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夏,紧接芙蓉姐姐之后,同样大打个性牌而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就数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合办的平民选秀节目“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了。这档节目2004年首发,在2005年达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为什么这么多人参加超女?这么多人观看超女?这么多人讨论超女?这一档“偶像比观众还丑”的全民娱乐节目究竟有何魔力?能在上海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央视的“梦想中国”等众多同类平民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超女品牌靠的是“个性”。尽管从海选到50强20强10强再到长沙总决选,“超级女声”的赛程之长匪夷所思,观众们的热情却是和收视率一起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2.
2006年观众迎来了中国娱乐节目的盛宴。Copy“超级女声”模式的节目在各大电视台层出不穷,也意味着娱乐节目将成为拉动传媒收益的新引擎。娱乐营销——整合企业与媒体合作的新模式相比于2005年“想唱就唱”的酣畅快意,今年的“超级女声”面临的情形是一个血染的“娱乐江湖”。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3.
湖南卫视的一档文艺性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总决选冠军赛,于2005年8月26日落幕。本年度的超级女声以苛刻、搞笑的海选开始,成功终止于一场类似于央视歌舞晚会的联欢。这个诞生不到两年的节目,参赛选手由过去的6万人,猛增到今年15万人,每周热切关注的观众也超过2000万人,收视率份额飙升到20%以上,观众们为台上的“超女”欢呼、雀跃、伤神、落泪……。一档在初期并未受到关注的选秀类节  相似文献   

4.
“超级女声“这个由湖南卫视打造的平民“选秀”节目,今年在广州、长沙、郑州、杭州和成都五大城市设立了赛区,总报名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2万,远远超过了去年的5万人。据央视——索福瑞进行的收视调查,“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1%,在收视最高峰期,有近2.8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为“超女们”加油。“超级女声”已经成了时下少女们认为能够实现明星梦的便捷通道。有人认为“超级女声”宣布了中国“大众娱乐”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电视的不断发展,近20年来,不得不说中国娱乐节目以直线上升的迅猛态势提高着在中国电视中的地位。而"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娱乐节目当中,又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一席之地,充斥着电视荧屏,成为广大观众对于娱乐节目观赏的主要选择。纵观2013,2014年两年中,"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爸爸去哪第二季""一年级""变形记""我是歌手第三季""一路上有你""花儿与少年""奔跑吧兄弟"等,"真人秀"以选秀比赛和生活体验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掀起了娱乐节目的高潮。这是继2005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后,"真人秀"再次披上华丽的"铠甲"再战电视荧屏并掀起又一轮收视狂潮。本文就跟随"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发展的脚步,来分析中国娱乐节目的创新,不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秀节目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具有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和商业性等所有娱乐节目共有的特点,而相对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持续获得较高收视率和回报率,成为一种典型的、普遍采用的节目样式,甚至作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引起广泛争论。如果说2005年点燃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导火索,那2006年可算得上是中国选秀节目全面爆炸的一年,主办方秀、选手秀、评委秀、秀场秀均达到白热化。而2007年两会前夕,“选秀节目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这道广电总局的“限时令”使得选秀节目在新年伊始就遭遇了“寒流”。央视率先表示停办《梦想中国》,等待批文同样是几个卫视必须面临的问题,不久之后,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率先宣布拿到广电总局批文,而湖南卫视《超级男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也终于实现了“软着陆”。2007年,又一年电视选秀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湖南卫视一档很普通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由此引发了舆论沸腾,有人说狼来了,也有人说娱乐新时代来了,而后引发了“文化高层”的强力追杀。为此,不久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分赛区活动不得在当地省级卫视播出、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等内容,直接棒打“超级女声”;全国政协常委兼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公开斥责“超级女声”是玷污艺术,是毒草,是对教育的极大破坏,等等,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娱乐兴起于九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强力支柱。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处于缺乏创新的局面,自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大获成功之后,整个内地电视娱乐选秀类节目遍地开花,但都难超越2005年的那场全民狂欢。也因为整个娱乐节目的创作缺乏新的动力,导致了其整体收视不理想。随着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为了更多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各种节目各出奇招,内力娱乐选秀节目中一度充斥着煽情、炒作与毒舌。"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就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电视节目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取巨额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媒介播出的节目必须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受众服务,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形成一定的受众群体,从而打造自己节目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佳音不断     
《现代交际》2005,(11):55-55
名称:《超级女声终极PK》艺人:超级女声语种:国语公司:上海天娱专辑简介:“超级女声”首张合唱专辑,收录了由网络票选出来的2005年前十名人气“超女”的精彩演唱,包括入围总决赛的周笔畅、李宇春、何洁、赵静怡等,也有各分赛区很引人注目的超女,如成都赛区的美女陈西贝,郑州赛区的夏颖、杭州赛区的丁叮、郑靖雯,广州赛区的谢雅雯等。每首歌曲都是知名制作人根据她们的特点量身定做的原创新曲。另外,还将有一首非常令人期待的合唱歌曲《Super Girls》,由十位超级女声一起献声。专辑中除了11首歌曲外,还将赠送两首MV及比赛的精彩花絮。  相似文献   

10.
如果爱下去     
于帆 《现代交际》2007,(1):66-66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个奇妙的造星工程,它让平民文化有了新课题。所幸,这一娱乐盛事是个值得称道的索引,歌坛上可以有新的身影,耳边可以有新的靓音缭绕。“海豚公主”张靓颖无疑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歌手,对她新专辑的期待也是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超级女声:青年文化新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女声这一成功的娱乐节目,不仅在这个夏天狠狠抓住众人的眼球,而且当前仍继续演绎着“后超女时代”的传奇。她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持续掀起阵阵文化浪潮,成为折射当前青年文化最为典型的模板。本文将以“超级女声”这一典型现象为模板,对当前青年文化呈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青年文化高层次的提升和对青年的引导进行反思,以使青年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女”革命将“超级女声”这样一个商业气息扑面而来的娱乐节目和“革命”联系在一起似乎本身就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初次在新浪论坛上看到这篇分析选手夺冠战略的人气帖时,也真觉得作者疯得不成话。然而调侃之外,作者对革命话语的戏仿还真歪打正着,道出了几分真义。“地方包围中央”。中央电视台在中国电视广播行业一直是无可置疑的龙头老大。而在各个地方台中,最具挑战实力的便是湖南卫视。湖南,这块素以“生产”革命家著称的土地,又凭借其媒体策略掀起了一场“地方包围中央”的革命。以搞笑的“快乐大本营”和煽情的“玫瑰之约”、“真…  相似文献   

13.
已经过去的2005年对于吴海军和他的神舟电脑来说可谓是风光的一年。早在神舟六号发射之前,同名的“神舟电脑”就已经借“超级女声”赚够了眼球。以闪电速度签约本年度超女冠军李宇春,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老吴此次何以出手如此之快,以至于抢在了联想和 TCL 的前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超级女声》成功模仿风靡全美的《美国偶像》之后,国内娱乐的拷贝之风大肆刮起,多家电视台迅速推出了类似节目:上海卫视的《莱卡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央视的《梦想中国》及《星光大道》,以及由2012年万人空巷的《中国好声音》衍生出的《激情唱响》、《中国最强音》、《声动亚洲》、《清唱团》等等.一时之间,电视娱乐节目集体走进了选秀时代.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湖南卫视的歌唱类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走红后,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2012年《中国好声音》红透全国。2013年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再到《中国最强音》和《中国梦之声》,歌唱类选秀节目数量已达两位数。7年来歌唱类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持续走红荧屏,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歌唱类选秀节目符合国际流行趋势、有群众基础、节目质量精良、成功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选秀节目越多,死亡周期越短。"湖南模仿海外,全国模仿湖南",中国电视的恶性循环正发生在中国选秀节目上,它们毫无意外的重演娱乐节目的衰亡史,只不过消逝时间更快。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办了十多年,而《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只有三年,从原来的饕餮大餐变为现在的垃圾食品,选秀节目变质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国传媒大学的苗棣在2006年针对选秀节目就说道,"一种节目样式被热烈的跟风复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都是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领域的翘楚,二者在营销策略、操作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在参与者层面以及规则层面也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将对此做深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电视娱乐节目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选秀洗牌     
最近,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叫停,近两年来举国选秀的泛滥局面终于面临十字路口,选秀节目将何去何从? 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引发了持续两年的中国电视选秀热潮。超女教父魏文彬对外界指控超女恶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超女快男是一档高质量、高水平的言情言志节目。他说:"对这样的节目,有些人连看都没看就横加指责,总把它往  相似文献   

19.
火爆全国的电视娱乐品牌——《超级女声》,从2004年开始,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成为全国知名的娱乐品牌。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15万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持续关注,平均收视率超过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影视、娱乐和社会文化现象。2006年始《超级女声》的气势丝毫未减,骄人的收视率让各电视台羡慕不已。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湖  相似文献   

20.
在《超级女声》出现之前,没有哪一类电视节目形态能像它一样复杂。它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一方面它有着如此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却又被如此多的人唾弃。它本质上是一个娱乐节目,却又受到上层政治压力的影响。作为选秀节目的典型,超女身上所承受的东西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国式选秀身上所带来的矛盾,使得他们自身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政治学家把选秀当成中国民主启蒙运动,社会学家看到中国新一代的崛起,而媒体研究者则发现电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