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类命运面临着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交往新形式,不仅从理论上,更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对当代交往关系的合理性重构,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光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4-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提供了科学指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建构则是通往“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性桥梁。文章探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关系,探析了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建构方式,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9.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与前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体相比,后者更多的突出责任和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旨在建设长治久安、共生共赢的国际发展新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内蕴着丰富的承认哲学意涵,尤其在共同体立场、平等原则、差异性逻辑以及对话协商式路径等方面与承认哲学形成了理论上的共契。以承认哲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理论独白,而是为我们如何在迈向自由人联合体这一远景目标的过程中,提供阶段性的近景规划和方法论借鉴。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承认哲学方案的建构,有助于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立场及其中国的本土特色,有助于总结和凝练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一种双重存在——种存在和类存在。当今普遍交往条件下的人类发展已经由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人类所追寻的正义类型也应该由人类正义取代局部正义。人类正义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相对应,它追求人类整体的繁荣与发展。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自由、尊严和幸福,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对人类正义和人的类本质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正义都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其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2.
13.
1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关于世界历史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并归宿何方的阐述过程与系统,建基于其历史唯物主义,并最终奔向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集中展现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形成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不断扩大多维交往,交汇而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应用于、适用于全球治理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对当今全球化总体时代趋势系统研判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伦理基础上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的自觉超越,并由此开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建重塑,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的世界发展意义,又凸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途径,只有构建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然而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核心组成,只有把握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才... 相似文献
16.
17.
18.
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必须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最新思想论述。在前期多学科全面、系统地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原创性智慧的基础上,遵循唯物史观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逻辑,从“百年未有之变局”之宏观的长时段历史变迁视野着眼,立足人类普遍性福祉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以全球公共治理和善治、全球公共正义宗旨的达成,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格局的确立为目标,立足整体性意义上人类文明价值观与新形态创造实践,依照“核心理念重置”、“实践主题自觉”、“叙事逻辑变革”以及“话语表达创新”之思维图式,对其所蕴含的一般世界观意义上,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等多重意蕴,以及所体现、所代表着的具有时代性高度和长远性、根本性、指导性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做出与其原创性新思想贡献的深度、高度相匹配的学术性诠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最终以唯物史观为遵循的过程,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根据社会形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揭示了人类社会由"自然共同体"走向"虚幻共同体"并最终迎来"真正共同体"的发展规律,使人类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解放与自由的途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为理论基石,继承了马...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角度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其构建提供思想力量和实践启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作为人类历史新方位的共同体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深入反思和揭示人在世俗领域的"非真实性"与共同体中的"非现实性".通过人与人互为目的 与手段的社会共同体、协作型经济共同体、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共同体的构建,创造和累积现实的人的解放的真实条件,为开辟通达真正共同体的现实道路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