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长期生存的内在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散居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所持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再明显,却依旧作为纽带维系着各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民族语言文化的缺失以及民族自身等方面的影响,散居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上面临着保护与传承困境。本文从探讨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具体表现入手,试图寻找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论青海多民族文化的鼎立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122-127
不同的民族,以自己传统的方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青海境内诞育了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在具有较大独立性的同时,又在相互融汇中发展与变迁,从而展现出差异、渗透、共存的历史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现阶段,相关部门需要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应翻译不同少数民族的语言,并保留其中的文化特色,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播。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俗文化外宣及翻译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李坤  蒋婷婷 《民族学刊》2022,13(12):32-40, 149
中华民族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各民族共命运性的联系,彰显了中华民族整体性发展的新境界。民族创造文化,文化凝聚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作用下逐渐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民族自在实体到民族自觉共同体的历史变迁。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意涵: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文化源泉;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决定民族发展的长远和根本,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基石;“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格局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成进路与文化发展意涵,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文化遵循与实践方向,对于充分释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指的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发展和生产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热内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民族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本文对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历史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当今全球化文化的影响下,给予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可以对知识文化给予正确的认识,可以对传统文化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新疆都是一片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互动的摇篮。在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进程中,以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历史与现实互动为主要类型。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具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多元文化共存、在历史与现实中多元文化交融、长期文化互动中形成了多维共性等特点。在处理当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关系中,应该以费孝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殷鉴,在良好的文化互动环境中,实现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指的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发展和生产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热内文化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组成部分,呈现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当今社会,民族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本文对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历史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当今全球化文化的影响下,给予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可以对知识文化给予正确的认识,可以对传统文化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殷厚独特通常,民族文化被定义为各民族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将文化分为外在、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价值观等构成的“隐在文化”。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文史方面,我国少…  相似文献   

10.
李永斌 《西藏研究》2023,(5):123-133+163
八廓古街作为历史街区,在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中,应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可通过历史遗迹、历史词汇、历史内涵、民俗艺术、字体、图片和符号、标识材质、色彩和纹饰等语言景观,以“再历史化”的方式突出体现八廓古街作为老城区的历史性连续、多元并存的文化属性和人文内涵,使其逐步具备古迹、居住、民族商业、旅游商业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古城、古镇、古村落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独具特质的民俗民风,承载与传续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发展历史、文化精神与集体记忆。它的发展演变是一个民族文明兴衰的历史见证,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7000年农耕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在其广袤悠远的历史时空中,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创造性建设和积累,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特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特点民族特点包含着历史的、社会和文化的内容,是一个系统概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民族特点具有发展的内含.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民族特点通常还包括民族地区的特点.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内容,是形成民族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怎样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民族节日堪称全国之冠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除17个世居少数民族外,在贵州的少数民族成分中,布依族、仡佬族、水族3个民族的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的90%以上,苗族和侗族人口也超过了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牧耕文化、稻作文化、山地文化,具有千姿百态、多元文化的色彩。由于交通阻隔和开发较晚等历史地理的原因,一些在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现象在贵州延续保存下来,在民族文化中,特别是在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具有民族性、传承性、群众…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实践着多民族文化的协调与发展;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性方面具有鲜明体现;在探讨当代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民族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国家认同,从而分析两者共生的原因与意义,并对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予以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作为民俗之一的茶浴在藏族的民族文化(包括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起源及大致的发展过程,深深扎根于民族生活深处。而茶所固有的化学药用成份,又为茶的饮用与普及提供了原动力。藏民族在吸收其它民族茶文化的同时,又走出了传统的饮茶模式,使茶的泡制、饮法在历史的传承习俗礼仪中,有了多种方法和类型,揭示了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古代民族白色崇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古代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东北亚文化。东北亚各民族在文化上有许多相似性、相通性,尤其在色彩的感受、审美、喜好和崇尚上,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尚白习俗。  相似文献   

17.
陈星 《中国民族》2012,(7):38-39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守的一种文化形式,是物质、传统、观念、风气等各种文化形态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民族高校因其自身民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校园文化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他们拥有各自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以本民族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对整个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而自豪。他们把促进家乡的繁荣与本民族的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把对未来的期望变成向上的热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为报效民族、报效祖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新疆的民族互动中既有着碰撞、冲突和战争的一面,又有着交往、适应和融合的一面。在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其地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因此各民族及其成员依据自身的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特点。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因素也较为独特,既有长期的民族、宗教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转型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和心理差异、突发事件等的影响。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既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培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大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建立和睦的周边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凡一切民族,不管人数多寡,也不论历史悠久与否,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倘若进一步考察,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始终处於不断变化之中。正是民族文化的不断进化,才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对于认识人类文化的演进,进而掌握其发展的某些基本规律,无疑将大有裨益。 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出广博恢宏的精神文化。诚然,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并不断得以积淀、承传下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关於藏文化的发展进程问题,迄今虽然很少有专文论述。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著述和论文中,则不时有所述及,不少人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丹珠  相似文献   

20.
问:为什么社会主义时期还长期存在民族问题? 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存在,由以下四方面因素决定是的: 第一,民族的存在是长期的。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因此民族特点的消失、民族的消亡,必然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长期存在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在民族之间,由于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别,必然会产生民族矛盾、引起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