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庆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特点(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及就业状况根据重庆市农办、市统计局和市劳动社保局等部门提供的资料,全市有农村劳动力近14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三峡生态经济区和渝西经济走廊。在全市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种养殖业的862万人,占61.6%,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的537万人,占38.4%,其中,市外劳务输出242.2万人,占45.1%。按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面积和现实生产水平计算,重庆市现有280万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重庆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虽然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但这些措施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每年仍有大量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出发,探索适合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白领箴言     
近年来,人才流动的限制变得宽松,人们对“跳槽”的传统偏见消失了,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增多了,这说明时代给我们这代人寻找理想职业的机会是丰富的。但另一方面国家劳动部的统计又告诉我们,中国仅企业界富余人员就有2000万人,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在一个同时充满选择机会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你将如何设计人生?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村劳务品牌已达300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在1.26亿人左右,其中进城农民超过1亿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一种常态,国内劳务大省逐步将品牌经营理念引入本地扩大劳务输出、振兴劳务经济的战略规划中。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11月7日,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组团参展,参展的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近300个,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与会观展,洽谈劳务合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凸显了出来,于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我国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宾川县的相关案例,对我国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富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及时转移,实现再就业,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办法及对策,为各级政府部门合理、有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正以每年增长500万人的速度流向城镇.据农业部测算,在未来20年中,将有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若加上需要赡养的人口,则将有4.5亿至 5亿的农村人口流向城镇.通过调查研究,农民工权益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机制完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动态     
江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等9部门10月31日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后,江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实现由单纯跨省就业到省内、省外就业并重的战略转移。《意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即使我国保持目前农村劳动力人数不变,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要达到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我国农村将会产生1.98亿剩余劳动力;如果要达到目前工业化国家平均20%的水平,则将产生3.44亿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农村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搞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城口县的实际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06年将新增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培训3000人以上,农村劳务收入力争达到1.8亿元以上。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培训上要下功夫,在作风上要深入,在方法上要多创新,在体制上要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咨询》2004,(1):16-17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劳务输出是目前各地转移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工作,各地应当把劳务输出工作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在抓综合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专业人才,打出自己的牌子。就目前情况来看,劳务输出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向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而是要将这一工作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做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以人为本”,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职工下岗再就业难题 目前,困扰东北老工业基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富余人员的剥离、再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针对实际,转变观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符合东三省省情的就业发展战略。 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未低于7%,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从就业数量来看,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正好是第一、二、三产业总和的50%,为36870万人。据测算,不算失业人口,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就业弹性系数较低,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10月底,江西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战略,实现由单纯跨省就业到省内、省外就业并重的战略转移。为此,江西省今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7月10日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社会对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用三年时间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跨越。海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6万人,完成省属18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和项目建设任务,并且每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左右,培养100万新型农民,使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使用技术,靠技术致富。今后三年海南省职业教育的总投入将达到12亿元以上。会上,海南省政府并同2007年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10个市、县的市(县)长签订责任状。  相似文献   

17.
省部声音     
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要如饥似渴加强学习,一刻不停增强本领,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运用规律、推进工作的能力。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心存敬畏、守住清白、带好队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013年4月1日在与新任组织部长座谈时韩长赋农业部部长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速度要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30-31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指离开本乡镇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为1.53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3.2%。要促进如此庞大的“民工大军”市民化。所需城镇化成本将非常巨大。 2010年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显示。农民工市民化的总社会成本为9.8万元/人.  相似文献   

19.
吴明华 《决策》2008,(2):60-61
自2004年起,江西用工日趋紧张.起初江西省上下都没有在意,因为有着1000万富余劳动力的江西一直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作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