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鸣 《公关世界》2008,(9):36-37
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在中国,“29岁现象”比“59岁现象”普遍得多。  相似文献   

2.
清埙 《当代老年》2007,(10):35-35
世人大多认为:人老了自然也就返璞归真了,所以民间对老人有所谓“老小孩”之称。然而,现今的老人“出场”却越来越“虚伪”了,生活得越来越累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老人的生活,与他们来一番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3.
老社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老街、老巷、老邻居.一个“老”字道尽了城市的沧桑。而随着社会变迁,老社区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老去。曾经熟悉的邻里和温暖的情谊,曾经”远亲不如近邻”的守望相助,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生活在悄无声息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4.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17):10-10
闲人群落 在各大发达城市的免费休闲场所,都有许多不老的养老人群。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使“红卫兵年代”的他们成了“撑不着、饿不着”的“闲人”。他们靠退休(或提前退休)金生活,他们有技术却在再就业行列之外,只好“攒堆儿”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其实,这个闲人群落对社会还有很大的“可利用价值”,只是社会缺乏对这部分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称谓与精神共存,有一种气质与青春同在,有一种经历与人生共辉,那就是“当兵的人”。当又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军人,聆听他们的“兵谣、兵梦、兵之路”,见证他们的“铁马、铁剑、铁营盘”,感悟他们的“军心、军魂、军人情”。说起那段经历,他们尤感自豪。脱下军装,他们时常怀念军营、怀念战友、怀念那如歌如泣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08,(21):14-14
保安沼监狱管理局现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两个,但党员居住非常分散。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发挥了老党员的作用,又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的。老同志们满意,领导也放心。  相似文献   

7.
黄胜蛟 《老年人》2004,(6):31-31
我的奶奶勤俭朴素,从不讲究打扮,现在穿得还像个“老八路”似的,全家人都叫她“老革命”。奶奶是老牌大学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按理说,她月月拿退休金,又没有别的负担,并不缺钱花。我搞不懂她为什么那样节俭,穿得那么落伍?一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老穿那么土里土气的衣服,奶奶土气  相似文献   

8.
家就是血缘     
有一对老夫妻,丈夫94岁,妻子88岁,他们的女儿也55岁了。      老先生因病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老夫人身体也不好。女儿便提前办了退休,在家照顾老两口。因为饮食跟得上,心情又好,老夫妻的身体也变得好起来。老先生现在能自己坐起来,老夫人还能出门参加旧同学聚会呢。他们说能活这么大岁数亏得有个好女儿。     其实女儿不是他们亲生的,是50多年前他们从孤儿院抱养的。但是他们对女儿非常好,视如己出,尽他们所能给她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文革”期间,老先生被打成“反革命”,要下放到边远地区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9,(24):34-35
有一群人,成长于社区.扎根于社区,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却为人们广为传颂.只因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义工”。义工.简单地理解是“义务工作者“,不过,在很多老义工心中,义工的内涵已经有了升华。  相似文献   

10.
乐不思老     
父亲是个快乐的小老头,别看他年过花甲,却总不服老。用他的话说“知足常乐”为恒乐。跟老爸年纪相仿的老头儿们聚一起,人家都用“老”字号,老张,老李,老黄来称呼,老爸却被称为“大陈”,偏不喜“老”字。  相似文献   

11.
胡剑  孙宝根 《老年人》2011,(4):38-39
"湘西王"陈渠珍与贺龙是一对老"朋友"。他们有同乡同事之谊、英雄相惜之念,却又因道不同而曾于战场交手,所幸最后能够殊途同归。两人的恩恩怨怨,后人多有评说。 救国安民皆有功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原名陈开琼,后改名渠珍,喻珍珠弃于沟渠之意。他是个亦正亦邪的“湘西王”,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  相似文献   

12.
风青杨 《职业》2012,(10):40-41
闻名世界的实业家马歇尔·菲尔德曾说:“做人的首要品质是诚实、勤奋、节俭和正直。这些品质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是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些品质,必定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回到游牧?——草原专家刘书润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不重视积累,太开放了,她老游牧,不积累。”“她是浪漫的,开放的,充满激情的民族。”“她不注意节俭与积累,不注意保存自己文化。”“蒙古人不愿种地,不愿盖房子,这种游牧是非常顽固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07,(3):59-59
从相知、相识、相恋,到携手同老,每一对夫妻都有完美的爱恋故事,那些甜蜜的点滴回忆,在多年以后,内心仍充满了感动……当爱情在不知不觉中向亲情转换的时候,孩子便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的家,需要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这个时候,他们没有璐,因为他们都被不孕不育所困扰着,就因为“年轻”时,太过于轻率,太过于跟随“丁克”时尚。为了当时的“丁克”,此时的苦水却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吞!  相似文献   

15.
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诞生。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辉煌业绩,离不开为内蒙古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一批又一批老领导。他们为内蒙古的发展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退下来后,他们仍坚守“老而不敢忘忧国,退而不求名和利”的革命信念,努力为内蒙古的改革、发展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他们不是作家,却靠稿费吃饭;他们是作家,却每天捧着发表自己文章的报刊羞愧难当;他们喜欢自我标榜——自由撰稿人。一位在京城一家综合类杂志干了大半辈子的老编辑说:“在京城,大约活跃着六千多位自由撰稿人;如果他们停止写稿,京城的一大半报刊将陷于瘫痪。”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老编辑周围,就活跃着一批自由撰稿人。老编辑的杂志,每期二分之一的内容要靠自由撰稿人供稿。一旦稿源不足,老编辑就会向这些人“求援”。而自由撰稿人一经应允,即会当天采访、连夜赶稿,第二天一早就会准时赶到编辑部门  相似文献   

17.
陈铭球、邬美芳,一对年过七旬的上海夫妻,已相伴50年。他们是指腹为婚,更巧在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如今,这对“老来伴”又要同捐遗体庆金婚。  相似文献   

18.
老王收藏东西,只讲究“独特”二字。对于“价格高,有升值潜力”的玩意儿,他一概不理。问他究竟有何宝贝,他能拿出近5000来件老工具:游标卡尺、自行车警报器、硬币点钞机……一切仿若你曾经见过、用过,却又遗失在岁月深处。  相似文献   

19.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这恐怕是所有老年人共同的心愿。笔者近期在农村采访、调查时发现,当前农村中一些老年人的境况却令人忧虑,他们心目中的“三有”心愿还大都停留在纸面上。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3,(4):18-21
从“回力”球鞋变身欧美潮牌,到“国民床单”意外走红网络,随柑“同民怀旧”情绪的日渐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久违了的老围货身上。而这些大多流行于上世纪的老圈货。如今又卷土重来,在众人的追捧下掀起了…股强烈的老国货购买和收藏浪潮。它们在欧美市场翻身成为时尚,卖到很高的价格,老国货的“回潮”是集体怀旧的投射,而不仅仅是时尚潮流的简单跟风、复制。事实上,有不少伴随我们长大的“中国经典”品熄都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也许不会再“复出”了,但这些国产经典老品牌会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正是他们见证了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