因其唯物、辩证、批判的特性,而与形形色色的实证科学区分开来.就其本质而言,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是唯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的科学观念是和传统价值观相冲突的,有的学者则强调中国现代科学与"汉学"或"考据学"的继承关系.任鸿隽的事例表明,"宋学"对于中国现代科学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早年受到的士大夫训练一方面为他提供了批评"传统"的武器,另一方面也使其常以"明道"的心态理解作为"科学精神"的"求真".任氏宣称科学的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根本还在"精神",努力把科学向更为超越也更为通达的方向提升;同时又强调科学不过是"常识训练",离不开"日用事物之间",这都使得他笔下的科学更近乎"道".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人"与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华 《学术论坛》2007,2(4):22-26
科学精神包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屈不挠,知难不退的精神;勤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精神;静心研学,戒急戒躁的精神;淡泊名利、苦耐清贫的精神;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修炼完美人格的精神等。弘扬科学精神,对端正学术风气,反对学术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亚东 《中州学刊》2007,1(3):229-23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和胡适大力提倡科学,坚持科学的理性精神,肯定科学的价值、作用和地位,对封建旧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他们侧重进化论的介绍,吸收进化论思想,以此观照五四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文学问题,以服务新文化运动的革命目标.但是,由于两者的文化身份不同,在对科学的理解、认识和应用上也存在着差异.立足于陈独秀、胡适五四时期的科学观,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五四时期存在"唯科学主义"思潮,这种观点实际上有忽视具体历史语境,机械类比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价值.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始至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领会贯穿其中的哲学理念,用这些哲学理念武装头脑,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0.
江琼 《东南学术》2003,(4):157-162
本文从"科玄论战"说起,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科学派、唯物史观派的关系,认为不能把科学派等同于科学主义,也不能笼统地说唯物史观派支持了科学主义.在科学发展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互相渗透的今天,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形成的途径理解肤浅,对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认识片面。科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通过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而发展生产、变革社会,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二是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直接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和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全方位普及科学,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来塑造和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述了新的经济形势下先进生产力的涵义和覆盖范围,分析了河南省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不足和缺憾,提出了发展河南先进生产力的五大对策,主要是要努力拉近科研与进入实质性生产阶段的时间距离,使科研少在书刊中、会议上游离。河南更应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尽快把综合实力搞上去。  相似文献   

14.
规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指定的一套行为规则和准则。规范总是体现了人们的需要、目的和愿望,规范总是同价值联系在一起,价值性是规范的重要特征。同时,规范又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服从和遵守,科学性是规范的又一重要特征。任何规范都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然而,在人的不同活动领域,其规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表现程度是有侧重的,在科学技术领域,其规范的科学性程度要高于价值性,在人文社会领域,其规范的价值性程度要高于科学性。规范不仅因人的活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也因其层次的不同而有别,根据规范自身的规范或制约程度,可以把规范划分为刚性规范、柔性规范和理想性规范三个层次或三种类型,这三类规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也有不尽相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孙玉忠 《北方论丛》2003,3(4):12-14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科学理性成份,具有真、善、美三种精神价值。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科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地张扬了理性与真理的精神。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不断追求真理的根本保证。在科学精神与人类明的进步中,创新和求真是互动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与人文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孙大为 《兰州学刊》2008,42(3):84-87
科学与人文同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其中科学是人文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和谐关系。本文立足探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揭示出二者融通的必然趋势。结合中国国情强调应维护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此要发挥人文价值的重要作用,指出倡导科学和实现人文价值对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科学管理,推动社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是在国家层面上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渠道,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的多寡,完成质量的好坏,反映着一所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水平和整体实力。因此,如何组织国家项目的申报,做好国家项目的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科学研究的良好环境,不断探索制度创新,是推进社科研究上水平、出效益的关键。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邱若宏 《兰州学刊》2010,(7):211-2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在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主要有: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伟大功能;理论联系实际;走人民科学发展道路;加强协调合作与统一领导;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并重与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定,与作为其核心的以人为本在本质上相融相通,在功能上互助互补。科学精神是大学本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培育科学精神与传承人文意蕴一样,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提升高校师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构建教育体系和建设校园文化等途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好、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