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中国伊斯兰教概观》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来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甚至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但是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汉民族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少权和无权地位,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同时,由于伊斯兰的经典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中国穆斯林要真正掌握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又有语言上的严重障碍.在历史上,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和非穆斯林学者翻译成中文的伊斯兰经典,真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伊斯兰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延续,主要依靠经堂教育.经堂教育也称寺院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林松先生数次来宁夏,对宁夏的回族研究与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研究及出版事宜一直十分热心。这位出生于云南省穆斯林聚居村——沙甸“哈吉”世家的穆斯林学者,对宁夏回族穆斯林有着天然的情感。当他看到银川富有伊斯兰特色的经学院,品尝吴忠回族的风味小吃,望着丰收后穆斯林喜悦的笑脸时,他感到由衷的高兴。1991年11月22日,笔者借林松先生到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讲学之机,采访了他。因为是同族同教,采访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者对阿拉伯哲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明末清初,曾有王岱舆(约1570~1660)、马注(1640~1711)和刘智(1660~1730)等回族学者,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以儒家思想和佛道教义,来理解或解释伊斯兰教,主要著述涉及教义较多,涉及哲学方面较少.由于他们对伊儒释道进行比较,论述中难免与伊斯兰教一神教义有相悖之处.到了20世纪,我国著名回族学者马坚(1906~1978)教授,先于1934年翻译了穆罕默德·阿布杜(1849~1905)的《一神论  相似文献   

7.
著名历史学家、回族史研究专家白寿彝教授的《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最近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汇集了作者三四十年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十一篇文章:中国回教小史;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传统;从怛逻斯战役说到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佛、道、伊、基几大宗教中,除道教以外,其他都属于外来宗教。外来宗教在中国都经历了本土化的进程。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一方面由其信仰主体中国穆斯林完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者的学术活动。其中,穆斯林学者的学术活动起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指具有“依智提哈德”(法律创制)资格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如明清之际的刘智、王岱舆等)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环境、新挑战,依据伊斯兰教的一整套立法原则和规程所做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佛、道、伊、基几大宗教中,除道教以外,其他都属于外来宗教。外来宗教在中国都经历了本土化的进程。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一方面由其信仰主体中国穆斯林完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者的学术活动。其中,穆斯林学者的学术活动起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指具有“依智提哈德”(法律创制)资格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如明清之际的刘智、王岱舆等)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环境、新挑战,依据伊斯兰教的一整套立法原则和规程所做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海维谅是位闻名海内外的回族学者,青年时期就读于印度来克劳大学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阿文界之新青年”中,“当以留学埃及的云南人马坚、纳子嘉及湖南的海维谅为著称”(《湖南回族》1988年版),其大半生涯在台湾驻穆斯林国家的外交部门任翻译,在阿拉伯语言学和汉语言学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出版著作和译作10余种,对拓展中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台湾穆斯林概况在我国台湾省,何时传进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否载有穆斯林的行踪、动态?似乎很少有人瞩目留意。在—般印象中,多认为近代在那里不易寻觅穆斯林的足迹,直至近半个世纪以来,才纷纷出现从大陆前往的各族穆斯林。其实,据一些在台北的回族学者考察,远在明末清初,明代遗臣延平郡王郑成功于1661年率军渡海、攻占台南、驱逐荷兰人,并以台湾为反清复明基地之际,便有相当比例的回族官兵随大军赴台。如定中明阿訇在《台湾的回教》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伊斯兰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书》)是由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主持,在白寿彝、罗竹风、纳忠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由全国26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作编纂的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专科工具书.全书共收辞目4500余条,附录17部分,彩色黑白插图900多幅,约计280万字.条目收集范围,以伊斯兰教基本知识为核心,兼收与伊斯兰教有关的百科知识,由世界伊斯兰教和中国伊斯兰教两大部分条目组成.全书分教派组织、信仰教义、宗教  相似文献   

13.
回族风俗     
服饰回族聚居地区的男性公民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指出“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称。”王日蔚在《回族回教辨》一文中也有“初以白布束头,故称白帽回”之说。据说元、明时代回族应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穆斯林们均戴无沿白帽做为标志。以示团结。有的学者说无沿白帽是伊斯兰教徒为了礼拜叩头方便,达到鼻尖着地,故也称“礼拜帽”或“白孝帽”。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回族穆斯林学者都在致力于《古兰经》的翻译,并陆续奉献成果。侨居海外的华裔学者,埋首译述者也大有人在。继闪目氏·仝道章先生的译本之后,本世纪刚跨入90年代,又喜传佳音,另—位侨胞的新译《古兰经》传入国内。这是汉译全文本的第12个新品种。译者周仲羲先生,经名奥斯曼,50年代曾留学巴基斯坦,在阿哈默底亚大学进修阿拉伯文、乌尔都文,攻读伊斯兰教和比较宗教学等课程。毕业后,留在该校,孜孜不倦地研究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月华》是民国时期我国研究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学术性刊物.在马云亭、唐柯三、马振武、孙幼铭、赵振武、孙绳武等人的倡导下,于1929年10月创刊,社址设在北平成达师范学校,主编为赵振武.该刊是民国时期各类伊斯兰刊物中发行时间最长、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行销至南洋群岛、印度、缅甸、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英、法、美等国.其办刊宗旨是:发挥伊斯兰教适合现代潮流的精义;介绍世界各地回民消息;增进中国回民的知识与地位;解释回教新旧派别的误会;提高中国回民的国家观念;提倡中国回民的教育及生计.民国时期,称伊斯兰教为回教,回教与回族往往不分,世界各地的回民指世界各国的穆斯林.《月华》所辟的栏目很多,其中有回教世界、论著选载等涉及阿拉伯世界各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7.
女士们,先生们: 故去的马坚先生是现代回族中有卓越成就的学者。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忘我工作的一生,他译作甚丰,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大学生。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和阿语工作者,我感到马坚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我愿借此机会就马先生的优良品格谈几句。 马坚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翻译伊斯兰教著作,使回族穆斯林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他刻苦学习阿拉伯语和宗教著作,造诣颇深。后来译经工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顽强。这种坚强精神,与马坚先生的名字“坚”是一致的。此外,马先生在处世为人方面的一大优点,是正直、坦率。他敢于提出个人看法,不作违心之论。在逆境中,不肯屈从,很有骨气。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与马先生的名字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初冬,随着拨乱反正的持续深入,华夏大地禁区突破,西北5省首次伊斯兰学术讨论会在银川召开,各地专家、学者、名流济济一堂,极一时之盛,揭开新时期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从此,回族伊斯兰研究园地里异军突起,人才辈出,形成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作者阵容,战果丰硕,译作论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品类之繁,可谓万紫千红。《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以下简称《回化》)就是这个百花园里的奇葩之一。 《回化》辑入论文25篇,论时空跨度,大部分文章集中于明朝,地域则偏向于“西域”(包括狭义与广义范畴),对象是回回的活动,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移向、入附中原、入附中原的人口及其分布与职业结构、姓氏汉化等。《西域番国志》对瓦刺社会、新疆的伊斯兰教、蒙古族的回回等都作了精确的考证,复盖面广,披卷展读,大漠风情尽入眼底。该书可以说是集明代回回人文史地之大成,构成完整的数代专论体系。 其他文章则是有关当代回族伊斯兰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如伊斯兰教对回回民族的形成作用,闻名世界的航海家郑和的宗教信仰,萨都刺、高克恭的族籍争议,《古兰经》在中国,《天方典礼》的研究,林则徐《竹枝词》中的新疆天山南北风土人情等,不袭老谱,敢于创新,独树一帜。 探索回回民族源流,可上溯1000余年前。唐宋门户开  相似文献   

19.
斋月里的伊斯兰研讨会据《金字塔报》1988年4月23~25日讯,埃及思想家、宗教学者在斋月里召开了“伊斯兰与发展”、“伊斯兰宣传”研讨会. 参加《伊斯兰与发展》研讨会的学者们就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的落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伊斯兰银行国际联盟秘书长艾·奈迦尔指出,伊斯兰落后表现在穆斯林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信仰的削弱,榜样力量的丧失以及目标不明确.目前穆斯林对宗教的理解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只谈论穆圣的生平事迹,而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回顾研究任何问题,应该首先了解这个问题研究的历史,以便吸收前人成果,免走前人弯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研究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形成的关系,也应是这样. 1936年,金吉堂《回教民族说》一文发表于《禹贡》第五卷第11期,文中说:“回族者,回教教义所支配而构成之民族也.”这大概是第一次以明确语言提到伊斯兰教对回回民族形成的作用,他从血统、生活(生活方面又分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