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冯永川 《社科纵横》2009,24(12):76-78
在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党始终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极大地推动了反腐败治本工作,牢固地构筑了党纪国法防线,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全面回顾了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案件查处工作,总结了其中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程寿 《探求》2004,(5):36-39
反腐败是事关执政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的曲折历程,当前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体制性障碍.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反腐败,我们既要严惩腐败分子,更要建立对权力具有有效约束机制的社会治理方式,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从理性与现实结合的层面,在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3.
马海军 《社科纵横》2010,25(9):50-52
当今世界,腐败现象的蔓延已经超越了一国边界,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为了应对跨过腐败犯罪,各国必须开展反腐败的国际合作。目前,政治学界对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少,国内法学界则从基本文献资料的积累、解读国际反腐败法律文献、完善立法、某一角度的专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目前还缺乏对中国反腐败合作的全景式描述和比较研究的欠缺。文章最后对这种研究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腐败的社会学断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力 《社会》2001,(11):34-36
解释腐败现象的理论角度很多 ,诸如 ,从政治学权力的角度、从经济学市场的角度、从法律学规范的角度、从伦理学品德的角度等等。但是 ,每一种角度在看到问题的某个方面的同时 ,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些方面 ,因而难免具有局限性。相对而言 ,从社会学的某些角度对腐败现象所作的理论解释 ,则显示出更具综合性的特点。断想一 ,社会交换理论与腐败。布劳认为社会交换就是交换者期望得到回报并也确实得到了回报的交换过程。社会交换的范围要比经济交换更加宽广 ,权力与其它东西的交换应在社会交换的范畴之内。公共权力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管理、监督 ,…  相似文献   

5.
谢鹏程 《创新》2007,1(4):126-127
谢鹏程2007年5月4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首要条件.目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其主要原因就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是产生腐败的内在原因和直接根据,是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或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是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共同体始终伴随着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存在着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和表现形态各异的腐败现象。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中,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但作为一种引起社会各界充分关注的社会问题,腐败现象的蔓延泛滥以及社会不满情绪的普遍出现,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正由于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进程同腐败的蔓延泛滥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才导致了社会上的许多人把属败现象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取向。进一步讲,人们对腐败这种错误归因的根本症…  相似文献   

7.
范松青 《探求》2000,(1):13-15
在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中,依靠法律和制度遏制腐败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内容中,抓好法制建设至关重要。 一、依法治腐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和 根本途径 (一)反腐败靠“人治”是靠不住的 当今社会,腐败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腐败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是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腐…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体特征,提出了“群体腐败”的概念,并从政治、法律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剖析其实质,阐明这种腐败现象的特征及危害性。通过对群体腐败与一般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共性分析以及产生群体腐败的具体原因的进一步探析,作者提出了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紧迫性及原则性措施的思路,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反腐败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目前,我们的反腐败工作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腐败现象还是没有得到完全遏止。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立足于此,我们必须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从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研究,加强反腐败力度。而对腐败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就是一个寻找其根源的切入点。一、腐败的心理现象腐败心理从产生到终止的过程,因…  相似文献   

10.
当前腐败与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腐败与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研究孙富海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就提出过在今后五年内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任务。可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我国为反腐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变本加厉。根治我国的腐败现象,必须从...  相似文献   

11.
教育腐败当今社会最可怕的腐败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令银 《社会》2001,(12):15-18
腐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社会各界要求反腐败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教育腐败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突出的腐败现象之一 ,如高校乱涨学费、高考招生舞弊等。这种腐败从社会文化、心理、道德、心灵上动摇着基本的社会正义或公正价值。因此 ,笔者认为教育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可怕的腐败形式之一。一、教育腐败众生相以前有一种误解 ,以为贪污受贿等问题是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中容易发生的事 ,学校似乎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 ,除了粉笔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贪。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社会上可以看到的腐败等丑恶现象 ,在教育界几乎都能看到。教…  相似文献   

12.
在反腐败斗争中,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严厉惩处,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同类型的腐败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为什么有的人查办腐败者之后自己又腐败又被查办?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治本方面下功夫不够,体制上的缺陷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陈生洛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为其所困扰,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变,我国的腐败现象呈蔓延之势。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闫书忠 《探求》2002,(2):36-37
拒腐防变 ,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拒腐防变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拒腐防变的思想。一、江泽民拒腐防变思想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关于拒腐防变的论述是多方面的 ,这些论述比较集中地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反腐败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早在1989年8月 ,江泽民就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要同腐败现象、腐败分子进行斗争 ,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吴宏伟 《学术交流》2001,3(3):35-37
腐败从表面上看,多表现为经济方面的问题,但从本质上来看腐败乃是一种权力的异化.防止权力的异化--反腐败--从古至今一直是各国执政党和领导者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认为治理腐败有两条途径正面引导人向善--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治本之道;反面防止人从恶--加强法制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反腐败的治标之道.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对遏制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刘润林反对腐败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时期更为注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先后于1982年、1986年、1989年、1993年集中力量进行了四次反腐败斗争,保障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  相似文献   

17.
范松青 《探求》2001,(Z1):89-91
中央纪委提出:“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抓起”。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经验。反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如何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展蔓延?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被XX"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在网络和主流媒体上风靡一时。本文针对"被XX"这一语言传播现象,从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和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产生原因和传播机制,揭示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同时,为研究新词新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体制性根源是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开展反腐败斗争过程中,既要加强思想教育,更要结合经济改革,努力消除腐败的体制性根源,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反腐保廉机制。这样,反腐败工作才是抓到点子上,才能抓出成效来。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1):10-14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提出,源于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党的地位、任务变化的客观需要。它深刻分析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科学论证了反腐败斗争的地位和作用;剖析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复杂成因,阐释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谋划了中国特色反腐败斗争的系统方略。邓小平反腐思想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