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贫困,而且经济体制处于转轨过程之中,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石油探明低储量占有量和天然气储量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12%和4%;而吨钢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火电每千瓦小时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OP耗水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万元GDP总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一个缺水大省,石家庄尤甚.全国35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石家庄位列其中.2009年1~6月份,石家庄水资源总量约23.5亿立方米.需水量约33.57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10.07亿立方米的差额需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石家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极度缺水地区人均占有量500立方米的标准.按国际公认的评价贫水的定量标准,属绝对贫水区.  相似文献   

3.
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高一低经济发展结构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单纯依靠投资与出口虽然在短期内能对经济发展起到较快的促进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过度投资会带来能源、资源的紧缺.当前,我国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一些重要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国际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凸显.同时,过度投资会引起并加剧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经济指标的海选、筛选和理性分析构建了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的变异系数法和主观赋权的AHP法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指标进行评分,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十五期间中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有四点:一是通过将可观测的人均准绿色GDP纳入评价体系间接反映了绿色GDP,解决了现阶段中国经济评价因绿色GDP指标的缺失而不能反映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改变了现有评价没有考虑经济增长对环境伤害的缺点;二是通过人均财政收入等人均经济成果占有量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摒弃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在评价人均占有量的同时又评价经济总量的做法;三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指标和经济结构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四是通过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适中指标理想值标准的设定,解决了现有评价片面认为这些指标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不合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鞍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总用水量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在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经验方面加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该文分析仙游县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仙游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矿产资源消耗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资源浪费严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居第53位,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GDP总量占全球约4%,而重要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量的20%~48%。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杰 《决策探索》2001,(11):48-49
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由于粮食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大路农产品价格下滑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丰收不增收;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造成土地资源过度稀缺,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创造价值也难以提高;尤其是近期我国将加入WTO,随着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涌入,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以上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对传统观念、体制等进行理性地思索与扬弃,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少华 《经营管理者》2011,(4X):237-237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逐步腾飞,由此也带了了诸多负面问题,水资源遭到严重破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社会现实问题,如何促进水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也必将成为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水资源的消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二者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利工作要加强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德州市作为全国最缺水的市地之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利用湖北省1978-2008年的统计资料,从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两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数量经历了由短期增长到持续减少后又平稳增加的动态变化,对我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要素,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吴宗清 《科学咨询》2009,(20):33-34
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要素,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一引言:“翻番”与问题新中国50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粮...  相似文献   

15.
从战后两大阵营的经济史实践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二是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增加。在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条件下,建立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者个人所有与公共占有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通过这种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而在宗法关系盛行的特殊国情条件下,通过这种公有制的社会化筹资形式,才能建立专业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的总体要求,初步设想200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率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亿美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河北省沿海区域水资源的自然赋存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上述地区基本上接近于绝对贫水水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很低,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和改善的方法,从水资源实际状况出发,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对现有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使河北省沿海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镇迅速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工作重点,继续把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作为两大“天字号”工程,做好农业产业调整、优化发展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稳定四项工作。预计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6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同比增长1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水源严重衰减,污染加剧,使水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乌鲁木齐市已进入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中国西部国际大通道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人口与环境、经济与发展都对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的突出水情,也是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市情,因此明确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建立符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是实现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