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 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 ,两者有相似之处 ,但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向自身本质特征回归的努力 ,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使文学创作更具有主体性和个性。“个人化写作”与“内向化”有某种承续关系 ,但过于沉溺于现实界的物欲感受之中 ,其负面阴影不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3.
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由"精英"走向"个人"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女作家们用个人经验消解男权话语权威,用日常生活反抗大叙述,开辟了女性写作的一扇新窗。但随着市场化及对个人经验反复叙述的限制,其不可避免地从飞升走向徘徊。  相似文献   

4.
5.
日本蜜蔗于94年引入我国,96年由北方蔗王李梅引入河北,98年秋季,李梅在河北大学教授路璋先生的帮助下挑选日蔗优秀变异株,育成了日蔗优系“冀蔗一号”。现已进入高产示范栽培阶段,产量和产值均高于南方蔗区,是我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小说中不断出现一种类似“公共领域”的公众场所。故事中的人物在这些场所交谈争论,传播各种信息,形成一种类似“公共领域”的现象。这些“公共领域”是愚人和庸众云集的地方,他们的言论既荒唐、愚昧,又残忍可怕,先驱和弱者在这里被迫害,被嘲笑,被奚落。鲁迅借此表达了他对保守、落后的社会及国民的愤怒和绝望。  相似文献   

7.
作品能够言说.作品的言说来自于其被言说性的绽出.惟倾听于此言说,才能于此倾听中被允让于进入作品之世界的显露.惟此允让作品之言说的自行绽出,作品才显露出其作为言说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迟子建的"底层写作"显示出了不同流俗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在她看来,是否具有道德感对作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作家要"目光能直逼人性深处"。很多作品流露出其对底层生存者命运遭际的深沉关切与同情,但她没有将自己的写作建立在单纯的批判、揭露和控诉之上,而是在苦难之中发现人间的温暖和柔情。迟子建的创作,确立了更具文学性和意义内涵更为丰厚的叙事伦理与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20世纪90年代有关个人化写作的话语播撒来分析其所表征的诗学意义,从史的角度追溯个人化写作的历史源脉,并结合9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反思个人化写作诗学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个人化写作祛除了主流诗学话语的权力桎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叙事景观,却未能在破除话语禁忌的文化地带重构文学在当下的审美价值形态。如何填补个人化写作价值悬空的虚妄黑洞,成为新世纪文学必须面对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10.
"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确立以后,解放区作家开始按照主流文学规范进行创作,出现了一系列大众化的文学作品.但文学毕竟不是政治,在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文本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文学的形象、审美对主流政治的疏离和消解,在一些积极实践文艺大众化的作家身上,我们发现了他们在自我言说与被主流政治言说的边缘游移、徘徊的写作状态.发掘研究这种写作状态中存在的政治主流话语与知识分子话语、民间伦理话语之间的摩擦、冲突,以及政治主流话语对非政治主流话语渗透的现象,有利于深化解放区文学的研究,也有利于还原解放区文学复杂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基于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来解释和说明交往范畴,不仅揭示了交往作为人的活动的前提,而且揭示了交往的否定方面,即“非人的”社会关系的存在,亦即人的实践活动的批判维度,从而实现了对抽象的“人”及其关系的彻底颠覆。而当前盛行的把马克思交往范畴的革命性意义归结为主体间性、主体际等思维方式领域的变革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报载:某啤酒厂由于生产的啤酒质次价高,致使本地市场份额一落千丈。为保证这个本地屈指可数的利税大户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该地市政府专门召开啤酒促产扩销协调会,发布“禁酒令”,要求工商、税务、卫生、公安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全力禁止外地啤酒流入,以助本地啤酒“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14.
对写作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上,长期存在着不统一的状况,其分歧大都出于对“写作”范围理解的偏差上。写作是有阶段性的,从动态过程看,它可分成学习准备期,文章写作期,成型完善后才能形成文章(作品),这两个时期都有相对独立的规律,即学习写作的规律(学的规律),写作的规律(写的规律),本文试图对“学”和“写”的规律内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在文学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文学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从"非个人化"的理性角度来探讨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翻译是"非个人化"的行为;译者是传达原作艺术情感的媒介;译者要不断地牺牲并超越自我的主观个性。"非个人化"理论让我们深刻反思翻译的性质、过程以及译者的任务和译德等。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于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理想的创作状态提出.从其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可以看出,这一诗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与其女性写作传统的追寻相关,它的形成还与其对已有的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个人化创作倾向的批判,非个人化创作的欣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最终沉浸在对未来小说创作理想状态的构想中.它是其在对传统小说创作方式的批评,对现代主义小说成就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小说发展方向的预测中提出来的,它既是对女性作家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的主体应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其性质取决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尽管传统上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 但从二战后国际法出现大量有关个人的内容来看, 个人已在一定限度内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不过,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相当有限--取决于国家的授权, 无法与国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贵刊1996年第9期《趣闻轶事》专栏里登载的《“寿比南山”的由来》一文,说“南山指的是山东益都县风景幽绝的云门山,因在城南,亦称南山”。为什么“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此山?因“从山脚向上仰望,高7.5米、宽3.7米的大红‘寿’字赫然镌刻在顶峰的崖壁上”,“真乃山即一‘寿’字,‘寿’即一座山”。此一说史料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共写作课目前课时偏少,教材不适应,教师不熟悉专业文体,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修订教材,全理安排课程,调整师资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7,(4)
近些时候,一些城市出台了各种对社区工作考核的量化标准。其“标准”之多,似乎是上面有什么号召,下面立即就有相应的达标体系出台。如,文明社区、示范社区、人文社区以及当下的和谐社区达标体系等等。每每看到这些十分繁琐的数字化标准,总让人有一丝飘忽的惆怅袭上心头,似乎还夹杂着一缕深沉的茫然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