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堃曾经评价他的老师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在宗教社会学方面是继涂尔干、莫斯之后法国社会学派的第三代领军人物。葛兰言曾研究宗教社会学,但他从未明确给出他对"宗教"的定义,甚至在《中国人的宗教》①当中,也没有界定何谓"宗教"。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骆越族群曾经为中国百越族群的一支,是战国至汉代时期活跃在岭南的大部族。骆越人曾经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所以,我在这里也并不否认骆越族群确实曾经在大明山西南麓聚居过,而且不少地名确实也是骆越地名的遗存(在西瓯骆越故地,经常可见的地名为"那xx"、"陆xx",一般可以认定这些是语言在地名中的沉  相似文献   

3.
解放初期,湖南省妙高峰中学的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因为翻身解放了,都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但这个学校的数学教师张干却感到忧心忡忡。这时的张干老师已66岁,他想起自己家本来是贫农,后来靠自己“拿粉笔”40余年,才有了点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没想到却成了“地主”,多倒霉啊!他还想起自己当年的学生毛泽东如今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初自己曾经提出开除他的学籍,又给他记大过处分,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老师强制学为学生主动学,就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要有很强的积极性,授学生以学习法,充分利用尽可能的方法来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16,(1):112-114
正王尧先生去世已经过了三七21天了。在这20多天里,王尧老师的许多亲友以及许多媒体对王尧老师的事迹和贡献做了介绍,大家怀着深厚的感情对他的生平做了很多的回忆。通过这些报道,我们更加清楚、更加准确地认识了王尧老师。我作为他在1978级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和王尧老师的接触交往有将  相似文献   

6.
缺水、缺土、缺粮、缺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在广西西部和西北部广大的石漠化山区,1000多万群众曾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艰难生存。近年来,依靠政府积极治理工程,大石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面貌迅速发生改变,而曾经被视为“一文不值”的石头山,如今成了涵养水源、种植林果、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7.
钟妍 《民族论坛》2012,(5):19-21
<正>2011年12月25日今天终于迎来佛陀纪念馆开幕的好日子,同时也是我们展览在高雄市佛光山开幕的第一天。一早,所有展览、展演的老师们及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佛陀纪念馆的开幕仪式。看到星云大师、马英九、吴伯雄等平时在电视报纸上才能见到的人物,听到他们的讲话,传承人老师们显得非常开心和兴奋,湘绣传承人江再红老师还将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初,一个对少数民族怀着强烈好奇心和神秘感的汉族姑娘,走进了一个藏族青年的视线……汉族姑娘和藏族青年从友情发展到爱情,成了夫妻又做了父母,至今,他们已携手并肩在漫漫人生路上走过了24年。24年来,他们曾经在一起为藏文翻译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曾经在做父母后还克服一切困难双双考入大学求学深造,曾经为了独生儿子的健康成长一块儿含辛茹苦、同心协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与共和国同龄的昔日的藏族青年江嘎,已从一名普通的藏文翻译,成长为副译审(1988年)、编审(1994年)和室主任,并屡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0.
钟妍 《民族论坛》2012,(3):19-21
2011年12月25日 今天终于迎来佛陀纪念馆开幕的好日子,同时也是我们展览在高雄市佛光山开幕的第一天。一早,所有展览、展演的老师们及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佛陀纪念馆的开幕仪式。看到星云大师、马英九、吴伯雄等平时在电视报纸上才能见到的人物,听到他们的讲话,传承人老师们显得非常开心和兴奋,湘绣传承人江再红老师还将她一幅作品《西方三圣》捐赠给了星云大师。  相似文献   

11.
马娟 《回族研究》2005,(3):54-58
三年前,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我还在南京求学,5月24日特木勒师兄告诉我:杨先生走了。那一刻,我愣在了南大校园的树阴下,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那年8月,南京将举办“元史国际研讨会”,我一直期盼在会议上目睹杨先生的风采。没料到,我的这个愿望在初夏的5月永远地破灭了。说来也巧,2003年9月我又负笈北上,来到杨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南开园继续学习。更巧的是,我的合作导师就是杨先生的弟子、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起杨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史方法,使得我在先生离去的日子里仍能感受…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侗家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侗家千百年来形成的尊师习俗,沿袭至今。侗语称老师为“木禄”,把它放在姓氏前边,以示尊敬。如张老师,称为“木禄张”。若是同宗,则不带姓氏,直乎“木禄”。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先问候,恭立道旁,让老师先过去;如果同行,要让老师先行。逢年过节,学生一般都要接老师到家里吃饭。有时家里来了尊贵客人,还要特意去请老师来陪客,因为侗家人认为老师是德才  相似文献   

13.
上师的藏文寓意是至高无上的老师,最高的尊者之意,亦称喇嘛或活佛。这里介绍的纳西族学者、民族出版社藏文室副编审、今年87岁的喜饶郎达先生就曾经荣幸地被班禅大师尊称为丽江木天王的上师。由此可见喜饶郎达先生佛学的精湛和对藏传佛教事业的贡献。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喜饶郎达先生接触颇多。喜饶郎达先生步履矫健,满头乌发中夹杂着点点银丝,他一口结实的牙齿,深邃的双目,幽默的谈吐,超强的记忆,如果不问他的年龄,真能把他当成60余岁的老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总是那样谦恭有礼,诲人总是循循善诱。喜饶郎达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使…  相似文献   

14.
贾孝通、林耀华先生都是名满天下、世界著名的学者,他们生前都曾担任过多项学术的、社会的和行政的显要职务,但在我们眼里,他们始终是我们的两位老师.我们也知道,在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最看重并竭诚实践的也是做好民族学、社会学专业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全长2413公里,内地通往西藏的两条主要通道之一的川藏公路(另一条是青藏线)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它不仅记载着汉藏一家、源远流长的民族友谊,也记录着千千万万个发生在这条线上的神奇故事。我非常有幸地在川藏公路上工作生活近10个年头,现在,离开那里已经四年多时间了,岁月的流逝冲淡了我对很多往事的记忆,但却无法抹去我对川藏线的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曾经伴我渡过孤独和寂寞的时光;那里的碧蓝色天空又曾经给我带来无限遐想。雅鲁藏布江、怒江的涛声曾经给予我无尽的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使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曾经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极端落后的严重恶果。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把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周总理生前曾经说过,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新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的我有幸被派往中央民族大学参加古藏文研究班的培训学习,同行的还有扎西才让和卓玛才让两位老师,主要授课业师是王尧先生和陈践老师。记得当时,陈践老师先给我们开始上古藏文文献研读课程。她骑着单车来学校,尽管家离学校不远,但她还是那种争分夺秒的习惯,她在课堂上拿着厚厚的古藏文文献卷宗,一篇篇与大家讨论、研读,分享她对古藏文文献的解读过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连线/邀请到了祝唯庸老师,请他和我们谈一谈与中国书画艺术的二三事。祝唯庸:大家好,我是祝唯庸,特别高兴能跟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视频连线。问:老师可以跟我们说一下您与书画是如何结缘的吗?祝唯庸:现在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在农村,第一次看见毛笔是别人在写春联,那时候农村春联没怎么有印刷的,大家都去找村里会写毛笔字  相似文献   

19.
座落于上海市闸北地区的共康中学,是一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初级中学。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着700多名来自雅鲁藏布江畔的雪域儿女。唐琦玲,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从20世纪80年代西藏班进校起,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把三尺讲台当作奉献援藏教育的舞台。多年来,唐老师任教班级年年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她本人先后获全国内地西藏班(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紫江西藏班(沪)教学奖励金、上海市“我喜爱的好老师”银质奖、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唐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学生来了一比,又走了一茬,班级换了一个又一个。唐老师执教过的班级,却总是被评为“文明班”、“优秀班”。走进唐老师任教的班级,教室的白墙上贴满各种奖状。它们无声地告诉着人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