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社会民主的发展,是由中国追赶型现代化的路径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要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目的,必须成功地找到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的连接点。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从我国现实政治发展来看,特别需要逐步推进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改革,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深化党内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应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中国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文化的学习历程,但都没有触及现代化的本质维度。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闷彷徨的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互为联结成为历史性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成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磨难开辟了现代化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从模仿到突破,从改革到创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以新的文明形态冉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不仅为解决自身发展难题也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百年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既是大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现实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前进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不仅兼具“政策试点”所固有的理论内涵与其特殊的功能特征,而且遵循现代化时空演进的历史规律,并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阶段性特征。新时代苏南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先行先试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示范效应主要体现为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和制定赋能清单来引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探索发展路径,从而以制度创新和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新模式、打造新样板。新发展阶段,应通过时间维度的修正现代化指标体系、空间维度的加强现代化示范载体建设、制度维度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集成,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局部现代化、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顺利迈进。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确立的政治路线与伟大事业,必须有坚强的组织优势与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保障。组织优势是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视野、组织动员、组织宣传和组织把关等,他们相互补充、彼此搭配,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促进选贤任能制度效能的转化过程中,这些组织优势使选贤任能等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和国家治理效能相互连接,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具有关键的中介促进作用。组织优势的有效发挥与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制度守正创新。组织优势的创新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组织基础,选贤任能制度效能转换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支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中实现了自身的重大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关系是贯穿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探寻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之路。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既遵循历史规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又植根民族土壤进行独特的自主创造。在现代化阶段性推进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发展,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现代化问题进一步理论化并付诸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学习研究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是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革命为这一梦想扫平了道路,改革开放则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极其必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可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指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并力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是一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研究与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伴随,在现实逻辑与历史逻辑的交织中谱写了现实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伟大历史。在学术史视野中审视这一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为满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现实需求,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辩证互动中,从基于现实变革的"现代性"理论资源"多维"探寻转向基于理论创新的"现代性"理论资源"一元"整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构建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满足现实需求并实现自我创新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类哲学理论中的"现代性"思想被激活并在回答现实问题中焕发了生机活力,一种富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正式登场。在新发展阶段,要早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在既有学术积累和思想积累的基础上,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匹配的主体性的、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的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先进分子曾经探索过技术革命、政治改革、暴力革命的道路,但未获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理论、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百年消除贫困的伟大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开辟了一条摆脱贫困的中国式道路,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消除贫困方面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一方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获得的最重要思想创新成果、最重要制度创造成果和最重大实践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以历史思维探析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与演进逻辑,以系统思维分析其核心理念和理论体系,以创新思维凸显其核心价值和比较优势,以比较思维探析其创新智慧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绝非偶然,它是中国政治发展路径选择的结果,是中国近代以来政党政治发展的独特道路使然,亦是出于威权政治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诉求.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领导组织纪律性强,政治上高度统一,政治整合和社会动员能力超强,又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独特品质,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政治驱动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指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核心的变革及其在人类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转型发展。我们可以将现代化的核心理解为科学的先进性和技术的领先性。这种理解可以使我们找到世界上关于现代化的多种观点的发生根源,进而可以将现代化理解为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及其造成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追求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个梦想的最新实现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中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使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态环境和文明形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使命型政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理论指引与理论创新”“制度建构与制度完善”“道路探索与战略规划”“党建引领与党建支撑”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政党主导、政党推动、政党形塑的特征。我们党在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将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即按照党承担的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关于“政党工具性”的理论假设和思维定势,也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框架。对使命型政党的理解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加以阐释,需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7.
张伟军  蒋锐 《学术探索》2023,(10):118-12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方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战略举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要求有机集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领导力量;完善新型大一统国家制度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制度化建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基础;推进各民族人的现代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境界;设计中华文明现代化新标识,传播中华民族现代化新形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综合性长期性工程,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才能达成两者共同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奠基、开创和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业作了新概括,其中最重要的新内容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已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历史和现实都明确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者。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主体实践。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现代化陷于资本逻辑而形成的发展悖论力证其绝不是唯一选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且镌刻本民族独特质地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锻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托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蕴含的创新机制衍生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的优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则孕育出了独特的精神优势。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且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代化路径。其原创性贡献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显著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