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盈余管理的动因在于管理者自身效用最大化和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存在,决定它既不能让放任自流也不能完全杜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司空见惯的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本文试图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控制不当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各个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盈余管管理问题,上市公司在披露有负债契约违约情况的上一年度,内部人员作出了调增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违约发生年度,上市公司预期有调减盈余行为。此文中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提出了治理和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中的契约动机,这种管理报酬契约是根据会计报表中的盈余数字对管理人员进行奖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线,经理人员就会有进一步降低净利润的动因,以期在以后的年度中增加得到奖金的机会。只有当利润处于奖金方案的上线和下线之间时,经理人员才有增加净利润的动力。然而由于公司上市后比较容易筹得资金,所以公司都会想方设法上市,从而公司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审计人员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应该进行完整的审计,对于不完整的盈余管理制度,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虚假的手段,所以应该对于上市公司德盈余管理制度就应该严格的监管。其次,对于每个公司的盈余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应该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保证自己的会计行为不会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最后,盈余管理应该按照正当的程序进行调节企业的利润,不可以以自身利益为重。 相似文献
7.
8.
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对投资人、债权人等的利益造成损失,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盈余管理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仅我国会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影响报告收益的现象比较普遍,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和社会诚信危机。尤其是我国很多中小股民素质不够高,财务知识有限,在投资决策时主要依赖的还是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因此,加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初,在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安然、世通等会计丑闻,我国也出现了郑百文、银广夏等案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大小非"减持带来了新问题,而新准则的不完善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更为复杂。本文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视角,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审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市场监管、盈余分布变化与盈余管理——退市监管与再融资监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察第四季度引起的盈余相关指标分布变化,本文比较分析了上市公司针对退市监管和再融资监管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相对指标"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基于"绝时指标"退市监管更容易提前操作;相对于"收益性"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损失性"退市监管的动机更强.本文发现,不论针对哪一种市场监管,前三个季度的盈余相关指标比较接近监管阈值的公司实施了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国内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信息量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研究脉络不清晰等问题,运用科学计量学信息可视化方法,绘制了盈余管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一步明晰了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权威专家、主要国家或地区、核心期刊,以及各自的平行关系。研究全面展示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前沿网络图景,对于研究者全面掌握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状况,明晰研究方向和研究脉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Dr. Robert Breitkreuz 《Zeitschrift für Betriebswirtschaft》2012,82(11):1259-1296
On the one hand deferred income taxes can be used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external reporting purposes by itself. On the other hand deferred income taxes can indic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n other accounting areas, fraud and aggressive tax manag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was able to identify the usefulness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sundry components of the reported income tax expense for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particular, the German literature concerning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nderestimates the value of this information.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draws conclusions for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for future studi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使股东和高管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能力,随着外部监管环境的改变,盈余管理不同方式的成本收益发生改变,使两种盈余管理的权衡可能发生改变。
选取2008年至2014年中国沪、深A股数据,基于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计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采用Dickinson模型净现金流量符号组合的生命周期计量方法,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期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显著低于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高于成熟期企业,较之成熟期企业,成长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更大,即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中两种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该互补关系的程度在成长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更大。企业生命周期是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逐渐增加,表明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探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必要性。
研究结果丰富了盈余管理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经验研究,对提高企业会计盈余质量及中小投资者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会计信息监管机构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以国外研究的历程为主线提炼出盈余管理研究的总体思路;其次,从审计、公司治理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由于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通常用总应计项目、操纵性应计来反映,故对国内外在应计项目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对比;最后,在总结国内盈余管理研究差距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公司发生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高级管理层变更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当年存在较严重的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对于发生了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司,如果其控股股东是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所属国企或中央直属国企,则其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大股东的制衡度越大,公司盈余管理的幅度也将越小。研究结果还显示,当发生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时,上述因素对公司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认为基于会计信息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是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诱因之一。本文以新股发行过程为特定的研究背景,实证考察发行公司会计信息对高管薪酬激励产生的直接影响。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2001-2007年的新股发行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高管通过盈余管理显著提高了货币薪酬水平。第二,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与没有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相比,前者现金流量的平均水平显著较低,而操控性应计的平均水平显著较高,表明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公司很可能普遍存在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了其股权激励价值。近几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高速增长以及相关约束机制的缺乏很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府监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年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研究年报问询函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相比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业绩预告积极性提高,预测精确度增加,且预告文本信息质量改善;当问询函越为严重、回函越为详细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分析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机制,发现当法律风险较高或外部监督较强时,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年报问询函的负面影响,公司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以扭转市场负面预期。本文不仅丰富了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拓展了前瞻性信息文本分析的文献,也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预测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预测信息的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我们的分析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的预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且管理层故意错误地披露预测信息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披露预测信息将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数据也证实了我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