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铭文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具有对应关系,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要求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应用第三人称代词来指称作器者。一篇铭文一般只能有一个叙述视角,若任意变换叙述视角,就会造成叙述视角混乱,从而导致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作为两周铭文中人称代词最全的铭文之一的《叔尸钟》,由于多次变换叙述视角,其人称代词使用的混乱情况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评价《呼兰河传》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任何文学作品都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有直接的关系。曹雪芹如果不是生长在清王朝一个殷豪显宦之家,青少年时期经历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后来又有“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亿繁华”的痛切生活感受,他是写不出流传千古、永世不衰的伟大不朽之作《红楼梦》的。《呼兰河传》虽然抵不上《红楼梦》,但也是萧红经过长期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之后,叼着辛酸的眼泪,怀着无限思念的感情创作出来的。《呼兰河传》恰如其名,它既不做人物性格的刻画,也不在…  相似文献   

3.
“二人称”叙述及其审美效果麻晓燕以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出现的叙述,到底应该做为一种独立的叙述人称,即第二人称叙述而存在,还是应该称为其他人称叙述的一种变异现象,而具体归结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这是写作理论研究方面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  相似文献   

4.
《呼兰河传》与《我与我的房子》比较研究李莹,赵越婴《我与我的房子》是加拿大作家辛克莱·罗斯描绘西部草原小镇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反映了小镇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小镇人的孤独。而萧红的《呼兰河传》则通过为呼兰镇作传也同样反映了小镇人孤寂生活这一相同的主...  相似文献   

5.
高萍 《唐都学刊》2002,18(1):39-41
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视角模式看 ,《史记》在总体上采用全知视角 ,局部采用限知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而以“太史公曰”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不仅开创了“叙中夹评”的传统 ,而且开创了“多元视角”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6.
董岩 《学术交流》2023,(4):183-192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耻行径,颠覆白人主流话语的霸权地位,产生“陌生化”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二是沿用意识流手法,并采取多重人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小说结构多轨并行,极大丰富了人物层次和故事情节。三是阐释了莫里森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在符合通用美学规范前提下,关注社会共性问题,并坚定表达了黑人的社会诉求。莫里森在《天佑孩童》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非裔美国文学打破文学世界共和国固定等级,维持其动态变化,使其保有活力的绝佳样例。  相似文献   

7.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7,22(5):162-163
在传统的小说中,作者通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故事常常由第三人称来叙述,其中插入第一人称的侵入式叙述。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大量使用了侵入式叙述,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大为 《社科纵横》2006,(11):119-121
第一人称视角,情感判断上的心理视角和回溯性叙事的儿童视角,是萧红主要的叙事策略。而且,由于“回忆”这一更大的诗学范畴的汇入,鲜明地显现出了萧红作为一女性作家迥异于男性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儿女英雄传》与《型世言》在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表现在:《儿女英雄传》双音节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于《型世言》。的作为领格标志词在《儿女英雄传》中极为常见,使用状况几乎与现代汉语之用法无异,而在《型世言》中则未见用例。《儿女英雄传》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我、我们、咱、咱们等,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型世言》保留了明末南方方言中的常见代词,而《儿女英雄传》反映的则主要是当时北京这一地区的代词系统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11.
梁瑜霞  邹媛 《唐都学刊》2006,22(1):27-29
韩国学者成润淑在《从〈李娃传〉看唐传奇的典雅性与通俗性》中谈到唐传奇中“反转”情节的运用。雷紫瀚在《〈柳毅传〉的思想观念及其史证价值》一文中,对《柳毅传》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所具有的史证价值作了探讨。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含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日本学者冈本不二明的《唐代传奇和树木崇拜——槐树的文化史》一文关注了唐传奇中与槐树有关的充满幻想的故事。另外,李剑国和美籍学者韩瑞亚合作的《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一文主要就唐传奇的一些作品中以亡灵这一独特主体来追忆往事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高崖副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于1993年7月出版。该书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丛书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课题”之一。《问题》一书分总论、主体5章17节,12万言。5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人权概述;第二章,人权理论产生及发展过程;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第四章,国内外人权问题研究述评;第五章,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纵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观点鲜明,论理性强。首先,《问题》一书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在精神与叙事笔法上,均与《春秋》存在谱系上的渊源关系,源于说话的章回小说,亦不例外。它的以事见义的叙事目的、决断去取的叙事伦理、直书其事的叙事法则以及尚简用晦的审美追求,均来自于对《春秋》的自觉继承。小说家以《春秋》为法,组织叙事;小说批评家以《春秋》为断,判分高下。被历代奉为经的《春秋》,是操纵章回小说叙事的内在规则,是掌控小说话语的范导性原则,也是深含于中国各类叙事文体中的元叙事。只有认识《春秋》这一元叙事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破译出章回小说所隐含的叙事密码,解析出它内蕴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15.
《那罗传》是印度古代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独立完整的优秀插话,是一篇出色的古典叙事长诗. 《那罗传》的母体《摩诃婆罗多》,以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广阔深邃的背景,以婆罗多王的后裔争夺王位的斗争为中心故事,异常鲜明地展现了种种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与斗争的场景,十分生动地描绘了数以百计的各阶级、各阶层的重要人物形象,深刻有力地反映了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地表达了当时的人民对国家的愿望。它的基本梗概是:  相似文献   

16.
江弱水 《浙江学刊》2022,(5):165-173
有意义的生命总是故事化的。一个人需要持续的叙事来维持其身份,建立其自我。但《野草》经常取消动作和事件,强调单数的个体,从而悬置了群体身份,消解了故事,使自我的完整叙事成为不可能。《野草》是鲁迅内面精神的静谧花园,呈现为以沉默为主调的失语之语,和以雕塑为聚态的不动之动,与“无地之地”“无物之物”形成了同构关系。这种“言无言”的悖论式写作,实现了一种非故事的故事,反叙事的叙事。而归根结底,是主体的分裂与流动,造成了话语的支离与乖悖。  相似文献   

17.
称谓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籍秀琴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但若让人们给称谓下个定义,又不是人人都能说清楚、记全面的。到底什么是称谓呢?古人认为,称谓就是供人称叫的事物的名称,如《后汉书·郎头传》云:“政易名号,随事称谓。”唐代刘知几...  相似文献   

18.
会稽涂山考     
会稽涂山考朱元桂朱元桂,男,1943年生,绍兴市文联主席。《尚书·夏书》说禹“娶于徐山”,《春秋左氏传》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吕氏春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都有关于禹与涂山的记载。所不同的是涂山是禹娶妻之地还是会诸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文化苦旅》中的散文分为文化游观散文、记人叙事散文、文化走向散文三大类,并分析了作者在第一类散文中从自然及人化自然角度审视特定的人及其文化人格的合理性与深刻性。文章还概括和论列了《文化苦旅》的艺术特征:文化分析性、哲理性、崭新的文人品格和文体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命运多劫,英年早逝。从1933年在哈尔滨开始发表作品,到1942年夭逝香港,创作生涯仅8个年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除了长、中、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散文。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优秀长篇小说知名文坛,但她那满贮着诗意的散文,却更具摄人的魅力。其实她的小说都明显地具有散文的特点。可以说,散文的美,代表了萧红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一、坦诚真实地述说亲身经历读萧红的散文,不难感到,作者是一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那所谓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