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持“社会主义异化论”者为了论证其观点的正确性,通常总是极力抬高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就是唯物史观,只有异化理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种观点对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不可否认,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和后期一部分著作中都曾使用过异化概念。但是, “异化”的含义、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学术界对彝族古宇宙论的研究中,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应深入讨论的新题:(1)在中国哲学史上,“宇宙”这个概念,能是“宇”指时间、“宙”指空间吗?(2)彝族先民关于天体演化的原始概念,能是“虎尸解成宇宙,虎推动地球”的“虎”说吗?(3)彝族先民对宇宙结构的最早认识,能是盖天说吗?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人们朝向新认识的窗口,可是窗口一旦打开,它的作用往往就被人们忽视。对许多人来说,窗口不就是在墙上挖个洞吗?或许这是近代哲学和逻辑文献中,很少论及“问题”这个概念的原因吧。自从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波鲁尔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  相似文献   

5.
许多年前,有个孩子跟上帝学本领。有一次,上帝对孩子说:“我教你点石成金的本领,好吗?”孩子问:“明明是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子呢?”上帝回答:“三个月之后,它还会重新变回来的。”那孩子听了立刻说:“明明给了人一块金子,可三个月后那金子又变成了石头,这不是骗人吗?我不学这个!”见孩子如此诚实,上帝大喜,立刻把他变成了天使,并带着他直飞天堂。是的,这精彩的故事的确是“编”的。但诚信能使人直飞天堂的提法却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哲理。难道不是吗?诚信是最神奇的种子,只要种下它,它就一定能绽(zhàn)放出明丽的花,它就一定能长成参天的树!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应占什么地位?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否就等同于“人的本质异化”?它的思想是否还没有超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而应该归之于主观唯心主义?它的社会观是否就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从而《手稿》是否给了现代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以理论根据?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问题.搞清这些问题,无论是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及认清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指导思想,都是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拟就《手稿》中异化概念的内涵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有人献疑说:“《世说》是小说吗?”简单地答复“是”或“否”,显然都不能使之满意,因为疑惑未解决。学过一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史的人,对此问题有进一步探求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究其原因,似乎有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①什么是小说?搞清了‘小说”的概念和定义,就可以用来衡量《世说》是否小说。②我国小说究竟起源于何时?如果认定我国小说起于宋话本,则南朝刘宋时的《世说》当然不得称为小说。③“笔记小说”究竟是怎么回事?现代文艺理论中并无此种分类,那么它算不算小说或古小说的一种?它是古  相似文献   

8.
异化的未来     
人们自然是根据他们对社会的未来所持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异化所下的定义,来预言异化的未来的。科学家们预言的平均准确率并不很高。他们的预言可能往往只是社会科学上的假设。一位社会学家“承认”:“迄今为止,我们在预言方面取得的成功并不大。”一个新的社会将会消除异化吗?还是人类要永远背着异化的包袱? 人们已对异化或各种异化的未来提出了许多看法。青年马克思相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不  相似文献   

9.
生活     
《社区》2004,(19)
准备 青年:“这几天来,我为了女朋友一直在锻炼肌肉。” 友人:“是不是要她称你为英雄?” 青年:“不!这样我就可以不怕她的父亲了。” 想减肥 在集市上,一个女顾客问一小贩:“你能告诉我,你平时都给这些母鸡喂什么吗?” 小贩说:“你干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你在养鸡吗?夫人。” “不,因为我想减肥……”  相似文献   

10.
散论自然美     
一、“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界的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人化的自然界”,一个叫作“人类学的自然界”。对于“人化的自然界”,人们已经十分熟悉,而“人类学的自然界”这个概念似乎还不大为人们所注意。什么是“人类学的自然界”呢?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人类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是从自然界分化出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异化劳动理论的性质怎样?如何理解异化劳动的四种形式之间的联系?异化劳动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如何估价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师生照面最频繁的问题大约是“这样理解正确吗?”面临这一问题时,我们通常可以将它置换为: “这样理解符合作者原意吗?”“这样理解符合课文原意吗?”这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行的理解观念是,理解活动的价值取决于理解的正确性,而正确的理解就是理解者的意见与作者原意、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异化问题引起了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的极大注意,并展开热烈争论。通过争论推进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这有助于提高认识,澄清问题。在争论中,出现一种滥用异化概念的倾向。有的同志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异化概念,当成一种脱离历史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概念,把异化当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和方法,大谈“异化”论。他们说:不仅资本主义社会有异化,而且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异化。甚至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儿子虐待母亲等等都是异化。他们还引经据典,从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早期著作中找根据,为他们这种观点作论证。这是很不严肃的和错误的。“异化”论歪曲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哲学杂志》1965年4月1日报道,美国哲学会西部分会第63届年会定于1965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芝加哥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该学会与符号逻辑学会联合召开的。关于哲学方面的主要议程如下:在29日举行关于“哲学导论课程的目的”、“意图性”、“历史解释和心理分析”、“海德格尔和雅思伯斯的存在主义”、“异化”等问题的讨论会,在“异化”问题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有:格里高的“马克思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威尔斯的“辩证逻辑和异化”;  相似文献   

15.
智趣魔方     
我国有些城市还有别称。你能把这里的别称和城市对上号吗?这个“目”字是用火柴摆成的。你能移动两根、三根、四根,各自组成—个新的字吗?你能想办法把这6块积木装进木盒里吗?  相似文献   

16.
存在决定意识。“异化”问题,是以往人们不太注意、比较生疏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就是因为建国以来我们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弯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我们的现实会和我们的初衷相去这么远呢?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哲学史上的“异化”说,想起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人性“异化”说。以为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便可以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总结到手了。但是,人性“异化”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呢?使劲鼓吹人性“异化”说。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呢?这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原则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从人性“异化”说所引起的混乱来看,似乎很难说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亨利·列菲弗尔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声称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官方化”了,提出既要“继续”,又要“超越”马克思主义;主张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中寻找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源泉,以便“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并加以“革新”。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要按照两条主导线索来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这两条线索就是异化理论和国家理论。”他把“异化”一词看成是“显影剂”和“催化剂”,提倡沿着“异化”这个概念的轨道去探索一切问题。在所有“异化”问题中,他认为政治上的异化是最严重的异化,是“在国家中和在国家帮助下”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散论自然美     
一、“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界的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人化的自然界”,一个叫作“人类学的自然界”。对于“人化的自然界”,人们已经十分熟悉,而“人类学的自然界”这个概念似乎还不大为人们所注意。什么是“人类学的自然界”呢?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  相似文献   

19.
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里说道:“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兼语式不适合层次分析,兼语式的定义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画图就是(?)这怎么适用“二分法”呢?这倒是主张取消兼语式的一个有力的理由。”吕淑湘先生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兼语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法结构呢?它也象大部分的汉语语法结构一样具有二元性吗?它真的不适用二分法吗?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这个说法在我国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但它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和术语,却长期未得到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因此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有许多模糊之处。例如,“中华民族”算不算一个民族?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所说的民族与“非洲民族”、“斯拉夫民族”所说的民族是不是一个含义?对“中华民族”的概念怎样解释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何叔涛同志在《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了中华民族和“复合民族”问题。本文试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何同志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