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行政的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单方、高权行政向双向互动、服务给付行政过渡。政府规制活动也由以往的政府单向、高权等硬性规制向开放、柔性、对话规制迈进。这种改变使得规制行政法律制度框架理论也要随之作出调整和革新:进一步凸显法治行政理念引导下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在政府规制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将以契约为核心的私法理念有机注入传统政府规制行政法律制度中;适应政府规制手段柔性化以及环境规制等新型规制内容的出现,积极拓展司法权对政府规制的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元治理成为时代特征,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和一种制度现实进入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阈中。将治理理念与规制改革相结合成为后规制政府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对政府规制的类型、政府规制改革的动因、内容及改革路径的分析,探讨治理时代后规制政府的模式,为中国政府规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私合营(PPP)项目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的规制是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对PPP项目进行恰当规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PPP项目规制的内涵、目标以及规制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较少,一些学者只是提出了规制体系建立的思路与原则,大部分研究则集中在规制体系的微观层面即规制实施主体及规制工具等方面.动态的价格规制研究、规制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关系研究及规制的可信性问题的研究是PPP项目规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自我规制在风险社会来临和行政任务扩张的背景下作用凸显。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自我规制规范可依据内容标准分为程序性自我规制规范和实体性自我规制规范,依据效力标准可分为完全对内发生效力的规范、间接对外发生效力的规范以及直接对外发生效力的规范。不同类型的自我规制规范,其法律属性有所区别,分属于行政法领域的硬法与软法范畴。通过区分自我规制规范的目的与效果是否仅限于行政机关内部,可以对自我规制规范的效力进行判断,从而增强自我规制规范的拘束力,充分发挥自我规制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电力市场的规制一直是规制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进入80年代以来,在电力市场中放松规制的呼声不断增加,政府对电力市场的规制逐渐由严格规制向放松规制的方向转化。电力市场是最早受到政府规制的行业市场之一,在我国独立的政府规制体系尚未得到确立,政府的规制职能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混淆,这种局面必然要影响到规制方法的设计、规制的实施和规制的效果,进而影响到电力市场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尽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政府的规制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是规制得以实施的前提,尽快设立独立的规制机构,明确规制职责.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商业安排,特许经营与其他纵向协议一样,由于有促进品牌间竞争和抑制品牌内竞争的双重属性从而在反垄断法调整中得以区别对待,其规制规则在整体上趋于缓和.通过对美国反托拉斯法和欧共体竞争法特许经营规制规则的梳理,结合中国<反垄断法>的现行规定,剖析和评价中国特许经营的可能法律适用以及中国现行立法的利弊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强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定价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各种定价模式的内涵、特点、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激励性规制定价原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我国强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定价的模式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规制经济学是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主体进行制约、干预和管理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它的理论主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规制内涵的研究二是政府规制的需求与供给分析;三是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四是政府规制的内容与方法探讨;五是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六是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七是政府规制的失灵理论;八是政府规制的改革理论.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系统透视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对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规制体系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办幼儿园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政府通过规制政策的 制定和执行来引导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服务行为。以规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从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 规制两个方面,探讨政府规制在民办幼儿园中的执行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应对政府规制需进行合理 反规制,以促进政府规制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微调手段包含自上而下的行政动议、自下而上的适应性执行及契约式的灵活机制三个方面,有助于改善传统"一刀切"规制理念背景下的体系僵化、不协调及低效。然而,微调手段只是对命令控制型规制失灵的缓和而非革命性的替代。通过引入量化及风险权衡理论、民主主义理论、法解释中的行政裁量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等进一步剖析微调手段应有意蕴,将能极大程度地发据其规制理性,并以现实拷问的视角直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痛点,无疑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治理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裁决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决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实现进程。文章从行政裁决之法律救济入手,探讨了制约行政裁决之法律救济的价值目标和法律规定等因素,并认为对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应以行政裁决的价值目标为基点,根据行政裁决范围、种类、行使方式及当事人的诉讼标的的不同,灵活确定不同的法律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合法性问题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话题。在公法时代,一项新制度的出台,首先应考虑该制度本身是否具备法律依据,是否符合公法的原则,符合宪政的精神。日前,不啻为一缕新风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正在全国各地广为提倡。无庸王疑,该制度的出台在时下的中国有着正当性的根基,但从法律保留原则、效率行政原则、宪法中的平等权等视角对此制度作一剖析,其合法性的危机却不容忽视。建构将正当性转化为合法性的依法行政制度应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校内部规则是教育法制在学校中的延伸,他的效力问题是对内部规则进行规范的重点.特别权力关系、法律优先原则、自由裁量权与行政合理性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公务法人的效力要件、正当程序原则是学校内部规则应依据的法理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现有学校内部规则的效力要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法律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计划仍然是国家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但行政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应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受到行政法的规范与行政法原理的约束,而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要协调好行政计划与法治主义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对行政计划的行政法调控,重点应明确行政计划的法律依据,完善行政计划的程序,强化对行政计划的法律救济,以实现行政计划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法律对行政指导进行规制。实践中,行政指导造成相对人权益受损的情形实际存在,然而行政诉讼法却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而未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行政指导虽然不产生直接法律效果,但往往对当事人产生事实上的强制效果,因而应肯定其可诉性。对行政指导的审查标准既有与一般行政行为共同之处,亦有其特殊性,因行政指导而权益受损的相对人应有权请求赔偿和补偿。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法是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的有机统一.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既有实体的,也有程序的.违反程序义务同样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中,步骤和方式,构成行政程序的空间表现形式;顺序和时限,构成行政程序的时间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法应体现、贯彻一定的原则,并适用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旅游环境行政执法指旅游行政执法主体在法定的行政管理领域内,适用旅游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监督管理的活动。我省旅游环境行政执法的主体相当多,分为四类,执法的依据的范围也十分广泛,这是由旅游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广泛性、综合性决定的。社会监督是四川旅游环境依法行政执法的保障。旅游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在内的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法定程序执法是对环境行政执法主体行使执法权的一种必要节制,是法律规定的职责,是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回避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直接关系到行政程序的公正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在其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中详尽地做了规定,对回避制度的研究也很成熟,但我国学者对此研究并不是很多,我国的行政回避制度也无法满足现实行政法治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尽快建构起我国的行政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行为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行为一直是行政法学和行政法的核心概念,但对它的定位却大异其趣.当前,我国大陆对行政行为的定位亦不乏自相矛盾之处.在保留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功能概念的基础上,另外创设"行政处理"等概念来概括具有法律行为特征的具体行政活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事实上,对某个特定的行政行为而言,它通常既有法律行为的属性又有事实行为的特征,理应接受这两种行为元形式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呼唤行政机关必须进行风险规制。作为行政管理末端环节,行政处罚的功能定位是惩罚与威慑,不能完全满足风险规制和风险预防的需要。在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时刻挑战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和行政裁量权两大基石。为回应上述挑战,应通过程序主义的进路处理行政处罚中科学与民主的矛盾;增设风险预防原则以作为处罚法定原则的补充,解决行政机关风险预防合法性的问题;重塑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厘清违反行政法义务与空白要件、主观过错与集体性治理之间的关系;探索行政处罚法律评价机制前移的可能性,从根本上遏制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