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克思在谈到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完全撇开对这个剧本的纯批判的态度,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它强烈地感动了我,所以,对于比我更容易激动的读者来说,它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引起这种效果。”(1859年4月19日《致斐·拉萨尔》)这里马克思提出了文艺作品要获得强烈的效果,就要使人动情,而“动情”的问题,正是文艺作品主要的特征所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总是伴随着激越的感情活动的,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无不充溢着、饱和着丰富的感情。所以它能拨动读者或观众的  相似文献   

3.
人物名片: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曾担任的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等。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李学勤先生在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4.
独上高楼 一五五六年一月二十三日半夜与二十四日之交,我国历史上可怕的灾难性地震发生了。据明实录记载,这次地震“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有奇。”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灾情惨重的关中大地震。当年的吏官和目睹者,举起沉重的笔,蘸着人们的血和泪,只是留下了一些地震历史资料。一年又一年,谁来揭开这历史的帷幔! 一九五三年,西安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班教室里,一名学生郭增建他正想象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6.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原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通渭。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曾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誉为"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7.
张克忠(1903-1954),宇子丹,天津静海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科和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奠基人之一。先后主持创办南开大学化学工程系和中国第一个高校应用化学研究所,以及天津市工业试验所。他坚持教育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培养了一批化工科技专门人才,曾先后在  相似文献   

8.
戴泽是我国当代老一辈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导师、北京101美术职业高中名誉校长、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183;美术家》顾问、北京名人书画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9.
10.
姜亮夫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他潜心从事研究工作数十载,对语言学、古典文学、史学、敦煌学、楚辞等学科,均有高深的造诣,对姜老的学术成就,国内有不少报道,实际上,他不仅是学者,还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师长。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改革”,这是当前日本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但是,对“改什么”,“怎么改”,改革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又是什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争论也很激烈。 前不久,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田尧先生应邀来我国访问。大田先生是日本教育学术界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被誉为“民众教育家”,他还是日本宋庆龄基金会的副会长,一贯热心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在促进两国教育学术交流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大田先生在访华期间,就日本教育的现状和改革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仅据大田先生的言论以及他有关教改问题的著作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史学研究中,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史学家,这其中就包括新会陈氏的祖孙三人:陈垣先生、陈乐素先生、陈智超先生。陈垣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级学者,陈乐素先生是中国宋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陈智超先生则在宋至清初历史、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于玉蓉:李先生,您好!受胡政平主编委托,首先转达《甘肃社会科学》对您及师母徐维莹女士八十华诞的衷心祝愿,祝二老身体康健,平安顺遂;祝您工作愉快,永葆学术活力!李学勤:非常感谢!于玉蓉:20世纪80年代,您提出"文化圈"的概念,强调了区域研究对于考古学、思想史以及学术史的必要性。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发表了《丰富多彩的吴文化》(1990年)、《楚青铜器与楚文化》(1991年)、《夏商周与山东》(2002年)、《越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对东亚历史文化的影响》(2004年)、《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2005年)、  相似文献   

14.
王庆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131-138
2013年5月26日,听到伍铁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的心中猛然一沉,这太突然了!我曾到三里河南四巷的病疗中心去看过伍先生多次,虽然先生的病不大有治愈的可能,但也不至于走得如此猝然,让人毫无心理准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现在谨就个人的理解,回忆一下我所认识的伍铁平先生,作为对先生的哀思。  相似文献   

15.
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院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例行的一片赞扬祝贺声中,资中筠先生激情演讲《大学文科何处去》,犹如晨钟暮鼓,语出惊人。她指出了一系列困扰高校尤其是高校文科建设的问题,诸如缺少学术权威,行政官员定规则,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特别是文科,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出“大儒”而非高官,需要的恰恰是抵挡名利诱惑的定力,方今之世,何其之难!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获得的突出成就是比较注意的,相比之下,对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评价,就显得不足。本文试图介绍蜚声海内外的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陈康先生的学术成就,至于陈先生本人的哲学思想,这里存而不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刘平张炯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1997年8月5日,笔者就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和今后文学批评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张先生。问:张先生,您好!桂林《社会科学家》杂志想请您谈谈对文学批评发展方向的新思...  相似文献   

18.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国家准备成立中国政治学会筹委会。但当时中国政治学界人才奇缺,偌大的一个中国,仅仅找到了23名对政治学有一定研究的人。正是这23个人挑起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担。在这23个人当中,大多数是两鬓斑白的老先生,当他们聚在一起畅谈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前景时,自然把目光都落在了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学者——来自长春的王惠岩身上。老先生们对他说:“你的担子比我们更重啊!”王惠岩教授知道这话的份量,也明白摆在自己面前的一定是一条等待开拓并充满艰辛的路。王惠岩教授没有辜负众望。回到长春后,他以拓荒者的胆量、智慧和勇气,辛苦努力,终于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吕绍纲先生,祖籍安徽旌德,1933年4月生于辽宁盖县。1954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学习。1958年到黑龙江省当中学教员。1979年3月调回吉林大学历史系任讲师,而后晋升副教授、教授,任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韩国大邱东洋古典学术研究所顾问,新加坡东方智慧研究中心顾问,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自1980年已年近50的吕先生与金景芳先生、黄中业先生合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吉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相似文献   

20.
钩沉辑佚历沧桑——记古籍整理、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中了解协会主席,年逾八十高龄的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来到上海后,不顾旅途劳顿,就急于登门造访老朋友胡道静先生,商磋有关中国科技史问题。胡道静先生在学术界早已闻名。或许人们以为他一定有一付翩翩风度的学者派头,乍见面才发现他貌不惊人,朴素的衣着,热情的谈吐,就象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农。正是这位“老农”在中国古籍整理和科技史的学术园地上,口诵手抄了六十个春秋。岁月的尘邈,在他清癯的脸庞上刻下了道道皱纹,这是他几十年笔耕墨耘的标志,显示了主人坎屹不平的治学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