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晗 《中国民族》2013,(1):78-78
关于这个问题,我决定先从“天价切糕”说起,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也不再赘述。这件事情最终有了一个彼此相对安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翻身作主人     
在这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有着说不出来的高兴。有人问我:“库尔班大哥,你已经八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呢?”我说:“论年纪我是八十二岁了,可是我真正作为一个人,才不过是  相似文献   

3.
梁黎 《中国民族》2010,(8):24-27
2010年5月20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新疆各界各族干部群众以喜悦的心情相互传递这一信息,表达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美好期盼。但很少有人知道,6年前,一个年仅25的年轻传媒人,就已提出了喀什的“西部深圳梦想”蓝图,成为“东有深圳、西有喀什”理念的始创者。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考察4O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儿童时期的智商绝大部分是中等或中等以上,都不是“神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后天的个性因素发展所致。这就看出,人的个性因素发展对人类社会及其本人成就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内涵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完善人的本质。在民族教育中,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个新课题,也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下面笔者就提高素质教育与促进蒙古族学生个性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国民族经济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经济学研究而言,我国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仍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但是,研究中国问题只靠西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经济学没有国家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民族经济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等等。“民族经济”这一概念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或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可能是一个政治概念,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民族经济”绝不止于此。经济学专家叶坦教授曾指出,民族经济的现代化并非消除民族个性的“同化”,不能不考虑到民族经济文化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尤其是包括风俗、信仰、宗教等在内的“非经济因素”。用同一个模式进行不同民族和不同区…  相似文献   

6.
云南白族杨明问:我睡着的时候,有时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人说这是“鬼压身”,是真的吗? 答:有的人睡着时,常常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压得喘不过气,翻不过身。想用手推,手动不了;想大声喊,又喊不出声。有人说这是“鬼压身”;还有人说这是一种怪物,专门压在睡觉人的身上。这都是迷信的说法。其实,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睡觉的姿势不好。有的人趴着睡,有的人把手搁在  相似文献   

7.
我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大相信轮回之说。然而在柏林一个艺术家的聚会上,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使劲想,还是能够想起你前生是何方人氏的。”立刻有人追问:“那么,你想起来了没有,你的前生?”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中国炎热的南方海岛,这里的林木四季不落叶,从未下过冰雪。但是我总觉得,我的上辈子当出生在北欧一个偏僻的风雪小地;一览无遗的安静,雪团从屋檐坠落的声音,对炉子里火光的长时间凝视……我为这一恍惚的记忆疼痛不已。 我很想也对莫尼卡·格赖芬·冯·鲍里斯夫人说:“也许你使劲想,会想起酥油茶的芳香,想起…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革命再教育的风潮正席卷着整个中华大地。1969年5月,美丽的云南边陲小镇──瑞丽农场到北京要人来了。 瑞丽农场书记走街串巷,站庄灰色的北京街头,来了一番慷慨激情、撩人心弦的描述:“瑞丽风光美无限,那真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个跟头捡把花生。一个傣家姑娘就是一枝花,一个傣家村寨就是一个大花园……” 在众多倾听的年轻人中,有一个长相英俊、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叫张和平,刚刚高中毕业赋闲在家。贫穷的家境和爱好冒险的个性让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到瑞丽去找寻生活的希望。 …  相似文献   

9.
银川西夏陵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陵区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性质,一直是西夏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初,有人认为是“陵邑”;随后,又有人认为是“祖庙”,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最后,笔者更改陈说,认为是“佛寺”,并著文《西夏陵三题》阐述了这一观点。①最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彭向前先生《西夏圣容寺初探》一文(简称彭文)对笔者的“佛寺”说提出不同看法。尽管我不能接受彭文的观点,但是,在当前学术研究缺少不同意见争鸣的情况下,我仍然是很高兴的。问题总是越辨越明。不同意见的争论,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深化学术研…  相似文献   

10.
龙翠梅  石素莲  黄娟 《民族论坛》2006,(8):F0004-F0004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样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  相似文献   

11.
“夜郎”语源新探覃晓航(中央民族大学三系)“夜郎”之名,众人皆知。汉武帝时曾遣使至夜郎,夜郎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于是,便铸成了“夜郎自大”的成语。随着此成语的广泛流行,“夜郎”之名遂遐尔闻名。然而,却极少有人知晓“夜郎”一词所负载的语义,因为历代...  相似文献   

12.
我们供销社的同志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姑娘”;还有人说我嘴快舌尖,口头上不让人,因而又管我叫“机关枪”。其实,我既不厉害,也并不是什么“机关枪”,只不过是见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爱提意见罢了。爱提意见有什么不好?象采购员  相似文献   

13.
武沐  冉诗泽 《民族研究》2022,(1):110-125+145-146
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华大一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少数民族对于大一统思想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实际上,在大一统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少数民族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魏晋南北朝到辽朝,少数民族在大一统的“共祖异族”理论框架下,以炎黄血脉认同为共识,创建了一个个局部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在金、元、清三朝,少数民族则在“我本中国”的理论框架下,以国家认同为共识,建立了统一(或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以北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性地践行了“脱夷统华”理论;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沙陀人凭借“政治正统”完成正统建构;契丹人更是在“脱夷统华”理论中增添了“北极之下为中国”的内容,扩大了“中国”的内涵。金朝建立后,多民族的中国观被创建出来,中国大一统思想开始进入“我本中国”的理论进程。元、清两朝都是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者。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最终铸成了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09,(8):27-27
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目前接受某网站访谈时,应网友要求,这位张家界的当家人现场创意了一把,唱起了张家界有名的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这一大胆之举让网友连连叫好,更有人称之为这是张家界继“卡通市长”之后的又一次创意“推销”。  相似文献   

15.
穷人的孩子百姓的“官”———记云南省民委主任马立三文/本刊记者王红文从一接到采访任务,想象中的马立三总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并不断和印象中的厅级干部的形象重合。及至到了大理,有人指着一位个子不高的精瘦汉子向我介绍说:“这位是云南省民委主任马立三。”眼前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的“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  相似文献   

17.
三种“唱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声乐舞台上,有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之分,这三种“唱法”又被每两年一度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予以首肯,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些年来不断有人对此提法提出异议或是修正。我这里不准备对此进行深  相似文献   

18.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桴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今天,类似的话语又在我们耳边响起。那就是花垣县环保局全体人员的誓言:“坚决不欠新帐,只还老帐,还一件算一件,终有一_天会还大家一个美丽的花垣。”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2005年底他…  相似文献   

19.
陈逸飞的西藏情结文·图/陆文梅美国实业家、收藏家哈默博士将他的画作为礼品赠送给邓小平。●“藏族是最入画的民族,人的线条、皮肤、服装、服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这一切都给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这不是猎奇,而是美感、个性使艺术家倾倒”。文·图/陆文梅陈逸...  相似文献   

20.
“布衣”直向学海行──记布依族青年学者罗漫钟南1.罗漫何许人也?他总是很幽默地自称“我不过是一介布衣(依)而已”,并为自己的概念作这样的注脚:1956年4月生于贵州省黔南贵定县一个普通的布依族农民家庭。自小在田间地头玩泥巴长大,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