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代文学语言与现代诗歌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语言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诗性研究与思想性研究以及言语研究与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回顾了近30年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进行了辨析与评价,同时提出了现代文学语言与诗歌语言有待进一步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西部小说大致经历了从"合唱"到"追赶"再到"沉寂"的过程.随着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西部小说也逐渐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追求.通过对这二十多年中西部小说所走过道路的考察,旨在反映西部作家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文学"本土化"的自觉追求以及为寻求文学超越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试图深入历史的肌理,通过对于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的考察,指出西部小说在1990年代之后所表现出的新的创作倾向,并为新世纪西部小说的再度崛起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史记》和《浮士德》的悲剧超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寄托自己的哀怨和反抗,力图用自我的人格力量赋予历史新 的解释意义。浮士德一生永不停息的追求是一种追求永恒历史记忆的行为,以死亡和虚幻的成功赢得的完美又是 浮士德一生用行动检验生命创造力的迫切要求。对悲剧人物的深爱是司马迁对人文精神的追思和觉醒,歌德则从 自我的现实迷失中从历史和未来的深层追索自我。他们既是对古典人文主义的追思,又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 来的肯定性向往。浓烈的悲剧意识让他们都力图从对现实的否定中超越自我和历史,以获得对历史的诗性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80年代的散文创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重新回归于散文的本体,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较之其他文学体裁,仍显得落后。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究了落后的原因。特别对散文批评极少触及一些散文大家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不失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确证"公民身份"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反映着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公民观念意志的进步和行为目标导向的革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重塑。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民意识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庄子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开始,以生命存在时间受限、生命存在过程饱经磨难等现象为出发点,目光始终聚集在生命存在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束缚;其思考的中心便是如何超越生命体所面对的艰难困境:如何在不可理喻而又令人绝望的乱世远祸全身,如何在几近丧失自我的隐遁中实现自身价值,如何在俗世的喧嚣中最大限度地升华自己,最终进入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庄子以一个智者的敏锐体察与细致关照,详尽而深刻地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的思考,其探求也便在此基础上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育的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现阶段以语言形式、单一的交际功能为主体的语言学习模式有碍于跨文化交流的人士参与高层次的交流与竞争。引入"批评性文化意识"这一概念有助于重新定位外语教育的内容,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现象,以开放的态度寻求中西文化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利用批评性文化意识这把利器,有益于吸收异质文化中的养分,化解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隔阂,增强民族文化的长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失落与文化失序问题,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角度,以文化哲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分别从文化超越意识、文化选择意识、文化边界意识等多个层面,对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要素作了全面的阐述。强调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不单是学理层面,更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对文化自觉意识养成问题的研究是对文化自觉在认识论领域的深化,也是对文化反思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哲学从各个方面呈露出来的自我消解,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质上看,这种"自我消解"恰恰是它向人的自我的复归,也是哲学向自身的复归;哲学在当代所面临的危机,其实是"物化的时代"所引发的信仰总危机,当代哲学正是在迎接这种严峻的挑战中,才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启了通向自我生成、内在超越的追寻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困顿终生的张可久 ,一直徘徊于仕与隐之间。表面看来 ,小山多纵情诗酒 ,流连山水之作 ,而细细寻绎 ,诗人心中的执着追求与深沉苦闷常渗透于字里行间。该文着重探讨小山散曲所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商品意识与当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在中国呈全面渗透之势,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和影响,高雅的文学艺术也不例外。商品经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观念意识和心态的影响,商品经济所带来的世俗化大潮使人们的观念变了,对文学的期待也就变了,人们有意无意地远离了对政治的激情和关心,文学回到了自身。商品意识取代了“圣化”思维。这种“去圣化”的革命性颠覆力量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性的意义是巨大的。同时商品意识导致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趋向。文学从为少数人到为大众的转变,从历史社会的维度来看无疑是一个进步。当然商品经济在带来世俗化的革命意义的同时也必然地带来它负面的影响,对此应保持必要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死亡意识是他作品最重要的主题。在海明威的笔下展现了各种死亡的形式,但没有出现一个寿终正寝的主人公。通过对具体死亡体验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对死亡的抗争意识和超越死亡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简、帛《五行》经文是一篇特殊而重要的出土文献。前人较多关注其文字和思想史意义,那么它的哲学和哲学史意义体现在何处?本文抓住《五行》所体现的三个突出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认为在这三点上,《五行》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反省。  相似文献   

15.
公 民意 识 培育 是现 代 化的 一项 基 本工 程,这 是中 国 历史 发展 作 出的 沉重 警 示。 在古 代 中国 ,延续 了几 千 年的 一 直是 奴性十 足的 臣 民意 识培 育 ;在 近现 代 中国 ,公民 意 识培 育在 救 亡图 存探 索 中的 觉醒 与 反复 ;在当 代中 国,公 民意 识 培育 仍 要遭 遇“文 ” 革 致 命 重创 和传 统 圣人 崇拜 与 臣民 意识 的 不断 干扰 。因此 ,当 代 中国 公民 意识 的 培育 应 取现 代德 育 的定 位,注重 个 人的 权利和 义务 的 统一 。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而深刻。然而,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能力不容乐观,即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非常有限。加强语言意识培养能增强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哲学.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强烈而独特的内在超越意识集中体现在老子对名与利、是与非、生与死的超越上,反映了他对人之身心自由与放达的崇尚和慕求,确立了道家的思想底色与发展脉向.  相似文献   

18.
“启蒙”在新时期文学中被赋予了“立人”的重要使命。新时期的人文知识分子希望用文学作武器,承担起启蒙者的责任,同时也作为被启蒙者,参与建构理想人格、健全现代人性、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新意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创新结构是一个亟待打开的理论"黑箱".笔者认为它包括八个方面动力意识,质疑意识,超越意识,兴趣意识,方法意识,信心意识,风险意识,协作意识.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个结构,才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作家要有超越意识。这是由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文学作用于社会人生的特点决定的。超越意识,是作品创新的前提,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在时代氛围中,锻铸作家艺术个性,表达作家艺术追求的行为指向。文学发展的历史,正是作家在这种超越意识中,营造着既不与前人重复,也不与同代人雷同的艺术天地的历史。学习和赞美文学大师,但绝不模仿他们。这样,文学作为艺术创造的品格便会越来越加强,文学的更大发展和突破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