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是布哈林诞生100周年和被处决50周年。研究布哈林问题,对重新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 一 布哈林其人 布哈林是苏联政治领导人、共产国际的著名活动家和理论家。他于1888年10月9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教员家庭。他比列宁小18岁,比斯大林小9岁。1906年白色恐怖充斥俄罗斯大地时,他刚好18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前,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当时以经济学家出名。他一生三次被捕,后来流放,最终出走国外。  相似文献   

2.
布哈林从一名热衷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转变为一名新经济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和执行者 ,首先是列宁对布哈林的影响 ,列宁认识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 ,布哈林也意识到那是“幼年时期的幻想” ;其次 ,布哈林有一种勇于探索和直面现实的可贵品质 ;第三 ,布哈林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 ,也促成了他经济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布哈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市场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确定新经济政策实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要通过市场走向社会主义,并且对新经济政策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制订计划等问题作了有力论证。这是布哈林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1924年1月,列宁与世与长逝。在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以及一批苏联学者纷纷撰文或出专著论述列宁和列宁主义,曾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自然也在其列。整个二十年代,他就列宁主义研究这个专题,作了很多报告,写了大量文章。与其他一些人不同,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不是着力于为列宁主义下定义,而是注重阐发列宁的思想本身的内容,依据列宁活动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指明列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特别致力于研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所提供的新东西。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路子比较扎实,态度比较科学,对宣传和阐发列宁主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于苏联解体后大量环境问题的披露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称谓上的设想,“第一时代”社会主义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其关注对象.克沃尔、福斯特等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早期注重环境保护后来却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原因在于民主体制的破坏、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以及外延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并认为“第一时代”社会主义缺乏对自然的关爱.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没有矛盾,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但他们的研究又警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如果在实践上不摆脱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样无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布哈林世界经济思想以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视角,通过对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形成过程中资本“国际化”和“民族化”两种趋势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概括出帝国主义的全球特征和发展趋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及其应对的思想。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对认识全球化条件下的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布哈林有一些构成体系的论点值得研究。这就是:社会主义是自觉的产物,是个取代了“必然王国”的“自由王国”;其被认识了经济规律表现为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其政治不仅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且包含着经济。这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经济方法论。其实质是;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本质时,应当怎样对待无产阶级政权,亦即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应当怎样处理。它包括四个问题:是否存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否存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能否撇开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相同的经济现象是否有相同的本质或职能。  相似文献   

8.
引言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都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重要理论家,在1919年,曾经合写过一本广为流行的教科书——《共产主义ABC》。当时,他们的观点显然是一致的,至少十分相近;但到二十年代中期,却成为理论论战的主要对手。到1938年,他们都被处决了。他们的理论见解,在身前对苏联经济政策的形成起重大作用,在身后仍有影响。直到现在,比较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的某些见解依然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将把这种比较研究集中于市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布哈林的经济思想在本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和捍卫,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他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工业化思想,独具特色,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可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注重无产阶级对国家的完全占有 ,以及利用国家政权和强制手段 ,对私有制及商品经济实施坚决消灭。之后在挫折面前 ,布哈林从发展生产力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个标准对苏俄的思想界、理论界 ,以及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反思 ,提出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都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重要理论家,在1919年,曾经合写过一本广为流行的教科书——《共产主义ABC》.当时,他们的观点显然是一致的,至少十分相近;但到二十年代中期,却成为理论论战的主要对手.到1938年,他们都被处决了.他们的理论见解,在身前对苏联经济政策的形成起重大作用,在身后仍有影响.直到现在,比较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的某些见解依然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将把这种比较研究集中于市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联共(布)党内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出现过托洛茨基方案、布哈林方案和斯大林方案。斯大林方案实施的结果就是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本文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托洛茨基方案与布哈林方案分别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探讨了二者落败的自身逻辑。作者认为,托洛茨基方案是苏联社会由革命转向建设过程中革命惯性的产物,而布哈林方案则是革命转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思维的前驱。文章还对斯大林方案的历史合理性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1927—1928年苏联出现了一次粮食收购危机,由于对这次危机的不同认识,联共(布)党内发生了意见分歧,斯大林与布哈林对于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和处理危机的方针政策,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导致他们的决裂。今天我们探讨由于这次粮食收购危机所引起的党内意见分歧的实质,对于正确地评价布哈林,正确地认识苏联党内二十年代这次重大的斗争并从中吸取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坚持开展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在1928年粮食危机所引起的党内分歧问题上,对于布哈林的评价,前一段时间提出了许多看法。有的同志由于斯大林在批判布哈林时,内容有所夸大,把对富农的不同政策和策略,说成是取消对富农的斗争;由于斯大林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政策上有错误,在农业集体  相似文献   

14.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日本对苏政策,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一直准备对社会主义苏联发动新的军事进攻,推行反苏反共政策,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日本对苏政策是举棋不定,在“北进”与“南进”之间等待、选择。本文的观点是日本对苏联政策完全不是要进攻苏联,或者说不是要“北进”,而是要防御苏联干涉日本侵华。日本是在不断扩大侵华过程中,逐步采取对苏强硬政策,其实质是以攻为守,便于它在中国大陆肆意进行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16.
<正> 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建国后我国流行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苏联输入的“成品”,沿行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也是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早在二十年代,苏联有的经济学家曾用自然经济论来看待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不是交换,而是自然经济。生产与消费之间没有买卖市场,只有有意识、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分配。①布哈林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科学。列宁批评说,定义比恩格斯后退了一步,商品生产也是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改革者,他从不迷信“本本”,不盲从照搬外国的模式与经验,而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地试验,努力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关于改革的思想。本文仅概要地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就教于读者。 一、毛泽东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我们党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不得不师从苏联,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整套观念和体制移植过来,“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的,自己的创造性很少”。尽管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但也不得而为之。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揭露了苏联的某些弊端,“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从而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重新认识苏联模式和经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毛泽东同志认真反思照抄苏联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我国几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 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开始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既标志着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蓬勃发展,国内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不准备过多涉及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本身。仅想就开展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前提之一,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再明确一点就是:20年代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是什么性质的?是旧的资本主义,还是新的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直接影响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和评价,而且也会影响对苏联整个30年代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斗争诸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租赁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阐述了租赁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一种经营形式,国有生产资料也可以租给联合劳动者去经营。列宁在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把马克思主义租赁制理论第一次运用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并大大地向前推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租赁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正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实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租赁制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广州师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李冠乾先生的专著《苏联史研究》。全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苏联史的成果,计论文19篇,共215千字。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论及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其人及其理论透视、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卫国战争、赫鲁晓夫50~6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等重大历史问题。拜读大作之后,我感觉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并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在研究苏联史的过程中,有时失之于空泛,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