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十月廿六日邀请了理论工作者和机关、企业的实际工作者举行座谈会,讨论关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会上,由胡绳同志首先作了发言,然后展开讨论。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心的,我们特将这次座谈记录整理出来在这里发表。这次座谈的发言者多着重在工资制和供给制问题上,对资产阶级法权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须要继续研究,社联准备再召开座谈会展开讨论。本刊也欢迎各地的作者、读者踊跃来稿,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对资产阶级的法权残余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批判和更深入地探讨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学会筹备委员会、“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于十一月三十日联合举行“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经济学研究工作者、教授和业务机关的负责人。会上广泛地讨论了有关资产阶级法权各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林新金、广州市财政人员训练班副主任谭超白、中山大学教授李超桓、“上游”杂志社编辑何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一些意见”一文里,我谈到了在我国现社会里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在相互关系方面的表现,并认为存在于这一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根本不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因此应当无条件地加以破除。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有加以补充修正的必要。今天我国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如前文所提到的、表现在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这是胡绳同志于十月下旬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召开的一次关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摘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具体表现首先,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和由此而产生的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是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具体表现。除了这个表现之外,也还有资产阶级法权在人们意识和行为中的表现。通过了全民整风,反右斗争,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其它一系列运动(例如干部和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参一改等),全国人民大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觉  相似文献   

6.
我想谈谈怎样理解在我国当前分配制度上的资产阶级法权及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问题。马克思说过:“法权永不能超过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由此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我国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和某些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就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来看,我国现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采取这种分配形式,是同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程度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反映着某些不平等的权  相似文献   

7.
我们理论小组,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紧密联系工厂企业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围绕着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进一步弄明白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的必然性,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必要性,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的危险性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重要性。 我们议论的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对它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两周年,广东省社联筹委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等单位,于六月二十二日和六月二十三日先后邀锖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举行以学习毛主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中心的两次座谈会。现将会上发言摘要刊戴于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民日报”转载了张春桥同志“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并展开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后,上海市社联及其所属法学会也以此为中心分别组织了讨论。从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共举行了六次座谈会,参加人数达二百余人。出席讨论的包括有高等学校、新闻出版部门以及政法、财贸、劳动工资等业务单位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本刊第11期,曾将第一次座谈会记录整理出来发表,现再将各次座谈情况综述如下。座谈会普遍认为张春桥同志的文章,在总的精神和基本论点上——例如关于供给制的性质及其优越性、批判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原则和把“按劳取酬”原则绝对化、凝固化等,都是正确的。对文章中有些重要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对“按劳取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废除“法权”译名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群众意见并经研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资产阶级法权”应改译“资产阶级权利”》的短文,废弃了“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不符合马列主义原意的译名。我们认为:为了不曲解马列的原意,还必须进一步全面废除“法权”这个译名。 多年来在翻译马列经典著作时,总是把德语“das Recht”或俄语译成“法权”。  相似文献   

11.
继二月中旬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的座谈后,广州经济学界于二月廿八日及三月四日又先后举行两次座谈会,就已经提出的论点,进一步展开了讨论。参加这两次座谈会的同志,有许多是业务部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如广州市计划委员会、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物价处、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拖拉机厂等单位均派有经验的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参加座谈。在达两次座谈会上,许多同志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法权中的等级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残余。195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篇“冲破医学科学跃进的障碍——等级制”的文章,里面写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部门中的职衔名目繁多,层次复杂,界限森严。……医疗人员有实习医师、初级住院医师、高级住  相似文献   

13.
一定的法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是为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里的资产阶级法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法权,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原则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法则支配着整个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法权,其目的是使私有制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并且,资产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极力扩大这种法权,使它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法权的主导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了农民小资产  相似文献   

14.
《江汉学报》今年第4期刊登了刘庆堂、张玉璞二同志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无产阶级法权》的文章,读了以后,有些不同意见,提出来请教。一、等价交换的平等权利是资产阶级特有的法权刘、张二同志否定按劳分配原则具有资产阶级法权性质的首要论据是:“不能因为按劳分配中通行着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便得出按劳分配原则就是资产阶级的法权的结论”;“等价交换原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固然也体现着资产阶级的法权,但等价交换原则是一般商品交换的原则。这个交换原则,从商品出现时起,到商品消亡时止,一直在起作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甚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8月21日,本刊与《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学习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座谈会。在会上发言的有杨超、冯举、刘茂才、章玉钧、冉昌光、王克修、李绍明、谭继和等10多位同志。座谈会紧紧围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结合各个学科实际分清理论是非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蓄意搞乱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四人帮”一贯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为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他们利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不确切的汉语译名,借题发挥、引伸附会、扩大混乱,搅乱了资产阶级权利这个科学概念,而且禁止人们去加以澄清。早在一九五八年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就曾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  相似文献   

17.
若非同志的近作《<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范畴》(见《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三期)在有关探讨按劳分配的所谓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著述中,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重读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我认为,在准确把握原著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深入地来认识按劳分配的所谓资产阶级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一月十七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邀请了曾下乡参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州高等学校教授、中共广东省委中级党校教员、民主人士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交流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会。现将会上的发言稿刊载于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法权残余问题的争论,首先应该弄清楚三个问题:(1)党和毛主席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不断革命的思想的。我认为不断革命的思想,是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又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作准备。就我国情况来看,我们不会在建成社会主义以后,才来一个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同时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这不仅包括所有制的改变,例如公私合营企业改变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的相互关系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历来就是一个存在着重大争论的领域。前些时候,骆耕漠同志在《论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1962年4月4日和4月6日《大公报》)一文①中,提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具有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