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苏共和苏联对国际共运的扩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形成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作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后,苏共以"中心"和"老子党"自居,继续其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作风,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对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中共又不适当地提出了"以苏为首".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认为苏共已经变修,错误地作出国际共运的中心转移到中国的判断.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作出国际共运没有中心、中国不是中心的论断,提出中国决不当头,各国应独立自主.从此,国际共运进入各国独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客观地评价了邓小平在中苏论战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分析了邓小平在中苏论战中的突出贡献。指出在中苏论战中,邓小平坚决反对前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做出了重大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不信邪、不怕压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苏大论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更加严重,使苏联党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中国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更加严重。尽管中苏双方都声称论战是为了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场论战中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与此相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埋下了其在20世纪末步入低谷的伏笔。  相似文献   

4.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的研究,大多是在宏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及国家利益冲突与中苏关系的恶化;意识形态因素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中苏两国领导人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个人因素和中苏关系的破裂;"冷战思维"对中苏关系的影响等等.其中,许多文章并不是单独从一个方面去探讨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而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随着对中苏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的学者利用最新解秘的档案,开始研究个案与中苏同盟破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苏共兴衰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从十月革命到共产国际,从苏共二十大到中苏论战,从斯大林模式到苏联解体,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就苏共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进行历史探讨,旨在从外部环境的视角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中苏论战”的探讨,长期以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一书是探讨中苏论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得力之作,探讨“中苏论战”的缘起和实质,研究“中苏论战”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影响,指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显著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1962年秋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共不愿接受苏共22大给他们划定的框框,用苏联领导人的喋喋不休的话来说,就是中共走上了一条“偏离兄弟党、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道路。 到1962年秋,中苏双方保持了表面的团结。虽然中苏两个巨人之间的分裂已近在眼前,但是人们仍然不清楚这种表面的团结何时会演变为公开的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与苏共在国际共运总路线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则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对时代基本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共处”、“和平过渡”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引发了双方长达十年的论战,论战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推进的激进改革,用西方的片面"民主化"取代苏共传统的民主集中制,进而走上了"自由化"的不归路,将苏共和苏联引向了自杀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作为手段有着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将"公开性"和"民主化"推至了极端,将手段当作目标。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民主集中制的破坏,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3.
进攻性心理战与文化渗透是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地区的两种不同策略,民主德国骚乱暴露了心理战的内在矛盾,美国不得不改弦易辙,在苏联的对外政策出现松动的情况下,转向了文化渗透演变战略,波匈事件后这种演变战略完全定型。1958年美苏双方达成的文化协议奠定了美国对苏东地区文化渗透的合法基础。此后文化渗透战略被美国历届政府延续下来,最终在苏东剧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李森科现象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 70年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其中如何处理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十月革命后 ,列宁曾经提出了科学与政治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准则 ,列宁逝世后 ,随着全盘国有化、全盘集体化和高速工业化的中央集权体制 (所谓“斯大林模式”)取代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的需要日益凌驾于客观的科学真理之上。李森科现象的出现集中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特质 ,传达了苏联高层决策者在处理科技进步和政治利益的关系方面所陷入的悖论。历史证明 ,必须建立合理的社会体制 ,维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 ,弘扬“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16.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只有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内涵 ,努力实践和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 ,才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改善党的领导。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精髓 ;发挥好“班长”作用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关键 ;发挥班子整体合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保证 ;充分发扬民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方法 ;会议决定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决策的必经程序 ;调查研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自我和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属于良好水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个体自我和谐的状况;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旨在提高学习者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自主调控能力和学习成绩。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自主调控能力方面差异显著,主要是对教师教学目标的了解、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培养学习者对策略使用的监控和学习过程的监控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对培养学习者自主调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但自主调控能力各方面发展不均衡。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元认知监控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仅影响到美英整体外交关系,也对两国的核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在核领域的重大进展对美国与欧洲盟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此,美国正式将雷神导弹纳入美英谈判议程之中。在英部署雷神导弹不仅有助于安抚英国因苏伊士运河危机对美国产生的愤怒情绪,而且还有助于威慑苏联,这是美国北约核化计划的重要一环。英国支持美国在其本土部署导弹,但在使用导弹协商权问题上两国存在某些矛盾与摩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我观的研究在当代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观包含三个层次:作为身体存在的自我、作为意识存在的自我和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的自我。马克思主义自我观决定着马克思主义自我认同方式,对现代自我认同问题有借鉴意义,值得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