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关人与文化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体外非生物的进化 人为“万物之灵”。 人得力于“文化”,才成之为“万物之灵”。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这里所说的“群”,并不是牛群、马群、蜂群、蚁群之类的“群”,而是指人类政治结构、军事组织、社会团体、血亲宗族,以及伦理道德、刑法律令、典礼仪式、规章制度等精神生态环境的范畴。这一类范畴,在汉语世界称之为“文化”,在英语世界称之为“civilization”——“文明”。英语中“civilian”,汉语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2.
神话,就其内容来说,它叙述的是神的故事;就其形式来说,它是“话”,是语言艺术。神的观念的形成,语言的产生,是神话出现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探讨神话的起源,必须首先探讨神的观念的起源和语言的起源。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把从猿到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攀树的猿群,与一般动物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个时期,不可能出  相似文献   

3.
<正> 什么是制度文明?目前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制度文明的起源角度,对其作出哲学界说,即制度文明是社会化了的人类群体的结合方式,是人的作为生物本能的以外的力量来使用生存斗争武器的“第二天性”,是人类由动物王国向社会王国提升的标志。 人类群体结合方式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动物种群聚合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猿群向人类转变的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猿到人指的是从古代类人猿发展到人类(最早是猿人)这个过渡时期,它处在人类原始社会之前,生活着的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这样的动物”,还不是人类。至于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生活着的是“完全形成的人”,现在已知道约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包括猿人、古人、真人和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等。从猿到人这一时期属于人类社会历史以前的动物史。从猿到人的动物群与人类社会最早的原始群团有着根本的区别,只有后者才属于人类社会。这是因为,在原始群团中,人类用工具进行有益的劳动,即进行“能产生预期效果的劳动”,这是从猿到人的动物群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 本文还认为,首先应该根据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其次再根据人类自身的生产、婚姻与家庭的发展与不同形式,来讨论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这样,可以把原始社会史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三个时期,又可再分为杂交乱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家长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军事民主制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肖君和,1945年生,现任佛山大学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主要著作有:《肖君和集》、《论人》、《现代人的艺术系统》、《美的奥秘探寻》、《文艺研究新模式》、《文学的奥秘》、《论思维》、《形象思维逻辑学引论》、《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华魂·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华魂·第三卷·中华民族大一统》,主编《中华复兴的曙光》。发表论文150余篇。《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记者(下称记):肖教授,你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很多,提出过不少新观点。听说你在创建一门…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天命论”对农民战争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一、“天命论”是为稳固统治秩序架构的神学理论天命意即天对人的命令。“天命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那时人类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对自然灾害无法抵抗,对各种自然现象抱着恐惧的心理,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了对天的崇拜。进人阶级社会后,人们除了受自然力量,又加上社会力量的压迫,人们误以为自己的命运是由一种超人的力量支配着,于是产生了对天神和上帝的迷信。《尚书·召浩》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中孔子说夏代就尊…  相似文献   

7.
刁娜 《东岳论丛》2024,(3):134-140
在先秦儒家学者中,荀子最为明确地提出了其群体观:“人生不能无群”且“人能群”。荀子“合群体”思想所探讨之“群”是相对于孤独的个体而言,指由人结合成的、有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有秩序有规模的群体。具体而言,荀子之“群”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群”由人结合而成,普遍的作为类的人具有能结成群体的群体性或社会性;二、“群”有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即作为统治者的君上、圣王,能够利用人所具有的群体性或社会性,以及外在的社会控制手段,将人类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有秩序有规范的群体;三、荀子所要建构的群体是一个人人各安其分、各守其职,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的“和一”的群体。这三个方面亦构成荀子“合群体”思想的理论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精·神·凝·聚·力·论·纲·刘学谦精神凝聚力是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思想整合现象。当某种精神因素,如对某物、某人发生的崇拜,对某种学说、观念、理论形成信仰,对某种文化、传统习俗给予认同等,使一定范围的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诸哲学文本进行了逐一解读和综合研究,认定马克思哲学作为“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决不是所谓的唯物主义现代形态,而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和后现代形态。并由此从七个方面省悟马克思哲学的主旨,以就教学界同仁。  一、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自己的新哲学的系列问题和基本问题及其“·真·正解决”,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如是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十九世纪初,一些生物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人与猿”同祖,人由古猿转变而来的科学见解。但是古猿转化为人的原因、动力又是什么,“甚至达尔文学派的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学家们还弄不清人类是怎样产生的。”1876年恩格斯写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一文,论证了劳动在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劳动作为进化的动力,使古猿终于变成了人。并得出了“……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以后,这便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不容置疑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和讲究群体精神,有人将其概括为“德治”社会,乃切中本质之的见;人们总习惯誉中国为“礼义之邦”,以道德相对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察之,此一冠戴确不虚妄。人乃社会动物,易言之,人是只有在人群整体中方能生存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①社会道德出自维系人群整体存在的客观需要,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道德便应运而生,协调人类最基本的饮食男女关系是道德的原始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略论企业领导集体的凝聚力纪晓丽领导班子的内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成效同这个群体是否有一个紧张而富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其关系十分密切。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有利于领导群体凝聚力的形成。一个理想的班子结构应是:梯形的年龄结构,聪敏的智力结构,立体的知识结构,合...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光辉文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已有一百周年了。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当时科学研究的成果,精辟地阐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自然辩证法》第149页) 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从事人类起源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进行古人类学研究,批判人类起源问题中的各种唯心主义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行志上》:“动静应宜,说以犯难,人忘其死,金得其性矣。”(第809页)按:“说以犯难,人忘其死”八字,是《周易·兑卦》彖辞,准例应加引号。此条转承自《汉书·五行志上》,颜师古注:“言以和悦使人,虽犯危难,不顾其生也。《易·兑卦》彖曰‘说以犯难,人...  相似文献   

15.
由个人组成的各个种类、各个层次的群体,是人的社会存在形态。一定的群体作为主体面对一定的客体,也有它的主体性。这种群体的主体性既与个人主体性直接相关,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一、人群共同体或社会群体人类是能群的动物,即能够组成群体并在群体中生活的动物。人群共同体是多种多样的。能够超出纯自然本能的需要,根据特定社会功能的需要组成某种人群共同体,这是人类独有的特点。诚然,许多动物都有群的需要,甚至也能组成某种"社会",如蚂蚁、蜜蜂、猿猴的群体和"社会"。但这种动物的"社会"纯粹是以其自然本能为前提的,这种固定的自…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类起源的价值分析─—学习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张书琛恩格斯谈到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时曾深刻地指出:“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被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由广东学者发起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取得了许多个人瞩目的成果。肖君和先生撰写的论著《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其中的力作之一。该书作为探寻中华民族灵魂的王卷本大型学术专著《华魂》第一卷,共24万字,已于今年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肖著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层结构作了系统的探索。作者在“序”中提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实体”,是一个“个别事物”,这一观点是深刻而有独到之处的。因为,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认定为一个“实体”和“个别…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从诗的社会功用来讲的,因此,朱熹把兴解释为“感发志意”,但何晏《论语集解》中却引孔安国的注说:“兴,引譬连类。”郑玄注《周礼·春富·太师》时说:“比,见分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分之美,嫌放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由此可见,在汉代,兴实际上与比相去不远(依郑玄的说法,似乎区别只是用于刺者称比,用于美者称兴),所以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直接说:“兴是譬喻之名,意有不尽,故题日兴…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从一个侧面看,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他能改天换地,似乎无所不能。小时候,我看《封神榜》,觉得那些神与仙实在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可是,现代高科技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封神榜》中的神与仙的法力;而且还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从另一个侧面看,我们又可以说,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他专门自讨苦吃,处处给自己设置困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今天面临的种种困难,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例如生态环境问题,便是由此而产生的典型问题。早在十多年前,联合国的有关机构便发出了呼吁:人类的生产,如果照目…  相似文献   

20.
<正> 直立行走是人类独具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身体形态上使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相区别。那么,这一特征是在什么阶段形成的呢?古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认为,是在从猿到人过渡开始的时候形成的,他说:“古猿下地,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之后,确立了直立行走的姿势,向人的方向发展,开始从猿到人的过渡。”吴教授在他发表的其它文章中,还明确地把直立行走的确立作为从猿到人过渡阶段开始的标志。从目前所发现的古猿和古人类的化石材料来看,从变异的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来看,吴教授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我们看古猿和古人类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