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五四”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散文与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变革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群体异常庞大,“五四”散文不仅与古典散文渊源密切,而且也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五四”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古老的民族历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因为它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涅般木式的变革与新生;“五四”时期是20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它为中华民族再造了青春品格与现代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评说“五四”是“旧时代的人所痛心疾首的洪猛时代,新时代的人所讴歌鼓舞的黄金时代”。①“五四”在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又包涵宗教哲学的、教育文化的。然而,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新文学的提倡差不多成为‘五四’的主要口号”②,文学革命充…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发现了“个人” ,从而使“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蜕变。“五四”运动解放了“散文的心” ,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为现代散文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影响了其他艺术的发展。“五四”时期“散文的心”也为当代影视创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至和“五四”时期其他诗人一样,是吸吮着时代的养料成长起来的早期新诗人。中国旧诗到“五四”时期已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无法反映当时的时代生活。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层知识分子谭嗣同、夏曾佑、黄尊宪等提出了“诗界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诗坛相对萧条的前“五四”时期,出现了一种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胡适的前“五四”白话诗“尝试”。胡适前“五四”白话诗的出现,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镜像的“五四”新文化对沈从文的理想生命形态与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新文化观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其依据则是从“五四”时期科学理性精神与现代病理意识所衍生出来的“健康”意识。“健康的文学”观念是对“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从“健康”出发,他提出了“工具重造”与“国家重造”的观念。他始终把改造国民性、重造民族国家的重任系于文学一端,这既彰显了其纯粹不凡之处,又体现了其思想的局限性。沈从文及其创作是“五四”新文化的产儿,它们本身又构成了新文化“历史建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魏金枝是“五四”第一代作家,“五四”时期是他思想的激进时期,也是他人生的转型时期.在浙江一师这个新文化熔炉中,经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魏金枝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传播“五四”新文化,进行思想启蒙,并积极宣传和参加工人运动.这时期,他由一个追求个人生活改善的知识青年转换成了一个思想激进、勇猛和关注大众命运的战士.这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正确的妇女运动的方针和政策,并把妇女运动纳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范畴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从而使“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具有了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诗散文”的创作傅德岷—“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11.
崇尚科学是“五四”的主调之一,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必然受其影响与制约。考察“五四”时期的小说,我们无法遮掩科学的影响与促动。“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科学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宣扬科学理性精神;对“五四”小说求真倾向的导引;对“五四”小说的批判意识的影响;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的促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带来了情爱小说的繁荣。“五四”情爱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对自我的肯定 ,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对人和人性的全面自由、彻底解放的渴求与“五四”作家精神气质的契合 ,使“五四”情爱小说在价值取向、审美品格和表现形态上 ,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学者。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五四”时期的胡适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些论文,提出了新的观点,但是,对于“五四”时期胡适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社会改良主义,研究的还不多。本文拟对“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改良主义作一介绍和评论,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我党早期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我党早期重要的思想家和领导者。在“五四”启蒙时期(本文所指的“五四”启蒙时期,指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五四”运动爆发之前的历史时期,时间起止约为1915年——1919年5月)他们已经是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主思想是他们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两人在“五四”启蒙时期的民主思想做浅层的比较,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为我所用的原则决定了此期翻译活动对原著的非忠实态度,草率从事蔚成了此期翻译的时代空气。至“五四”时期,译者提倡直译,承认自己作品对西方文学的仿效性,这形成了“五四”时期一代文学作者集体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法律心理角度,观察“五四”前后的历史,可见该时期之复杂、丰富与多元。大体而言,“五四”前后的社会法律心理经历了一个变动过程:民国初年,法治话语喧腾一时,反映了民初尊重法律,推崇法治的社会心理。伴随着民初乱局,有人开始省思法律问题。“五四”时期,质疑、否定法律的社会心理已经日渐明显。“后五四”时代,随着时局剧变,思想激变,否定现存法律和秩序的倾向愈发显著,甚至出现鄙视、痛恨法律的社会心理。这隐约预示着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转折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寻求改造中国的出路,张东荪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主张是:利用资本主义,实现实业振兴;发展教育,改造国民精神;研究“社会主义”,探寻中国出路;反对“劳农专政”,避免伪劳主义;实行地方自治,巩固国家政权等。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五四时期的特定环境下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也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促使文学走向现代化,国外文学对新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惠特曼以及欧美新旧大陆各种流派对于“五四”当年及其以后的许多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惠特曼在中国“五四”时期的翻译及接受情况,可以看出翻译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六十年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有过重大影响和功绩,以后又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过去对他已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这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在林彪、“四人帮”大搞封建专制和现代迷信的年代,却成了一个“禁区”。一九七○年出版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以下简称《斗争史》),以伪造历史,挥舞大棒的卑劣手法,把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的评价,诋毁攻击成为陈独秀“树碑立传”。到底对“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应该怎样评价?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总结我党初期历史经验和坚持历史唯物丰义原则的重大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是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特殊时期,不管是在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本文分析了五四时期英诗汉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点,以及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